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導演、女編劇、解救風塵,這部劇全是女性的不甘心

2022-06-06     遇言不止

原標題:女導演、女編劇、解救風塵,這部劇全是女性的不甘心

一個女子無論高開低走,還是走走停停,只要一直憑本心走下去,每一步都不會白走。

——遇言姐

大家知道在豆瓣上9分以上的都是什麼劇嗎?《大明王朝1566》、《甄嬛傳》。結果昨天剛剛上線的 《夢華錄》一路飆漲到8.8,大有問鼎9分之勢。

不太喜歡古裝劇的遇言姐,帶著懷疑的態度馬上就幫咱們好好看看這部劇到底講了些啥。

要知道,前段時間不管是Y情還是家裡事兒,件件煩心,忙到夜裡12點,總要打開視頻刷刷劇,也算沒少看爛片。

不管這麼樣,這部有我喜歡的古典美女劉亦菲出演的古偶劇到底好不好?

(以下分享不含任何商業推廣)

遇言姐一追就停不下來,看了幾集,覺得8.8這個分數雖說有部分原因是 「天下苦內娛古偶久矣」。但它能夠一騎絕塵,引爆熱搜,也絕非「全靠同行襯托」。

作為寫(自)作(由)者,遇言姐深知道, 每一部作品都有它的緣分和時機,如今因為疫情,大家都想看些輕鬆的劇,就像遇言姐這樣,《夢華錄》這種偏生活的古裝劇作正得其時。

視覺享受:

古裝偶像劇在內娛是有特定的觀眾群的,這部分觀眾對內容的要求可以稍稍放鬆,但對審美的要求極高。如果選角不夠貼合、演員扮相不夠好看,甚至動作、身姿不夠瀟洒,都會被「看官們」拿出來一幀一幀地嘲笑。比如當年的《君九齡》,金瀚就因為飛得不夠瀟洒,專注耍帥而受到吐槽。

可拿著放大鏡挑剔的古偶粉們,在看過《夢華錄》的選角、布景之後,都在心中欣慰一笑,這絕對是一部誠意之作。

首先劉亦菲飾演的趙盼兒和柳岩飾演的三娘都是粗布衣裳,簡單的頭巾、首飾出場,完全符合她們賣茶娘子和糕點廚子兩個小生意人的身份,

小小的茶社也只是簡單的竹木、青瓷布置,古樸乾淨。

這北京大熱天的,遇言姐都有想進去喝杯茶的心;晚上的戲份也基本都是燭光照明的打光,烘托的美人更美場景也真實。

有一幕是男女主顧千帆和趙盼兒在船上的戲,突破了國產劇生孩子全妝不花、打架時全身片塵不沾的「常規」操作,而是破天荒地具有了常識!!!

滿臉的蒼白和灰塵完全符合他們受傷、落魄的情節,趙盼兒的油頭和顧千帆剛剛長出的胡茬,才是正常人在船艙過了幾天的樣子。

對比某國產劇,女主十幾天不睡覺——先不管這個情節符不符合科學,但臉上的妝一點沒花、頭髮一點不油,那個不真誠,起碼貼近真實是不是?

這部戲甚至還原了中國非遺手藝「茶百戲」。據悉,這是一種用開水注入茶碗,用泡沫使茶湯紋脈形成物象,並用清水在茶湯上作畫的茶道,被古人稱為「水丹青」。

這門手藝本已失傳,只在文獻中有過記載,是2009年經過武夷山的茶學專家系統研究文學,才剛恢復的珍貴的文化遺產。

來來,看一下天仙劉亦菲的身段,一看就是為這僅有的幾秒鐘的鏡頭,特意用心練 過。

而且每集最後,普及宋朝小知識,可謂知識付費界的良心。

要知道其它劇都是讓劇中的一群男二女二,推廣一些理財APP呀,買衣服上某某會。

不知道是鵝也有了情懷,還是沒有招到廣告位,反正這個小科普,俺們現代人喜歡。

編劇功力:

當然,觀眾看劇不光是看美麗的PPT,不然《小時代》也成了高分劇了,一部作品是否精彩還是要看它的故事線、人物、情節以及三觀。

說來也巧,遇言姐恰好看過《夢華錄》的原著《救風塵》,還有很多年前根據這一故事改編的一部古早電視劇《愛情寶典》。這裡賣弄一下,做個對比:

原著寫的是美麗歌姬宋引章被一個花言巧語的賭徒周舍所惑,不聽結義姐妹趙盼兒相勸,嫁給周舍,婚後飽受虐待,甚至被丈夫安排用仙人跳的方式斂財。

後來,宋引章想辦法寫信向趙盼兒求救,盼兒巧用計策,假意看上了周舍,自帶錢財前去倒貼,周舍普信大發,自然應允,趙盼兒要他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周舍便寫了休書,趙、宋二人一同離去的故事。

