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音樂劇《閃閃的紅星》復排:寶劍鋒從磨礪出,紅星閃自錘鍊來

2022-07-26     魚為影評集

原標題:原創音樂劇《閃閃的紅星》復排:寶劍鋒從磨礪出,紅星閃自錘鍊來

《閃閃的紅星》又閃耀在了北京世紀劇院的舞台上。

《閃閃的紅星》是由共青團中央、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共青團江西省委、中共贛州市委宣傳部、中共瑞金市委、瑞金市人民政府出品的大型原創音樂劇,7月23日到25日,經過打磨升級之後的《閃閃的紅星》,以全新的面貌,在北京首都劇院進行復排之後的首輪演出,此次總計演出六場。

記憶猶新的是,2021年的金秋十月,也是在北京世紀劇院,發硎新試的原創音樂劇《閃閃的紅星》在這裡成功首演。經典故事的全新演繹,革命傳統的一脈繼承,以及作品在影像層面的衝擊力與沉浸感,都給首都的觀眾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而這部大型原創音樂劇也由此從北京世紀劇院走出,開啟了全國的巡演序幕,之後共進行了31場演出,讓《閃閃的紅星》成為一張亮眼的文化名片,帶著它的革命鬥志,帶著它的深情厚誼,帶著它的希望之光,閃耀在我們摯愛的大地之上,同時,也將瑞金這塊紅色熱土重新推送到觀眾面前。

回望整部《閃閃的紅星》的故事,雖然藍本是來自於經典的同名電影《閃閃的紅星》,但是從電影到舞台,此次改編所跨越的,不僅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表演介質,更是從1974年到2021年這將近50年的時光距離。雖然時代在變革,但我們嫉惡如仇、懲惡揚善的正義之心卻始終未變。由此,音樂劇《閃閃的紅星》正是一部經歷了時間的洗禮,但又非常符合當下受眾的審美需求的主旋律作品。

在《閃閃的紅星》的演出之中, 「紅星閃閃」,「映山紅」這些朗朗上口的歌曲,讓觀眾在劇場中完成了一場懷舊之旅。當熟悉的旋律響起,仿佛有時空交錯的感覺。除了經典曲目,更多的原創曲目,則讓觀演過程變得心潮澎湃,這些曲目的創作加入了新的改編和創新,曲風也更加符合當代年輕觀眾的音樂審美,比如最經典的那句「我胡漢三又回來了」在創作中加入了說唱,讓原本就緊張驚恐的壓力劇增。

在影音的加持之下,整部《閃閃的紅星》的故事,也具有了更豐富的表達:創作團隊在紅色題材之於理想與信念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比如在父親潘行義前線抗敵的同時,潘冬子的母親李明月在後方也積極備戰,並形成完整的故事線,還爭取來了茂源米店大小姐這個人物,呈現出了多方力量共同抗戰的群體形態。

當然,藝術創作,是一項精益求精的活動,但藝術作品,卻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完美。所以,在音樂劇《閃閃的紅星》的巡演過程中,主創團隊也始終在傾聽和記錄來自於各方觀眾的意見和建議,並且為此組織了多次復排研討會,在原來的基礎框架上,對這部作品進行了創新改編。所以,此次在北京世紀劇院的演出,是復排之後的首演。根據官方的信息,如今的2022版《閃閃的紅星》,大致有以下方面的變化:

劇情部分,將繼續延續傳承紅色經典,刪減部分冗長片段,反覆推敲文戲內容,使每一個角色更加鮮活,使整體呈現更加緊湊精鍊。

音樂上,將部分曲目重新編曲,增加與劇情的融合度,同時配合劇情的改動,刪減與增補了少許音樂片段,大大的提升了觀眾對音律美的感受,使音樂結構更加完整。

舞台表演部分,彌補了原版切換場的空白時間,做到了每一幕銜接緊密,在劇情推進中切換舞台的道具景片,帶來更沉浸的視覺體驗。

其實不僅在中國,即便是在被譽為世界音樂劇聖地的百老匯,那些能夠一演幾十年而不衰的作品,也是在不斷的打磨改進中,一步步的趨於完美。而《閃閃的紅星》沒有固步於去年在北京首演的成功,而是在不斷地進行自我的完善,這態度就值得點贊。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演出前的復排期間,主創團隊注重演員的人物演繹與刻畫,無論是台詞、唱段還是舞台調度,都反覆推敲打磨,致力以「細節化」的呈現方式打動觀眾。所以,無論是去年曾經觀摩過首演的觀眾,還是第一次走進劇場來看《閃閃的紅星》的觀眾,不僅能夠感受到這部作品的魅力,更能從其中感受到主創團隊們的孜孜以求,這正是閃閃的紅星所召喚的昂揚鬥志與正能量精神所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72834860436225bff9ba0876ac33b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