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越來越多的人走出了家門,在晚上,除了吃飯娛樂外,不少濰坊市民會選擇「燃燒卡路里」,夜間體育消費也為城市夜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近日,記者走訪發現,我市夜間體育運動消費逐漸火熱起來,但缺少高質量的體育競賽表演活動成為制約短板。
8日下午6時許,城區一處商場門前的籃球場上,市民在打籃球。
記者探訪
室內健身俱樂部,晚上迎來客流高峰
6月5日下午6時,正值下班晚高峰,位於萬達廣場的魚籽健身俱樂部也迎來了一天最忙碌的時候。
記者在該俱樂部看到,幾乎每個項目區域都有身穿運動裝、戴著護腕的健身達人在「擼鐵」。在跑步區域,十幾台跑步機基本沒有空位。「晚上7時30分至8時是尖峰時段,我們會推出一些團課。」店長劉召永帶記者邊參觀邊介紹,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後,市民報一對一私教課的更多了,平均每人消費在3000元-5000元間。
記者了解到,1-3月份受疫情影響,全市體育俱樂部暫停營業。3月下旬,市體育局根據市裡部署下發通知,組織引導體育俱樂部復工營業。到4月初,城區絕大多數體育健身俱樂部恢復營業。魚籽健身俱樂部4月1日開門營業,但是起初來健身的一隻手就能數過來,一度造成教練比會員多的景象。5月份以來,健身房裡「流量」漸長,人氣和營業額都有所復甦,最近更是出現了「搶車位」(動感單車)的現象。在智能動感單車訓練房,記者看到,每輛單車上都貼著「請每間隔一台使用、教室已消毒」等字樣的標識。
「這個項目非常受歡迎,會員都得提前預約,排隊領手牌,如果來晚了,只能等下次。」劉召永說,從「門可羅雀」到「搶車位」,從零收入到如今每天過萬元的營業額,健身行業終於熬過來了。
不少健身俱樂部的負責人都表示,早九晚十,很多健身房保持著和商場同步的營業時間,上午人流量最少,中午迎來第一個小高峰,下午回歸平靜,傍晚5時開始進入客流高峰期。
室外運動場所,市民相約打籃球、徒步
如今,體育運動已成為市民夜間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作為夜間體育深受追捧的項目之一籃球,「太陽落下,籃球升起」是不少籃球愛好者的真實寫照。
每晚6時以後,位於萬達廣場外的籃球場逐漸熱鬧起來,因為疫情影響,已經三個多月沒有打球的籃球愛好者紛紛復出。6月7日晚,記者在該籃球場看到,兩組籃球愛好者激戰正酣,呼喊聲、加油聲不斷。球場的燈光照亮了城市的夜晚,也照亮了籃球愛好者和球場老闆的心。
萬達廣場籃球場負責人李奇告訴記者,特殊時期,籃球場降低了收費標準,由每人20元降至15元,而且不限時。「希望能帶動更多市民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同時拉動城市夜經濟發展。」李奇說。
作為我市體育場館的老大哥,濰坊市奧體中心的夜晚同樣明亮。8日晚7時許,記者在該中心南門看到,已經有市民陸續來健身,市廣場舞協會的中老年舞蹈團在音樂的伴奏下輕快起舞;圍繞體育場近2公里的道路上,三三兩兩市民在散步或跑步,濰城區徒步協會的近百名會員正進行徒步。「以前我們都是在馬路上徒步,存在安全隱患,現在奧體中心對外開放了,這裡安全,健身氛圍好,人氣也越來越旺。」濰城區徒步協會會員馬女士對記者說。
濰坊市體育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更好服務於全民健身,從5月底開始,市體育中心向市民免費開放奧體公園中心體育場的田徑跑道,每天分早晨和下午兩個時間段。經過維護改建的西門兒童遊樂園也於「六一」前正式向市民免費開放。未來將把奧體中心優質的場館資源儘量向公眾開放,市民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可以來運動健身。
市民聲音
下班出門運動,場地費和裝備是主要支出
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在夜晚走出家門,「燃燒卡路里」的同時,體育消費為城市夜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晚上,我經常約著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踢球。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揮汗如雨後,感覺很輕鬆。」家住濰城區青年城邦小區的魏魯東對記者說,吃喝玩樂的基礎是要有個好身體,現在運動圈裡最流行的話就是「晚上請人聚集吃飯、不如請人健身流汗」。現在他每周要踢三到四次球,每月花在場地費和裝備上的錢在1000元左右。
隨著夏季來臨和疫情防控形勢好轉,越來越多的市民走出家門健身。5月份以來,城區中大型羽毛球館、籃球館、足球場、網球場等,在晚上人氣爆棚。「晚上去打球,下午必須早點訂場地。」家住奎文區聖榮廣場小區、經常在高新區五環優仕羽毛球館打球的王新剛最近每周有四天晚上去打球,「白天忙著上班,晚上才有時間活動。打羽毛球花費比較高,場地費和買球的費用是大頭,我平均每年花在打球上的錢要上萬元。」
8日晚8時許,眾多市民在五環優仕羽毛球館打羽毛球。
運動熱潮也帶動了運動裝備的熱銷。家住高新區紫瑞園小區、喜歡夜跑的長跑愛好者張義強就是一個「裝備控」。「健身裝備不僅要好看,還得重功能性,儘管價格不菲,但是很值。」張義強對記者說,以跑步裝備為例,除了跑鞋,還需要水壺、運動藍牙耳機、智能穿戴設備、計步器、護膝、速乾衣……對他而言,買運動裝備已成為一項重要開支。他穿的這身「行頭」,跑步鞋1099元、上衣200多元、緊身褲200元、跑步耳機1299元、小背包200多元。近幾年來,他在跑步裝備上的花費不少,僅今年就已經投入5000多元。
存在不足
我市夜間體育競賽表演活動不夠豐富
繁榮夜經濟,體育是重要一環。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市民收入增長,夜間的體育消費有著巨大潛力。對此,山東電視台體育頻道記者徐凱華表示:「我認為,體育夜經濟應該包括兩大部分,體育競賽表演活動和體育健身休閒活動。以濟南為例,普通的一位體育迷,下班後到公園跑跑步,周中去看場山東男籃的比賽,周末去為山東魯能吶喊,已經成為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熱愛體育的人們最熱衷的事情。與濟南、青島相比,濰坊可能在夜間體育競賽表演活動上比較欠缺。」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夜間體育經濟消費基本停留在市民健身消費上,與濟南、青島等城市相比,濰坊沒有一支職業球隊,國際、國內的體育賽事也屈指可數,相關的群眾性體育賽事基本都是白天舉辦,全年夜間的體育競賽表演活動寥寥無幾。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市經常參加鍛鍊的人口雖然不少,但體育消費形態相對粗放、單一,消費頻次低,體育消費意識不夠。
目前,全市體育俱樂部達636家,其中中心城區180家。為進一步提升城區體育夜間消費水平,市體育局採取了多項措施,拿出150萬元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基金,對體育健身場所和生產經營企業進行專項扶持,鼓勵延長夜間經營時間。積極倡導城區體育服務行業開展免費體驗、優惠促銷、讓利打折、積分兌換等促銷活動,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活動和體驗,進一步挖掘體育消費潛力。精心打造夜間賽事經濟,積極申辦高水平體育賽事,辦好濰坊國際青年女足錦標賽、「濰坊杯」國際青年足球邀請賽等大型賽事。
記者 隋煒鳳 付東升 編輯 馮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