這部劇在元雜劇中的立意極高,高就高在,關漢卿沒有寫一個陳詞濫調的「英雄救美女」的故事。他在與友人的書信中流露過,就是要寫「女人救女人」(這不就是我們的Girls help girls 的元朝版嗎?)作為一個古代社會中的男人,能夠看到女人身上的自主性和她們的悲苦,這種「看見」極其難得。 要知道,享受了特權的人,通常是看不到自己的特權的。

當年那部《愛情寶典》也基本保留了《救風塵》的全部情節。說起來,范冰冰在裡面真是美得攝人心魄!遇言姐一直覺得,她在這部劇的扮相是她的顏值巔峰。

猶記得,最後宋引章為了保住清白,用釵把臉劃破那一幕,真是讓觀眾明白了魯迅那句「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樣美的一張臉的毀滅,足以深深讓人感到悲劇性。

美麗對於女性有時候真是一種詛咒,要打破這種詛咒,就必須脫離美麗的桎梏。

到了《夢華錄》,編劇把宋引章改成一個年紀很小、不諳世事的年輕女孩子,大概10幾歲的樣子,是為了不甘心自己的社會階級脫離樂籍,才匆匆嫁給了只認識了15天的浪蕩子周舍。

這樣的改動倒未必是為了烘托主角趙盼兒,反而是一種思路上的拓寬。原著中的宋引章嫁與周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和愛情。

她的唱詞非常實在:「一年四季,夏天我好的一覺晌睡。他替你妹子打著扇。冬天替你妹子溫的鋪蓋兒煖了。著你妹子歇息。但你妹子那裡人情去。你妹子穿那一套衣服。戴那一付頭面。替你妹子提領系。整釵環。只為他這等知重你妹子。因此上我要嫁他……」這完全是一個陷入愛情生活幻想中的女子的樣子。

你就說和我們現在「戀愛腦」的妹子們像不像?

而《夢華錄》道出了新意—— 宋引章是為了脫籍,為了跨越階級,才不小心陷入虎口。這是一個女性的野心,或者說對生活的不甘心。

又有多少為了其它原因,匆匆步入婚姻的年輕人,最後吞食了婚姻的苦果?前段時間,遇言姐嘮叨的大S和汪小菲不就是這樣的閃婚例子麼?

大家要看老故事翻拍,是想看新角度,新思考,但過去有些劇啊,不說了看截圖……

最令遇言姐感動的,是編劇張巍在情節中還加入了原著中所沒有的「男男相護」的角度:中間趙盼兒拿著宋引章的休書去告官,可堂上大老爺卻告訴她「身為女子,應該貞和,伶牙俐齒不是好人……」 這樣性別蔑視,一種你必須服從的蔑視,一種不管占不占理、作為男性先抱團欺負你的蔑視,是女性才能看到的角度。

即使如趙盼兒一般聰明蕙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也是沒有騰轉空間的能力。所以後面是男主顧千帆,一個權臣之子+朝廷「錦衣衛」身份的人,在上面找了人,才把案子翻了過來。

也正因如此,盼兒贏了官司從縣衙出來的時候,沒有俗氣的艷陽高照,沒有周圍人的歡呼鼓掌,而是一片陰雨綿綿,正如她的心情。

她明明贏了卻萬分失落,是這部劇的改編高於原著的地方,因為她看到了性別和階層真正恐怖的地方。

還有後面,盼兒到東京找到了她救了一命、伺候了5年、給了上京趕考費用的未婚夫,卻被渣男趕出東京的時候,渣男「好心」給了她幾兩金子。

我當時就心裡一顫,心想千萬別收, 男人給你錢是為了後面說你賣!你一旦收了,他馬上就可以合理化自己的一切負心,心安理得了,好在盼兒一口唾沫唾在他臉上。

結果渣男手下立刻安排人,對三個女子當眾「蕩婦羞辱」,扒了她們的衣服。這招還真是從古至今,屢見不鮮。

但就算是蕩婦羞辱,就算是前面為了「勾引」周舍上鉤濃妝艷抹,劇里也沒有出現男性凝視或者暴露鏡頭,反而多是女性慈悲和平視的目光。比如宋引章和花魁張好好身為同一個男子的兩個仰慕對象,本應「情敵見面、分外眼紅」,可是她們卻惺惺相惜。

這真是一部處處有女性視角的古偶劇。

張好好甚至對宋引章說了一句「我見猶憐,何況蠢奴」,這一句就可以看出編劇深刻的文學功底, 其典故講的是東晉時的南康公主性格剛烈,丈夫桓溫納妾,不敢讓妻子知道,就把小妾李氏藏在書房後面。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兒最終還是被南康公主知道了。

南康公主對此非常生氣,本來決定殺了李氏,可當她衝進屋裡時,只見李氏正在梳頭,秀美的樣子令她不由看呆了,手裡的刀也掉了,只說了一句: 「我見猶憐,何況蠢奴。」

這樣的典故用在故事裡,比起那些穿越劇里後人直接背誦前人的詩句,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所謂化用,是要讓文學典故在故事裡「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夢華錄》的導演是楊陽女士,編劇是張巍女士。兩位一個是70後(楊陽導演),一個是80後(張巍)。

