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跟我國的面積相近,為何無法一統?關鍵在於有此國從中作梗

2024-01-20     張桃子

原標題:歐洲跟我國的面積相近,為何無法一統?關鍵在於有此國從中作梗

對於我們國家的領土面積,相信大部分人心中都記得,約960萬平方千米,這個面積在世界上都排得上號。

放眼世界,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事,歐洲的面積其實比中國並沒有大多少,但是卻有著40多個國家,其中有些國家的領土還不如我國的一個縣。

歐洲歷史上也不乏雄主,也有很多想要一統的人,為何就是沒能成功呢?這個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有一個國家充當攪屎棍!

首先就是語言問題,在我國不管你是哪個省份,北方人還是南方人,即便說得極具地方口音,普通話大家還是聽得懂。不單單是現代推行,古代也有官話,有了語言溝通才能有下一步的進展。

而歐洲就不同了,他們的語言種類非常多,英語、法語、荷蘭語、丹麥語、瑞典語、挪威語、俄語等等等等,誰都無法占據主導。

說法語的自認優雅看不起說英語的,說英語的又怎麼可能願意讓說法語的統治,語言上都無法統一,那還談什麼融合交流?

語言問題同時也是民族問題,像我們國家漢族就是主體民族,基本上各大民族也以炎黃子孫自豪,有這種歸屬感、榮譽感、認同感,才能有向心力凝聚力。即便那麼多海外的華僑華胞,也常常自稱『龍的傳人』。

而歐洲則不同,他們的民族因為歷史原因多得可怕,雖然互相有過融合,但是很多還保持了其本來的民族特性,不說整個洲,就單單說一國都很少有哪個民族的人口占據主體的。

像英國,國內就有四大民族:威爾斯人、愛爾蘭人、蘇格蘭人、英格蘭人,誰都無法服誰。

民族不同則起源、神話不同,這樣大家互相都聊不到一塊去,談何互相認同?

再者就是文字,作為中國人你哪怕去最偏僻的地方,就是你聽不懂別人說的話,你肚子餓了去飯館看見菜單上的字還是認識,這樣總餓不死你。這點真的很感謝秦始皇,統一文字與度量衡,此後字雖然在不斷改進,但是一直都保持著統一。

但是歐洲就不同了,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就算你同一個民族不同的國家都不一定能看懂對方所寫,這樣也是極大的不便。

再者就是歷史問題,中國有秦始皇這個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他的一統給了後世所有帝王一個目標,如果沒能『大一統』,那個帝王便是不合格的。

即便是後來的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哪怕是異族之主,被同化後也紛紛以這個目標為己任。哪怕是很多大臣百姓,也認為中國就該一統。

反觀歐洲,統一的時間似乎真沒有,也就羅馬時期勉強算,拿破崙、希特勒兩大強人還差一點,大家分開過習慣了,內心也沒有一統的遺願。

由此可見,歐洲少了一個秦始皇是很重要的因素!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攪屎棍——英國。

英國在歐洲算是一個比較奇特的存在,其他四十來個國家都在歐洲大陸,它偏偏孤懸海外。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事是因為這樣的話歐洲大陸發生戰火很難波及到它,它可以安心的自我發展。

壞處是與歐洲大陸的交流就少了,如果歐洲大陸凝成了一塊它肯定就是最後的目標。

因此英國一直奉行「大陸均勢政策」,反正就是不允許歐洲大陸有哪個霸主的出現,從而威脅到它自己的地位。

每當有這樣的狠角露頭,英國就會聯合其他歐洲國家一起打壓,就比如針對拿破崙的反法聯盟,後來聯合法國一起對敵擴張的沙俄,封鎖新興的德國等等。

因此有很多人說,歐洲只要有英國在,就不要想有統一的一天。

現在搞的歐盟其實也是為了另一種意義上的統一,可惜的是因為上面種種原因,還有經濟貧富差距太大等等,實則還是各懷鬼胎,如今也不可能發動熱戰兼并領土,或許歐洲永遠也不會有統一的一天了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8f793bb78d9445759384c4bfc9e45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