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選擇陣風-M 而非 F/A-18 超級大黃蜂
據中國青年網2023-07-14日報道,莫迪抵法當天,印度政府證實將採購26架「陣風」戰機和3艘潛艇。
儘管存在系統性採購腐敗缺陷,但印度海軍還是痴情於採購陣風戰機。印度國防採辦委員會已經批准了為印度海軍購買 26 架陣風-M 戰鬥機的提議。據報道,印度和法國將在莫迪即將訪問巴黎期間簽署購買 26 架陣風-M 戰鬥機的協議。2016年印度空軍和法國達成協議,印度空軍以高達78億歐元的價格向法國採購36架「陣風」戰鬥機,平均一架「陣風」的價格超過了兩億歐元,當時也是莫迪訪法時親自簽署,看來莫迪好大單,上癮了。
這事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增強了後勤保障通用性;不好的是,它顯示出印度採購系統的巨大漏洞,天價,當官的吃高回扣,一架近2.5億美元,可以換兩架F-35了。
不過好處是印度海軍可以與空軍通用後勤,大家都裝備了陣風,減少後勤麻煩。過去印度海軍選擇 MiG-29K 正是因為備件和訓練與空軍 MiG-29 的通用性。
印度還強調,陣風飛機整個生命周期的維護成本是採購成本的兩倍。印度海軍為啥看上了陣風,因為據說陣風的光學系統能夠用於探測殲-20隱形飛機,這對印度來說,這些尤其重要,所以儘管價高,還是鐵心買買買。不幸的現實是,印度目前無法與中國能夠使用的航空母艦和海上飛機的數量相匹配。
中國海軍戰鬥機都是蘇 30 的衍生品殲-15艦載機,比印度 MiG-29裝備更好、威力更強。
鑒於此,顯然印度看不上俄羅斯的米格-29K,印度認為西方戰機的優勢要大得多,陣風裝備有像流星這樣的遠程飛彈,並且有能力探測隱形飛機。通過發射紅外飛彈,這種情況大大改變,對印度有利。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俄羅斯戰鬥機率先採用光學探測技術來彌補雷達技術的欠佳,但印度認為西方光學系統現在在這方面遠遠超過了俄羅斯和中國。
再加上所有印度「陣風」戰機能夠空中發射核武器。所以陣風戰機最不為人知的秘密是其運載核武器的能力——法國已經給予了所有必要的許可和修改,以便印度在其上集成防區外核武器。這為印度海軍帶來了一項重要的新能力:發射遠程空射核彈頭的巡航飛彈的能力。
願望非常美好,但陣風艦載機與印度航母不兼容,印度必須對航母進行重大的重新設計。具體來說,這與飛機升降機的大小有關。目前印度的升降機只有有 10 米寬,不足以容納陣風戰鬥機,因為它的機翼無法摺疊。這意味著陣風戰鬥機只能裝備未來建造的航母,不能兼容舊航母,除非進行重大的重新設計和改造。
更重要的是,考慮到印度航母的排水量上限約為40000噸,以及「陣風」戰鬥機沒有摺疊機翼,占用的甲板空間較大,這會導致印度航母的載機數量將相對較少。所以印度希望「陣風」戰鬥機能夠在作戰性能和遠距殺傷上彌補其機載數量方面的不足。
顯然,航空母艦必須配套護衛艦、驅逐艦和潛艇組成一個特混打擊群。這也是印度法軍的軟肋,缺少戰艦。
為什麼印度沒有看上美國的 F/A-18 超級大黃蜂?畢竟超級大黃蜂性能強悍,具有摺疊機翼,還具有專用且強大的電子戰型號,並且有更廣泛的武器可供選擇。
這裡有幾個原因。
首先,超級大黃蜂的空對空飛彈無法提供流星-陣風組合那樣的防區外殺傷能力。
其次,美國人不可能允許印度的超級大黃蜂能夠載任何核武器,這方面美國人還是相當有原則的。
第三,擁有超級大黃蜂將意味著印度要建立一個全新的訓練、維護和後勤供應鏈,成本也高。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超級大黃蜂的缺點就更大了。印度海軍出於成本和通用性的考慮最終選擇了「陣風」而不是「超級大黃蜂」。
印度還希望通過批量採購和規模經濟效應,將陣風的採購價降下來。印度認為,如果自己採購 180 至 200 架(比法國空軍和海軍的總和還多)陣風,可以要求法國進行完整的技術轉讓,現在印度空軍採購了36 架,海軍計劃採購 26 架,陣風還包含了美國 17% 的技術,將來法國和美國能否同意技術還是個問號?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系統性問題。
直到今天,印度無論海空軍都是高價採購。這很大程度上與印度領導層的腐敗吃高額回扣有關,此前國會議員要求嚴查陣風軍購案,結果莫迪訪法時親自簽署,後面就沒有聲音了。儘管存在採購腐敗,但印度海軍採購「陣風」,對於印度來說,是有利的一面遠大於不利的一面,客觀上加強了印度的海空軍實力,畢竟陣風是全球頂級的三 代半戰鬥機,僅次於F-22和殲-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