楊導手握飛天、金鷹等各種重量級獎項,而遇言姐的好友張巍老師,更是創作過《女醫·明妃傳》、《杜拉拉升職記》、《陸貞傳奇》等叫好又叫座的女性題材劇。所以,這部古裝偶像劇里處處的女性視角也是一大亮點。

兩位女性影人,花開兩枝,各美其美

選角貼合:

遇言姐心中最喜歡的,還是這部劇的三位女主和幾位男主,沒有一個是經常跑綜藝的熟臉。而且,人物也都選得很有心思。

比如柳岩飾演的孫三娘這個人物,其人設是個曾經殺過豬的「潑婦」,是三姐妹中的武力擔當。但是「潑婦」這個角色不是靠她五官亂飛、嘰嘰喳喳,表現出來的。

她一出場,先是和盼兒來了一場打鬥戲,然後當好姐妹盼兒和顧千帆在樓下聊天,受到顧千帆「脅迫」時,她偷偷身後藏刀,走下樓去,這個人物一下子就立起來了!

上次我看到這樣一幕還是在《飄》里,當斯嘉麗在樓下和北佬士兵糾纏的時候,好姐妹梅蘭妮偷偷拿了寶劍下樓。

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的國產劇終於也有這樣的姐妹相互了,看了令人過癮。

還有是神仙姐姐劉亦菲了。說來, 《夢華錄》還是劉亦菲成年後的第一部電視劇。讓人忍不住問:時間都哪裡去了。

還記得當年年紀小,她14歲就出道扮演了《金粉世家》裡面的白秀珠一角,緊接著又扮演了《神鵰俠侶》里的小龍女和《仙劍奇俠傳》中的趙靈兒,火遍大江南北。

然而於所有年少成名的人來說,「高開低走」似乎是命中注定的軌跡。一個人無法一直保持上升的勢頭,即便是神仙顏值的劉亦菲也不例外。

她後面出演的角色都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甚至還被人詬病是面癱演技,只能演花瓶。

尤其是前幾年,在好萊塢的《花木蘭》一角失敗之後(遇言姐以為,這部劇倒不是演員和演技的失敗,而是整個劇都是問題),更是陷入眾人嘲笑的境地。這幾年,她可真算得上是走走停停。

可是在《夢華錄》里,遇言姐反而發現了她年少時所不具備的神韻,一種從女孩蛻變成女人,耐看的美麗。

美從來都是中性的, 如果說男演員身上難得的是「破碎感」,那麼女演員身上難得的就是「叛逆感」,而我喜歡的,就是劉亦菲身上就有這種叛逆感。

記得以前她和鄧超在演《四大名捕》的時候,參加訪談,鄧超說她是乖寶寶,好奇她的叛逆期什麼時候到來。

其實他不懂劉亦菲,沒有看到她的叛逆是一種不動聲色的叛逆。

記者問她:「四個男角色改成一個女的,是為你專門改的麼?」她直接回答:「不然四個男的怎麼談戀愛?」

還有她那句江湖上流傳已久的:「我管他們喜歡什麼?」

更絕的是當年鬧她和郎朗的緋聞,瘋傳她倒追郎朗的時候,有傳犀利回答: 「彈棉花和彈鋼琴的對我沒有區別。」這是我最喜歡她的時候。

這些都不是沒有「叛逆感」的乖寶寶能說出來的。而 叛逆不是體現在是不是抽煙、喝酒、紋身上,也不是犀利地撂狠話,而是能夠堅守自己的判斷,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些年,劉亦菲沒有參加綜藝賺快錢,消耗自己的路人緣;

也沒有進入雌競圈,去卷A4腰、卷紅毯造型、卷直角肩、卷精靈耳……而是安安靜靜地過自己的生活。

她今年已經35歲了,卻依舊有不輸當年的美麗。

因為當你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情時,時間都會為你停止。

嘗試了電影角色,嘗試了好萊塢失敗又如何?最近剛得了坎城獎的導演朴贊郁說過:「人要有闖勁兒,不管啥事,先做了再說,如果結果不盡如人意,就酷酷地來一句,不行就算了。」最大的失敗是不敢去嘗試。

趙盼兒被趕出京城,男主顧千帆問她:「甘心不甘心?」趙盼兒說「不甘心」,回去京都,折騰了一番,最終安心地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遇言姐覺得,這句話未嘗不是問劉亦菲的。

不試過就不會甘心,而試過之後,無論成功與否,都會有積累和收穫。

一個女子無論高開低走,還是走走停停,只要一直憑本心走下去,每一步都不會白走。它們會在你後面的人生角色里,全都綻放成美麗的花朵。

而女人活就活在一句「不甘心」。

遇言姐曾經不甘心僅僅做一個大公司里的會計師;自己打拚一片天地的郝思嘉,不甘心日子就這樣沉淪,想著明天可以更好。

只有不甘,才會一次一次堅持,以及改變。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63bfa6a1831865bc230407a7612c9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