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限購全面取消」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2021-10-30     風水與才運

原標題:「房地產限購全面取消」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近兩天有多個註冊主體為房地產營銷公司、文化傳媒類公司的自媒體帳號發布所謂「重磅消息」稱:國務院規定半年內必須放開樓市全部限購。

此外,關於「房地產市場解開限購已經箭在弦上」的分析觀點也頗為吸引眼球。

01

在「房住不炒」成為基本國策後,今年5月,住建部印發《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重申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並對進一步做好房地產調控工作提出了關於加快制定實施住房發展規劃、抓緊調整住房和用地供應結構、切實加強資金管控、大力整頓規範市場秩序等6項明確要求。

在這一背景下,連萬科這一體量的地產商在明面上都只能高呼「活下去」,更不要說其他小地產商了。據報道,前段時間在某房地產公司的內部會議上,公司老總坦陳要是回款任務完不成就出售股權和地塊;地產商降價清盤引得原業主打砸售樓部要求退款的事件頻發;不少在建項目均停工等待資金。。。種種現象說明:地產商的資金鍊確實出現了問題。

其實這一現象可以從政策的演變看出端倪,國家目前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中,「消費升級」已經成為一項既定國策。前段時間大力宣傳提高個稅起征點以及個稅專項扣除,各官媒一起宣傳「消費升級」無非就是要改變民眾的消費習慣,用民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代替低端商品。

而房價,作為吞噬六個錢包的利器。在當前的政策環境下肯定要被遏制,不然民眾消費能力就會被鋼筋水泥吞噬,就完不成用消費倒逼產業升級的任務。同樣的道理,作為吸引居民資金另一「巨獸」的股市在當前條件下也必須「熊」下去。前幾日央行降准,被解讀為股市紅利,但A股開盤一個跌停,直接打破了不少人的幻想。

明白了政策走向。再看現在股市樓市哀鴻遍野也就不難理解了。

02

其實,從房地產營銷公司、文化傳媒類公司發布虛假新聞「提振」市場信心就能發現,房企確實負債挺高,不少房企確實掙扎在資金鍊斷裂的邊緣。於是,他們便只好鋌而走險,發布虛假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虛假信息的發布者為自媒體。自媒體創立之初,本是作為草根人群發聲的渠道,讓每一個體都能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是,由於缺乏監管和行業自律,不少自媒體運營者動起「打家劫舍」的念頭,以發布負面信息為要挾,敲詐勒索收取企業「保護費」;把「拿錢辦事」的惡習發揮到極致,什麼樣的軟文都寫,什麼樣的硬廣都接,只問報酬不問是非;大搞「瞞天過海」,以院長、專家自居,虛設醫學成果和養生誤區藉機賣假貨;貪吃「人血饅頭」,為揚名立萬不惜「消費悲情」「消費逝者」;掘金「人性醜陋」,大肆渲染明星緋聞隱私,「黃賭毒」化身「雞湯文」……

據報道,目前有不少自媒體以要挾地產商為生,通過編寫地產商的虛假負面消息,逼迫地產商滿足自媒體的要求,收「保護費」。更有不少自媒體人從正規記者轉型而來,熟悉春秋筆法和法律規則,遊走於法律的邊緣地帶,以此敲詐房企。

而此次虛假新聞事件,無非是房地產公司「反客為主」,利用自媒體罷了。

03

「天下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隨著國家轉變發展方式,房地產已經過了市場的爆發期,進入存量博弈的階段,日後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當然,讓房價全面

奔潰也不現實。

自媒體也一樣,已經從不計其數向適者生存轉向、從參差不齊向百鍊成鋼轉變、從規模優勢向質量優先轉型的關鍵期。打磨高品味、高質量產品是唯一的贏者王道。

泡沫正在破滅,浮躁正在退場,過去不曾有「天上掉餡餅」「得來全不費工夫」「空手套白狼」的好事,如今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樣不會有投機取巧、網開一面的可能。算盤不管怎麼打,千萬別打錯了方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7805193_10024632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