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蓮花縣1位篾匠到達迪化,想要進入軍區大院。門口值守的衛兵一伸手,將篾匠攔了下來,問:「同志,你找誰?」篾匠直接說:「我爹就住在這裡面,我來找我爹,他現在是個大幹部。」
1928年,紅軍來到江西蓮花縣,開始「打土豪、分田地」。洋橋鄉1位25歲的甘姓青年告別父母妻兒,選擇參加了紅軍,開始南征北戰的一生。此後,他參加了兩萬五千里長征、陝甘寧抗戰、解放大西北等戰鬥,立下赫赫戰功。
1949年,我軍解放了大西北後,當年的紅軍小戰士已經擔任了軍區後勤部副部長。1年後,甘副部長完成手頭的工作,百忙之中回鄉探親。見到分別幾十年的老母親,甘副部長跪地不起,只說:「娘,不孝兒回來了。」
老母親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腦袋,只說:「娃,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你為國盡了忠,娘為你感到驕傲。」老母親扶起兒子,連連對其他兒子說:「快,快,把錦榮娃叫回來,就說他爹回來了。」
甘錦榮是甘副部長的大兒子,他剛剛出生不久,甘副部長就參加了紅軍。甘錦榮從小跟隨奶奶、叔叔們長大,對父親幾乎沒有印象,聽說父親回來了,立馬趕回家中。甘副部長見到大兒子,只說:「娃娃,你也長大了,是個好小伙了。」
甘錦榮連連落淚,喊:「爹,您可回來了。」這次探親,甘副部長拿出積攢的工資,交給2個弟弟,讓他們好好照顧老母親。離別時,老母親提出:「你把錦榮娃帶在身邊,給他找個工作乾乾。」
甘副部長聽著老母親的話,只說:「娘,我是國家的幹部,要為人民服務。錦榮已經長大了,要靠自己的能力爭取工作,我不能給他安排工作。」此次回鄉,甘副部長沒有帶走兒子,反而把堂兄家的侄子(學習成績優異)帶去迪化,讓侄子能夠繼續求學。
1951年,甘副部長給家裡來信,老母親回信說:「錦榮娃想你,我讓他去迪化看看你。」信寄到迪化,送到了軍區傳達室,沒想到被工作人員誤壓在舊報紙下面。1個月後,甘副部長才看到來信,想要寫信勸說兒子不要來,卻已經晚了。
甘錦榮帶著一些家鄉特產,坐上了前往迪化的火車,倒了數次火車,才抵達了迪化。到達迪化城後,甘錦榮這位老實的篾匠,沒有坐車,邊步行邊問路來到軍區大院。甘錦榮提著大包小包,就要往軍區大院裡闖,被門口的衛兵伸手攔下,問:「同志,你有什麼事嗎?」
甘錦榮站住身後,對衛兵講:「同志,我來找我爹,我爹就住在這裡,他現在是個大幹部。」衛兵問:「你父親叫什麼名字?」甘錦榮說出父親名字,衛兵一聽是甘副部長的兒子,派一位同志給甘錦榮帶路,來到甘副部長的住處。
甘副部長見到大兒子,心裡也高興,給大兒子鋪好了床,還給大兒子親手做了一頓簡單飯菜。父子兩人團聚,小酌兩杯,愉悅心情難以言表。甘錦榮喝了一杯酒後,開門見山對父親講:「爹,這次我來迪化,我就不回去了,您給我安排個輕鬆的工作吧。」
甘副部長一聽,語重心長對兒子說:「錦榮,你來迪化看我,我這個當爹的高興。但是我希望你還是回老家去,老老實實當個農民,一樣為國家做貢獻。」甘錦榮表示:「爹,我要留在您身邊,一面可以好好工作,一面可以孝敬您。」
甘副部長看兒子堅持,又說:「你留在迪化可以,但是不要想什麼輕鬆工作?現在打鐵廠缺少工人,我看你有把子力氣,正適合這個崗位,你看可以嗎?」
甘錦榮點了點頭,說:「爹,您放心,我一定努力工作,絕對不給您丟人。」就這樣,甘錦榮成為光榮的打鐵工人,投身到祖國的鋼鐵事業中。後來,甘副部長主動辭去職務,選擇回鄉務農。
甘錦榮又跟隨父親回鄉,再次當起了農民,和父親一起帶領老鄉勤勞致富,一生謹遵父親的諄諄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