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黃」鼻祖,讓人窒息

2023-09-12     影視邪神

原標題:「鉛黃」鼻祖,讓人窒息

在形容一部電影風騷、另類時,邪君經常會用到「鉛黃」這個詞語。

老粉看罷會心一笑,新粉卻多少有點摸不著頭腦。

所以嘛,介紹今天的電影之前,還是有必要再稍加解釋一番。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懸疑神秘小說在義大利極為暢銷。

為了方便區分,這些小說往往被加上了醒目的黃色封面。

到了六、七十年代,以犯罪、偵探、驚悚為主題的電影又再度風靡。

黃色的義大利語是「 Giallo」,於是這一系列盛行一時的影片就被統稱為了Giallo Film(鉛黃電影)。

它們的特徵十分明顯,曲折離奇的故事、驚為天人的腦洞,再配上讓人眼花繚亂的各式金髮美女,誘惑力相當非凡。

說白了,就是義大利版本的B級片,成本不高只能用大尺度來博人眼球。

獨特之處在於,鉛黃電影更加「兇殘」,大多具有SM傾向,尤其喜好虐待女性純潔美好的身體;

並且,鉛黃電影也從不雷同,有主打血腥效應的,也有注重懸疑氛圍的,各有各的獨特風情。

而將市儈之物上升到藝術層面的「鉛黃導演」,羅馬人達里奧·阿基多絕對首屈一指。

1940年出生的他,在80多歲的年紀依舊不忘初心,帶來一部原汁原味的鉛黃新片。

新時代的船上,還有舊時代老人的一席之地嗎——

黑眼鏡

Occhiali neri

影片開頭,不明覺厲。

女主迪亞娜(伊萊尼·帕斯托雷利)游弋於城市邊緣,突如其來的日食,不經意灼傷了她的雙眼。

如此這般,迪亞娜不得不戴著墨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沒錯,擁有天使面容魔鬼身材的她,是一名獨立風情女。

可以上門也提供場所,迪亞娜的周到與堅強,讓無數顧客為之痴迷。

但最近,小城裡不甚太平,一名連環殺手橫空出世,專門針對風情女接連犯下數起血案。

警方對此毫無頭緒,只知道兇手開著一輛廂式貨車,來去毫無蹤跡。

迪亞娜也很快陷入危機。

這天下午,她先是由於嫌棄一名顧客的身上很臭與對方不歡而散;

到了晚上,她又因為另一名顧客的無理要求把對方痛毆了一頓。

回家的路上,迪亞娜果然就成了連環殺手的獵物。

那象徵不祥的貨車一路尾行、連番撞擊,最終導致迪亞娜在路口發生了嚴重的車禍。

她自己因頭部重傷雙目失明;

倒霉的路人一家三口則只剩下了一個小朋友倖存……

視障協會給迪亞娜安排了一名輔導員,麗塔

ps:導演的女兒艾莎·阿基多友情客串~

考慮到連環殺手的存在,麗塔又幫迪亞娜物色了一隻兇猛、忠誠的導盲犬。

在麗塔和狗狗的關照下,迪亞娜算是漸漸適應了黯淡無光的生活。

身體有所好轉,她第一時間前往孤兒院看望那可憐的孩子,小秦

別看小秦年紀不大,心眼倒是比誰都多。

一開始他對迪亞娜這個肇事者還充滿抗拒;

但知道了事情的經過,以及感受到迪亞娜的善意後,小秦慢慢喜歡上了這個大姐姐。

為了不被陌生家庭收養,他甚至從修女那偷得迪亞娜的名片,逃出孤兒院找到了迪亞娜的家裡。

迪亞娜心有餘而力不足,本打算趁小秦睡著通知孤兒院,卻被假寐的他當場識破。

小機靈鬼以自殺相逼,總算是如願以償留了下來。

內心有愧的迪亞娜,也竭盡全力擔負起撫養的責任。

她戴上「黑眼鏡」繼續工作,確保穩定的收入來源;

經常叫著麗塔和小秦一塊玩耍,讓他體會一個完整的童年;

面對上門問詢的警察,她更是冒險隱瞞了小秦的下落。

思前想後,為了不被警察識破謊言,迪亞娜又連夜帶著小秦搬去了他家的舊宅。

萬萬沒想到,這一無心插柳的舉動,竟然幫她逃過了血光之災。

同天夜晚,連環殺手正好闖進了迪亞娜的家裡。

撲空一場的他很是惱怒,居然殺掉了那兩名監視迪亞娜的警察泄憤……

迪亞娜後怕不已,趕緊投奔住在郊外的麗塔。

麗塔勸她報警,可迪亞娜卻因為小秦的緣故遲遲拿不定主意。

懂事的小秦聽到她們的對話,故技重施偷得警察的名片,打算「自投羅網」來換取迪亞娜的安全。

他不知道的是,那位警察早已命喪黃泉,手機也落入連環殺手之手。

小秦就這麼好心辦了壞事,向對方暴露出自己的位置所在。

麗塔這時要出門照顧另一個病患,恰好與連環殺手狹路相逢。

雖然掙扎後她依舊難逃一死,但好在及時向迪亞娜通報了危險降至。

可惜盲女與小孩的組合,再怎麼樣也敵不過窮凶極惡的成年男性。

兩人最終還是身陷囹圄,被連環殺手五花大綁塞進了貨車。

實際上,他正是之前那名被迪亞娜嫌棄的顧客。

因為貧窮、因為毒品、因為憤恨,他已然變態失智,所以才會針對不起眼的風情女犯下累累罪行。

迪亞娜眼看也要慘遭毒手,哪想她的那隻導盲犬卻在關鍵時刻英勇救主。

沒錯,連環殺手平日裡是個狗販子,那天他闖進迪亞娜家裡時順手把導盲犬偷了回來。

而現在,他卻因為這個貪心的舉動一敗塗地……

塵埃落定後,小秦被遠在國外的親戚接走,迪亞娜則在英雄小狗的陪伴下開啟新生。

影片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黑眼鏡》在柏林電影節官網上被評價為「關於義大利階級差距的諷刺喜劇」以及「安東尼奧尼式的形而上建築空間」

但邪君即便是戴著粉絲濾鏡,也實在難以苟同。

雖然影片的配樂、色彩、構圖依然是那凌厲的「鉛黃」,但這故事當真太過兒戲了。

刻意簡陋的荒謬情節並未構成任何有效諷刺,更遑論任何深刻的內涵了。

英雄遲暮總是叫人唏噓。

再考慮到《黑眼鏡》可能是達里奧·阿基多的最後一部作品,失落之情難以言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94b2d8cecebafc05caeb2aefc0bc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