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第一資源」作用 支撐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

2024-06-27     京津冀消息通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在新時代智慧財產權人才工作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智慧財產權人才隊伍建設」,為培育集聚更多高水平智慧財產權人才,推動智慧財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截至2023年底,我國智慧財產權人才規模已從「十三五」末的69萬人增長至86萬人。6月25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智慧財產權人才工作有關情況。

建設人才高地,向更高水平躍升

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是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國家知識產權局人事司司長張志成介紹,《智慧財產權人才「十四五」規劃》部署實施智慧財產權人才高地重點人才項目,主動謀劃在北京、上海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智慧財產權人才高地,已經在完善頂層設計、健全人才自主培養體系、促進人才交流合作更加緊密、暢通人才職業發展路徑4個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各地做好常規動作、創新自選動作,有力推動智慧財產權人才高地建設。

「北京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目標,從『強機制、長優勢、促發展』三方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人才匯聚。」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蔡鑫介紹,在加強智慧財產權制度保障方面,北京制定《北京市智慧財產權專業職稱評價辦法》並開展智慧財產權專業高級職稱評價工作,已有百名各領域智慧財產權人才在「十四五」以來獲評智慧財產權高級職稱;在發揮首都資源比較優勢方面,依託「兩區建設」,以智慧財產權服務業為突破口,從頭部專利代理機構中遴選引進人才;在優化智慧財產權服務助力科創中心建設方面,成立國家實驗室智慧財產權專家諮詢委員會,專門出台國家實驗室智慧財產權管理指引,推送68項智慧財產權服務事項清單。

在上海,同濟大學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支持下常態化舉辦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同濟大學智慧財產權法碩士項目、中國政府智慧財產權碩士項目等,力促國際人才密切交流。在廣東,國家智慧財產權培訓基地落地建設,舉辦行政管理人員輪訓和大數據、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人才培訓,人才自主培養可圈可點。

「伴隨著人才高地建設,北京、上海、廣東三地智慧財產權工作也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23年底,三地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張志成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大力推進智慧財產權人才高地建設,引領帶動全國各地建設高層次智慧財產權人才隊伍,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財產權力量。

培養專門人才,向更高層次發展

加強智慧財產權人才支撐,需要大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實務導向的復合型智慧財產權人才,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運用、公共服務、國際化及基礎人才的「4+1」人才隊伍建設。

「十四五」以來,智慧財產權人才培訓工作不斷強化政治引領,系統開展地方智慧財產權行政管理人員輪訓150餘期,提升履職能力;著眼前沿熱點,圍繞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領域新業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加強急需人才培訓,助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拓寬培訓渠道,持續做好智慧財產權遠程培訓課程建設,不斷拓展培訓覆蓋範圍,取得了良好成效。

中國智慧財產權培訓中心作為智慧財產權系統唯一的國家級培訓機構,發揮了重要的功能作用。中國智慧財產權培訓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劉劍介紹,近4年來,培訓中心累計培訓了來自天津、廣西、四川、新疆等省市的400餘名廳處級幹部;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組織相關培訓,累計培訓學員近2000人次;共組織各類涉外培訓19期,廣泛開展智慧財產權民間交流。此外,作為中國智慧財產權遠程教育的綜合平台,培訓中心廣泛為全社會提供各類智慧財產權公益培訓,更好滿足新時代智慧財產權人才培養需求。

智慧財產權專業學位建設是加快培養高層次智慧財產權人才的主動選擇,也是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學科交叉優勢的關鍵一招。2022年9月,智慧財產權專業學位類別成功設置後,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加強智慧財產權專業學位系統建設」列入重點工作,成立全國智慧財產權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系統推進專業學位建設。

清華大學作為國家人才培養的「重鎮」,不斷推陳出新建立完善高層次智慧財產權人才培養體系。「在已設立智慧財產權法學碩士項目和法學博士項目的基礎上,清華大學目前正在探索設立『智慧財產權專業碩士項目』,把智慧財產權與理工、管理、經濟等學科交叉,培養復合型智慧財產權人才。同時,我們積極提升人才培養工作的國際化水平,於2023年11月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聯合簽署了協議,新設『智慧財產權與創新政策』聯合碩士項目,旨在培養具備全球視野、中國情懷的智慧財產權高層次人才,今年就會面向全球招生,第一批學生將在9月入學。」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周光權介紹。

發揮智庫作用,突出高端與特色

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知識產權局充分發揮智庫作用,持續推進高端智庫和特色智庫專業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在高端智庫建設方面,今年3月,由48名知名專家組成的第五屆國家智慧財產權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其中兩院院士9名。這些專家來自智慧財產權各領域,同時新吸納了一批大數據、人工智慧、新材料、新能源等新領域新業態的專家。

「本屆專家委員會進一步建立起專家建言機制,已圍繞標準必要專利政策、中醫藥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前沿熱點、焦點問題形成多項專家建言。」張志成介紹,「十四五」以來,委員們累計參加各類智慧財產權工作700餘項,涉及委員近1200人次,全方位支撐了智慧財產權全鏈條工作。

在特色智庫建設方面,突出領域和專業特點,國家知識產權局組建了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專家諮詢委員會、數據智慧財產權工作指導專家組等特色智庫,匯聚各領域專家超500人。各地也圍繞高端裝備、石油石化、陶瓷、技術轉移、智慧財產權金融等領域,組建了一批智慧財產權特色智庫。各類智庫充分發揮特色優勢作用,開展指導諮詢、指導論證、協助審查等工作,為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保障。

(來源:中國智慧財產權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5166c075b1872d69ad807bbfa11c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