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新時代演繹,原創音樂劇《閃閃的紅星》驚艷唱響

2021-10-30     魚為影評集

原標題:紅色經典,新時代演繹,原創音樂劇《閃閃的紅星》驚艷唱響

經過大刀闊斧重新改編的音樂劇《閃閃的紅星》帶來令人驚艷的舞台表現,不但再度弘揚了紅色經典中堅定的信仰追求,也讓故事在二十曲的唱段中,綻放出新時代的光彩。

整台音樂劇有諸多令人稱讚之處,首先故事層面,編劇在紅色題材的對理想與信念的基礎之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比如在父親潘行義前線抗敵的同時,潘冬子的母親李明月在後方也積極備戰,並形成完整的故事線,還爭取來了茂源米店大小姐這個人物,呈現出了多方力量共同抗戰的群體形態。

儘管出場人物眾多,但每個人物都有完整的故事線,這也是這台音樂劇極為出色的地方,開場鐵鏈鎖著的一個人講述著一段悲慘往事,在那段往事中,一個苦孩子被地主打了60鞭子,正當觀眾以為他是受到迫害的一方時,他卻突然襲擊了看守者逃了出去,此時觀眾才知道,這個人竟然就是胡漢三……這個開場,讓胡漢三的反派形象不再臉譜化,知道他也是窮苦出身,但卻在一把火燒掉財主的家之後,最終走向了人民的對立面,成為那個當初他所痛恨的人,殘酷的盤剝著更多的窮人。

反派人物的豐盈以及表現完美的唱功贏得了觀眾的掌聲,而作為正義的一方,更是樹立起多個人物形象,首先是女性形象的建立,在很多紅色題材中,女性形象一直作為大後方的背景存在著,但這次在舞台上,女性形象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環,首先是讓眾人記住她的名字,她不叫潘行義的老婆,也不叫潘冬子的媽媽,她叫李明月,之後,又以鮮明果決敢愛敢恨的態度,讓全村的村民還有自己的兒子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對丈夫的愛對兒子的愛,以及為美好生活獻身的勇氣。

然後是象徵著承載使命的少年形象,潘冬子毫無疑問是閃閃的紅星的絕對希望,而演員的表現,也呈現出人物塑造的多層次,調皮、有創造性、有想像力、善良、對打倒惡勢力有著必勝的信念。而一直和他形影不離的小百歲則更顯悲壯,他在最後選擇在大火中和胡漢三同歸於盡,不但呼應了胡漢三開場時講述的一場大火,也完成了「火種」傳播的任務。

除了主角的故事線完整呈現,舞台上哪怕是只有幾場戲的配角也有著完整的故事線,比如給孩子買米的母親,雖然只有兩場戲,但也寫就了動盪時代之下個體的渺小和絕望,絕望到看著孩子死去卻只能祈禱她來世不做自己的孩子……

故事的生動跌宕讓觀眾深感觸動,那麼「紅星閃閃」,「映山紅」這些朗朗上口的歌曲則讓觀眾在劇場中完成了一場懷舊之旅,當熟悉的旋律響起,仿佛有時空交錯的感覺,除了經典曲目,更多的原創曲目,則讓觀演過程變得心潮澎湃,這些曲目的創作加入了新的改編和創新,曲風也更加符合當代年輕觀眾的音樂審美,比如最經典的那句「我胡漢三又回來了」在創作中加入了說唱,讓原本就緊張驚恐的壓力劇增,還有潘冬子向母親敘述自己在野外遊玩的體驗,到後來帶著米店大小姐去玩,兩段曲目前後呼應莫名有種callback的感覺。

音樂歌詞上的呼應,大火的呼應,「火種」的呼應,還有每個人物命運的呼應,讓《閃閃的紅星》不但呈現出精神力量的新時代表達,更是將瑞金這塊紅色熱土重新推送到觀眾面前。

但這部音樂劇最為被推薦的地方,在於弱化了對仇恨或者階級對立的渲染,轉而通過對愛和美好的守護來傳遞和傳承紅色信仰,在這部劇中,胡漢三兇惡的表現以及帶給潘冬子的恐懼通過夢境進行表現,米店老闆貪婪自私的行為通過自我吟唱的方式憑添趣味,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對於少年群體的觀眾非常友好,一方面消解了仇恨帶來的情感扭曲,另一方面,也展現出年輕一代創作者就如何接過老一輩文化使命,在新時代進行文藝創作中的意識和形態。

也為紅色經典如何傳承,傳承什麼價值體系做到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在原版的小說或者影視作品中,潘冬子堅定追隨紅色信仰的動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對地主階級的仇恨,而且,最終也向敵人揮下了砍刀,但是作為和觀眾,甚至很多青少年觀眾直接互動的舞台劇,則需要在傳承信仰的同時,極力避免這樣的情感對抗,而這部《閃閃的紅星》也確實找到了新的情感表達途徑——讓潘冬子抗爭的動機變為保衛父母的愛,朋友的友情,自由天地的嚮往這些美好,從仇恨對抗變成守護愛和美好,而這也更貼近當下觀眾的情感訴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8218911_115787-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