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饑渴的混凝土,每分鐘吸水高達4000升水!

2021-06-18   最黑科技

原標題:黑科技!饑渴的混凝土,每分鐘吸水高達4000升水!

十七歲那年的雨季,我們有共同的遭遇——

相信很多倒霉孩子遇到這種事情都想把司機抽筋扒皮...

不過轉念一想,城市道路排水系統辣雞才是根本原因!

這點積水還算好的,真正內澇嚴重的時候可是這副情形——

如何拯救這些水深火熱中的人民呢?

英國公司TARMAC的做法是另闢新徑」—— Topmix Permeable

這是一種新型的路面系統,「 饑渴」就是它最鮮明的特色~

動圖看著是不是挺震驚...那麼大一灘水咋說沒就沒了呢?

仔細看,潑到地面的水其實是被它「 喝掉」了,所以地面上看起來才會像乾了一樣。

這都要歸功Permeable特殊的路面結構。

它不像普通的路面一樣使用砂石混凝土組成,而是將細小的花崗岩碎石混合在一起作為表層,以留下更大的縫隙。

這樣一來,下雨天時雨水就會通過這些縫隙快速滲透進地面,流入下方寬鬆的混凝土層,那裡可以容納大量的水分。

或者是結合地下排水管道引導水流方向,將大量的雨水排放到別地。

實際測試表明,Permeable最高可以承受36000毫米/小時的雨量。

而相比之下,一般的柏油路面只能承受300毫米/小時,高下立判。

那這貨的吸水速度到底有多猛呢?

吶,像下面這種噴水面積的,每分鐘喝掉4000升水毫無壓力!堪稱恐怖。

除了能有效解決積水和城市內澇的問題,這種技術還能減少炎熱天氣時柏油路面的受熱,降低地表溫度,一舉兩得。

而且為了 適應不同地面的需求, Tarmac 公司還設計了三種不同的道路結構,分別是全滲透,半滲透和全阻隔,以供不同的排水系統選用。

由於鋪設成本跟一般的道路沒啥差異,所以 Permeable一推出就受到許多國家地區的歡迎。

比如斯坦斯特德機場的停車場、希思羅機場的跑道等等。

當然,咱大天朝 也很需要這種路面系統

因為排水系統的不足,在中國,內澇幾乎就是個城市病!

你可以在成都吃著火鍋看「 海景」,在武漢啃著鴨脖看「 海景」,還能在北京擠上地鐵前繼續看「 海景」...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曾經做過一項調查——

在中國351個城市中,有213個發生過積水內澇,占總數的62%;內澇災害一年超過3次以上的城市就有137個,甚至還有57個城市的最大積水時間超過12小時!

儘管這些年來國家已經加快了排水管網的改造,還推進了「 海綿城市計劃」...

但只要遇到超過百毫米的降水,城裡人還是難免要看海景~

好在,如今我國台灣省已經有部分地區引進了 Permeable路面系統。

其強大的吸水效果令無數網友大呼神奇,內澇積水問題也緩解了許多。

希望類似的技術

其他省市也能儘快普及

我這輩子看海已經看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