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增長四成,奈雪的茶成新式茶飲最後的堅守者?

2022-03-31   快消

原標題:營收增長四成,奈雪的茶成新式茶飲最後的堅守者?

文丨李歡歡

奈雪的逆勢擴張是有備而來,只是,就如今的市場環境而言,一切商業策略的成效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驗證。

一邊擴張,一邊虧損

3月29日晚間,奈雪的茶(以下簡稱:奈雪)發布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凈利潤虧損引發外界關注。事實上,在這個普遍「艱難」的年報季,奈雪的虧損並不意外,畢竟受疫情影響,多家上市公司2021年的財報數據都不好看,而奈雪官方也於今年2月發布過盈利警告。

虧損雖在意料之中,但作為「新式茶飲第一股」、行業頭部品牌,奈雪在財報中透露的經營信息和戰略規劃,某種程度上具有行業風向標的參考意義,值得關注。

財報顯示,奈雪2021年實現總營收42.96億元,同比增長40.5%;盈利方面,相較於2020年微盈利0.17億元,奈雪2021年由盈轉虧,調後凈利潤虧損1.45億元。

從業務結構來看,現制茶飲依然是奈雪的營收主力,2021年實現收入31.9億,占比總營收74.2%,略有下降;烘焙產品實現收入9.4億,占比21.9%;包括氣泡水、茶禮盒等零售產品和伴手禮在內的其他產品營收1.7億元,占比3.9%,較2020年提升了1.7個百分點。

從收入來源來看,受疫情影響和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轉變,店內收銀和小程序自提的占比均出現了下滑,而外賣訂單的比例則出現了近五個點的提升,目前在總營收中占比最高,達到了36.8%。但隨著外賣業務的上升,奈雪支付給第三方配送平台的服務費也漲至2.6億元,占公司營收的6%。

對於營收的大幅增長,奈雪在財報中表示主要由於茶飲店數量增加所致。截至2021年12月31日,奈雪共在80個城市開出817家門店,其中371家為PRO店型。相較於2020年的491家門店,2021年奈雪新增門店數326家,主要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及重點二線城市。奈雪表示,大量拓店是為了培養和鞏固消費者對於奈雪現制茶飲的消費習慣,未來可憑藉規模效應逐步提升門店盈利水平。

不過,門店的規模效應何時能帶來大幅盈利目前還不得而知,但眼下卻實實在在地拖累了公司的凈利潤,收入上漲的同時,各項經營成本也在大幅增加。

首先是門店租金,奈雪一直堅持自營模式,門店包括標準店、一類PRO店、二類PRO店三種類型。其中,標準店門店面積至少200平方米,PRO店店面較小,且取消了烘焙廚房,可以進入寫字樓和住宅社區,而所謂一類和二類的區別僅在於,一類PRO店所在的商圈評級更高,除此之外,二者在產品、面積、門店設計等方面並無明顯差異。奈雪2021年新增的326家門店中,絕大部分為PRO店,且一類多於二類。

財報顯示,2021年因門店帶來的長期租金折舊、短期租金以及物業裝修等費用總計8.3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19.5%。而租金相關成本的占比還不是最大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才是兩項支出大頭:2021年,奈雪的人工成本為14.2億元,占總營收的33.2%,同比增長了三個百分點;原材料及包裝成本2021年的支出為14億元,占比總營收32.6%,比去年下降了五個點。

總體來看,僅房租、人工成本、原材料三項支出就占據了公司營收的85%。而當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的同時,客單價又下滑了,從2020年的43元下降到了41.6元,同比下降3.2%,而門店經營利潤率雖然有所改觀,12.2%同比提升到了2021年的14.5%,但仍未恢復到疫前水平。多重因素的疊加之下,盈利水平自然下降。

繼續「加密」,死磕規模

雖然擴張帶來了虧損,但奈雪並不打算停止擴張步伐,2022年繼續實行「加密」戰略,「在現有的一線、新一線和重點二線城市加大門店密度,提高品牌勢能」。按照財報披露的內容,2022年奈雪將新開門店350家。

在疫情反覆、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餐飲企業們紛紛採取了節流、收縮政策,奈雪為什麼要反其道而行之?其董事長兼執行長趙林在30日舉行的業績大會上表示,當其他商業品牌都在減少擴張的時候,對奈雪來說或許是個機會,與商業體的租金談判能力更強。這話聽起來有點耳熟,海底撈的張勇在兩年前也說過。

不過,海底撈沒有講好的逆勢擴張故事不代表奈雪也講不好。從商業運營的角度來看,奈雪在市場環境不明朗、社會整體消費態度趨於保守的當下,選擇死磕規模,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首先,對連鎖餐飲企業而言,門店規模仍然是最大的護城河,奈雪目前800+的門店數量,與茶百道、書亦燒仙草、星巴克、瑞幸等茶飲咖啡品牌5000+的規模比起來,確實差距較大。奈雪在財報中表示,門店的銷售額與消費者對高端現制茶飲的消費習慣有關,而消費習慣的培養又與門店的密度息息相關。奈雪過往的經歷似乎也驗證了這一點,對比深圳、廣州、上海、武漢、西安等多個城市的數據來看,門店數量分布密集、運營時間更長的深圳市場,其單店日銷售額和門店經營利潤率,明顯高於西安等門店密度較低的新興市場。

為了應對擴張帶來的財務壓力,奈雪從去年開始就在布局一些降本增效的策略,以期改善盈利能力。

比如,在門店的選擇上,以擴張PRO店為主。如上文所述,與標準門店180-350平方米的門店面積相比,PRO店面積在80-200平方米之間,租金壓力和人員配備都大幅減少,而且可以進駐更多消費場所。

不過,從財報公布的經營數據來看,PRO店的優勢目前還未顯現出來,兩類PRO店的平均單店日銷售額和門店經營利潤均與標準門店相差不少。奈雪對此解釋稱,去年的開店時間集中在下半年,碰上了疫情的捲土重來,新店受影響較大。另外,從商業角度來看,新市場、新消費習慣的培育也確實需要時間。

為了培育新的消費習慣,進一步提高市場滲透率,奈雪於本月初宣布產品全線降價,此前售價30+的多款產品價格均下調到30元以下,同時還推出了定價9-19元的「輕鬆系列」,主力價格帶整體下移。奈雪領導層在業績大會上表示,疫情之下,消費者的錢袋子越來越緊,奈雪在原材料成本控制優勢之下,通過降價來拓寬消費群體,提升復購率,將成為公司的一項長期戰略。

另外,財報還透露,奈雪此前多次提到過的自動制茶設備已於2021年第四季度末開始遴選生產商及試生產,預計將於2022年第三季度前在全國門店正式應用。屆時,門店的人力成本控制及運營效率將得到提升。

顯然,奈雪的逆勢擴張是有備而來,只是就如今的市場環境而言,一切商業策略的成效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驗證,在新的消費群體和消費習慣培養起來之前,奈雪要頂住不小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