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斷奶的最佳時機是什麼?
關於何時斷奶這個問題,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甚至一些權威機構間的觀點也不盡相同: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純母乳喂養6個月,之後逐漸添加輔食後,應繼續母乳喂養至少12個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母乳喂養到2歲,甚至更長。
因此建議媽媽們,應該母乳喂養至少到孩子1歲。
當然,如果確實存在一些特殊因素,比如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醫學原因,或者某些不可控因素等,提前斷乳也是完全可以的,千萬不要因此而有太大壓力。
如果孩子2歲後,依然想吃母乳,那麼也是很好的,可以讓孩子吃到自然離乳為止。對於那些親戚朋友說的,「哎呀,這麼大了還吃母乳?」「吃奶沒營養,該斷奶了」,聽聽就行,別放在心上。
什麼時候斷奶,決定權應該在媽媽和寶寶自己手裡。當寶寶自己不再想吃母乳,或者媽媽不想再喂奶,甚至兩個人都很默契的想斷奶,那就完全可以實施操作了。
二、斷奶最佳時機是:自然離乳!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喂養至少6個月,並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或更長時間。
至於季節問題,坊間流傳著這樣的傳說:春秋傳染病多,不適宜斷奶;冬夏不是太冷就是太熱,斷奶會影響寶寶食慾。
總結下來,寶寶斷奶並沒有最合適的年齡和季節。什麼時候斷奶,關鍵看這兩點!
寶寶與寶媽心裡準備充足
寶寶:自願地不需要再吃奶並且已經可以依靠吃奶以外的方式來滿足自己需求。
寶媽:首先,寶媽需要有堅定地信念,不受外界錯誤母乳喂養的觀念影響。
其次,寶媽與寶寶已經建立良好的情感紐帶,不會因斷奶使寶寶失去「安全感」。
寶寶身體準備充足
至少6個月以上,營養攝入能滿足生長發育需求;有充足的睡眠和活動時間。
純母乳喂養幾乎是「百利無害」,但也有一些特定情況需要混合喂養,甚至不建議母乳喂養。
建議混合喂養情況:
母乳養分供應不足,嬰兒出現明顯營養攝入不足症狀; 低血糖高危的嬰兒; 體重出現下降,並超過出生時體重7%的嬰兒。
不建議母乳喂養情況:
感染HIV(愛滋)和HTLV-1(人類T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毒Ⅰ型)的媽媽; 患有傳染性疾病,可將病毒傳染給寶寶; 結核未經治療期。
三、根據月齡科學斷奶
說到斷奶方法,「乳頭抹辣椒」、「媽媽突然消失」這些方式都不可取。根據寶寶不同月齡,有不同的斷奶方式。
6個月以下:不建議斷奶。如有特殊原因必須斷奶,需提前讓寶寶適應奶瓶,並選擇與媽媽乳房顏色、質地差不多的奶嘴;寶寶適應奶瓶後,逐漸將奶瓶內的母乳替換為配方奶。
6個月~1.5歲:在原有喂奶時間,先瓶喂配方奶30ml,然後母乳喂養。每隔一周增加50ml瓶喂配方奶,直到寶寶完全脫離母乳。可以先減少白天母乳親喂,再減少夜間的。
1.5~2歲:保證輔食的多樣性,在寶寶習慣吃奶的時間用其他方式吸引注意力,或帶出去玩耍,不主動提起吃奶。
2歲以上:可以通過繪本、對話等形式鼓勵寶寶自己放棄吃奶,如果寶寶吃奶意願依舊強烈,就不要強求。如果寶寶成功了,需要及時鼓勵。
最後最後再次嘮叨,斷奶是只有你跟寶寶兩人才能決定的事,不應該是在別人的壓力下做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