旭輝永升服務擬更名為永升服務,是要「去旭輝化」?

2023-12-22     搜狐財經

原標題:旭輝永升服務擬更名為永升服務,是要「去旭輝化」?

出品 | 搜狐地產&焦點財經

作者 | 陳盼盼

編輯 | 吳亞

1222日,旭輝永升服務(01995.HK)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將中文雙重外文名稱由"旭輝永升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永升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公告同時宣布,董事會決議永升服務集團將採用新的公司標誌。

旭輝永升服務表示,「董事會認為公司擬更改名稱,更符合集團作為一個獨立實體的長期獨立市場化發展戰略,並有助於加強集團整體獨立品牌建設,提升集團在中國其他物業業主、業主委員會及物業開發商中的商業知名度,與更廣泛的知名客戶合作,為其客戶及股東創造價值。」

這並非是旭輝永升服務第一次更名。20213月其宣布將公司名稱由「永升生活服務」更名為「旭輝永升服務集團」。彼時,其稱「公司成為旭輝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附屬公司,旭輝股份於聯交所主板上市,所以更改公司名稱以反映有關變動,也更符合本集團的長期發展戰略,有利於集團核心業務的協調及發展,加強整體品牌建設。

與此同時,隨著母公司旭輝控股集團規模擴張,旭輝永升服務也受益匪淺。但2022年11月,旭輝控股宣布暫停支付境外債利息,正式將流動性危機公之於眾,並表示將主要精力用於「保交付」。今年3月,旭輝控股又發布公告稱,審計師收到一封匿名信件,該信件對旭輝控股集團及其非全資附屬公司旭輝永升服務之間的若干交易提出一些質疑。此事導致旭輝控股、旭輝永升服務雙雙停牌半年之久。

無論是旭輝控股流動性危機,還是匿名信事件,都令旭輝永升服務陷入關聯方陰霾。今年11月,瑞銀下調目標價旭輝永升服務目標價,稱:「考慮到母企項目交付速度放緩,加上市場萎縮及第三方項目競爭激烈,預測該公司新增合約管理面積的擴張將持續放緩。」

事實上,旭輝永升服務已在努力和旭輝控股保持距離。近幾年,旭輝永升服務將規模擴張的目光聚焦到第三方,儘量減輕對母公司的依賴。截至今年6月30日,旭輝永升服務在管建築面積達到2.06億平方米,在管項目數量為1184 個,其中第三方外拓面積占比77.1%。

旭輝永升服務還強調,公司依然秉持對旭輝控股「依靠不依賴」的發展原則,這使得公司能夠相對有效地應對危機,並且對公司的物業管理服務業務的影響保持在可控範圍內。旭輝永升服務將持續不斷地改進和調整策略,以確保與旭輝控股的合作繼續穩步發展。

那麼,此次旭輝永升服務將公司名稱去掉「 旭輝」兩字,是意在「去旭輝化」嗎?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搜狐財經指出,旭輝永升服務更名並不一定意味著其想要「去旭輝化」或減輕旭輝暴雷對其品牌、擴張的影響。更名可能是該集團長期發展戰略的一部分,旨在更好地展示其獨立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更好地展示該集團的獨特性和專業性,從而吸引更多的客戶和市場份額。

「雖然旭輝暴雷事件可能對該集團的品牌形象和市場擴張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更名不一定能夠完全減輕這種影響。更名只是該物業服務集團品牌建設的一部分,還需要通過其他方面的努力來提升其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例如加強服務質量和安全管理、提高員工素質和專業技能等。」柏文喜指出。

此外,近期,旭輝永升服務在資本市場打出一系列組合拳。自今年9月永升服務復牌以來,以執行董事兼總裁周洪斌為首的管理層團隊多次增持超1600萬港幣;11月22日以來,永升服務超18個交易日開展股份回購。

中指研究院物業事業部總經理牛曉娟表示,「回購行為還能夠彰顯企業現金流充沛,也能夠進一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推動股價回升。然而,通過回購拉升股價是一個長期且具有不確定性的過程,目前已發生的回購行為對股價的推動效果較為有限,仍需面臨市場的檢驗。」

截至12月22日收盤,旭輝永升服務跌3.82%,報1.26港元,總市值22.04億港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a4e265eedb95a9b7387a473abaf1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