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官網獲悉,10月18日,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國鐵集團聯合發布公告,從今年11月1日起,我國鐵路客運領域推廣使用全面數字化的電子發票(鐵路電子客票)。
這對旅客而言,意味著最大的改變是今後不需要到火車站、車票代售點、自助機上列印「鐵路車票(紙質報銷憑證)」,使得出行更為便利。對單位而言,財務人員可基於電子發票(鐵路電子客票)開展無紙化報銷、入帳、歸檔、存儲等業務,推動相關業務數字化轉型和「網上辦」。
圖源國家稅務總局官網
當前,我國鐵路客運採用紙質車票作為報銷憑證。國家稅務總局與國鐵集團目前已完成鐵路發票電子化信息系統對接改造,具備全國推行條件。
根據發布的公告,旅客在行程結束或支付退票、改簽費用後,可以通過鐵路12306(網站和移動客戶端)取得電子發票(鐵路電子客票)並進行查詢、下載、列印。單位既可以通過稅務數字帳戶進行電子發票(鐵路電子客票)的查詢、查驗、下載、列印和用途確認等,也可以通過全國增值稅發票查驗平台查驗。單位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以電子發票(鐵路電子客票)作為增值稅扣稅憑證,並按現行規定確定進項稅額。
值得注意的是,為方便旅客和單位,鐵路客運在全面數字化的電子發票推行使用中設置了過渡期,過渡期截至2025年9月30日。過渡期內「紙電並行」,旅客仍可使用鐵路車票(紙質報銷憑證)報銷,單位也可憑鐵路車票(紙質報銷憑證)入帳,按規定計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
記者查閱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國家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達36.8億人次,若此後告別紙質車票,無疑將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符合綠色發展理念,是更為綠色環保的低碳行動。鐵路客運領域全面數字化電子發票的推行,也將進一步推進鐵路運輸服務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
記者關注到,近年來為推動稅收征管數字化升級,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導數電發票的推廣使用。從今年1月起,財務部辦公廳、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民航局綜合司發文,提出進一步擴大數電票試點開具單位範圍的要求。今年4月開始,各大差旅服務商陸續支持了機票數電票的開具,以及數電票系統對接。數電發票的推廣應用,將推動社會數字化轉型,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中國環境
編輯:劉凌豐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