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一面鏡子:鏡子沒有問題,有問題的都是自己

2023-09-10   城東李公子

原標題:婚姻是一面鏡子:鏡子沒有問題,有問題的都是自己

01

一個非常新穎、直觀且深刻的觀點:

「無論你嫁給誰,其實都是嫁給了你自己,嫁給了當年你的認知。你的缺乏,你在那個年紀需要的東西,讓你做出了這種看似偶然,實際上必然的選擇。」

所以,以你現在的認知回到當年重新去做選擇,肯定看不上。

又所以,這也是離婚率高的原因。

兩個人剛在一起的時候,是認知的選擇,同時也是缺乏的契合,繼而提供了情緒的滿足。這個階段的相處,甜蜜、和諧,當然沒有問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你當初的缺乏被填補,又換了另外一種缺乏,你當初的認知被提高,又換了另外一種需求。

因為能同時保持一致步伐、節奏、頻率的夫妻,極少極少,所以潛藏的危機就會逐漸顯露。

感覺彼此不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相處越來越不合適,以及對自己的生活、婚姻和選擇,越發質疑。孩子和習慣,也許可以暫時壓制心中的這顆炸彈,但只能一時,不能一世。

如果站在某個角度,你和任何人結婚,這種情況的發生,必然也必須。

接下來就是離婚的選擇,也就是處理這種問題的方式:向外求。你認為,或者希望換一個能夠滿足自己現在缺乏和需要的人。卻不知道也是治標不治本,因為你現在的缺乏和需要,也是現在的缺乏和需要。

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是:向內省。你不把缺乏和需要的滿足,寄托在任何一個人的身上,要麼正視它,要麼自己填補。

02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你抱怨自己的婆婆自私、冷漠,實際上是你自己太想貪她的好處,或者是你自己缺乏獨立的能力;你嫌棄自己的丈夫賺錢少,實際上是你自己缺乏賺錢的能力;你委屈自己的伴侶不夠關心你、體貼你,實際上是你缺乏自我幸福的能力。

你看,這些問題、抱怨、嫌棄,都是自己的問題通過一面鏡子的折射。

看起來是婚姻的問題,是伴侶的問題,是婆婆的問題,實際上都是自己的問題。你沒有「向內省」,總是在「向外求」,那麼當求不到的時候,這些問題又在無形中被放大了一層。

若是你沒有發現這些都是自己的問題,更會讓自己面目全非、不可理喻。

所以說,婚姻是一面鏡子:鏡子沒有問題,有問題的都是自己。這個道理就像你照鏡子梳妝打扮,臉上有顆痣,在鏡子中被照出來了,你並沒有意識到這是自己的問題,反而只會怪鏡子沒有美妝的能力。

你對著鏡子裡抱怨的所有問題,都來自你自己的身上。

夫妻之間苛刻的要求,也是一樣。你自身的問題越多,對伴侶需要的就越多,要求的就越多,當對方達不到你的預設,或者標準,你的情緒也越多。

比如你貧窮、缺愛、敏感、自卑、孤僻等等,那他就必須得是一個接近完美的人,才能滿足你的這些缺失,讓你感覺合適。

如果你沒有這些問題呢?對他的要求還多嗎?相處還難嗎?

可見站在某個視角,婚姻也是對人的一種篩濾。首先我對離婚者沒有歧視,畢竟有許多離婚人士,的確是受害者,但也不能否認,還有很多離婚者,就是自身有極大的問題。

這種極大的問題,包括了拒絕內觀自我,發現不了,也不認為自己有極大的問題,從而缺失了成長性,對於自己的問題只會「向外求」,簡單的意思,對人只會要求、索取(不一定就是物質)。

所以常常會讓人覺得,Ta不可理喻、自以為是、理所當然,甚至是想法三觀扭曲。

要不然在沒有原則性傷害的前提下,為什麼還會離婚?什麼性格不和、感情不和,都是表象。就是Ta自己的問題太多,又習慣性把自己的問題寄托在伴侶的身上(很多苛刻的要求)。

最終暴露出來的,都是自己的問題,且無意識地「向外求」。如果繼續延展下去,細思極恐。

03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你發現自己的伴侶有很多的問題,實際上是自己的問題多;如果你看到自己的伴侶有很多的缺點,實際上自己的缺點多。

反過來,當你看自己的伴侶,是優點越來越多時,這也是你自己更加完美的結果。

可能有人會說,誰也不可能完美,如果真完美了,那還結婚,需要什麼伴侶?這當然沒錯,但是,這並不是拒絕成長,拒絕內向反觀自我的理由,更不是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砸在伴侶的身上的藉口。

人不可能完美,即使你再怎樣修煉,所以只能相對地去完善自我。這樣的話,也會讓你們的婚姻問題,減少許多。

否則在那麼多的問題面前,得是什麼樣的感情和執念,能經得起消耗?

最後還是要提到,永遠都要相信,婚姻就是一面鏡子。不過對於不幸的人來說,ta可能選到了一把有隱性裂痕的鏡子,結婚以後,在問題面前,在生活面前,這道裂痕就開始顯露,最終爆發,也就是所謂選到的「人」的問題,包括原則性傷害。

生命不止,學習不止,內向反觀自我也不止。即使你不結婚,為人處世、朋友社交,一樣可以獲得很大的益處。

這是對你自己有好處的事情,因為好的壞的,都是需要你自己去承擔的。如果你不以為然,或者自甘墮落,那能適合你的人,會越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