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子人:一半進步,一半腐朽

2023-08-15     影視獨舌

原標題:樂子人:一半進步,一半腐朽

2023年8月15日刊| 總第3328期

劇集出了流量劇集、樂子人劇集,電影出了粉絲電影、抖音電影。電影的粉絲不同於明星的粉絲,但行動力和偏執感似乎也別無二致。至於抖音電影,除了撩動感官和刺激情緒之外,還沒有出一部高品質之作。

無論如何,今年夏天是影視創作、營銷的分水嶺。

「無我之境」不行了,「有我之境」正當紅。類型片,尤其是爆米花電影的好日子過去了。吃過、見過的觀眾,不會輕易被身外所謂的「奇觀」震撼。相反,類型不清,手藝不精,戳到情感的痛處和爽處就行。類型、手藝再輔以情緒的話,那就是票房的核武器。

01

樂子人,看明星不帶光環,不自我催眠,見到虛妄能開懟,敢把皇帝拉下馬——這是樂子人與粉絲們最大的區別。你有日薪208W,我有自由開火權,這也算體現了一種發自內心的人格平等。

但無限擴大火勢,乘興焚毀一切,不斷上綱上線,一味順昌逆亡,這又和飯圈有著相似的行為軌跡。樂子人大戰明星粉,很大程度上是以暴制暴,以崩潰對崩潰。

更讓人擔憂的是,網民脫實向虛的思維方式,於此為甚。粉絲控評,很大程度上靠三人成虎的信念,其觀點多不值一哂。樂子人們也有互相壯膽、以言定罪、缺乏邊界感的傾向。不能證實,也不能證偽的信息泡沫,每天都在行洪。

社交媒體的發達,帶來的惡果是實地調查、田野調查、核實調查的人越來越少,揣測作業、截圖作業、遠程作業的人越來越多。所謂媒體失去了用事實說話的自我要求,而受眾也因此失去了明辨真假的能力和習慣。

02

「掀桌子」事件層出不窮,這就涉及到一個誰來主導創作的問題。

像成龍搏命電影和阿湯哥《碟中諜》系列,毫無疑問是演員中心制,所有人的工作都是使動作場面得到突出,冒險動機和語境變得合理,主從之間是非常清晰的。

像劇情電影,編劇的巧妙編織和導演的視聽講述就是先決性的。當然也需要好演員,好演員應該在編劇和導演給定的框架內發揮,二度創作不能推倒重來。

現實主義劇集,也是一樣道理。

就偶像劇有些難搞。偶像劇肯定是造夢,是「以色事人」。但偶像演員又不像動作演員那樣實力到了,萬試萬靈。需要幕後人員精心調製,需要對手演員擦出火花,更需要觀眾食髓知味……

所以,前兩種片子是靠科學吃飯,合作分寸好掌握。後一種是靠玄學吃飯,主從之間經常亂套。如果上位就莫名其妙,在位也就難免後院起火。活成面子還是里子,都是時勢使然。

03

觀眾正在變得越來越「難搞」。

劇集這邊,原先是容易被帶節奏的,後來就不為所動了;再後來把糖衣吃掉、炮彈打回,最新的症狀是視官配和主線如無物,邊邊角角打撈一個角色狂捧,揀起一對CP猛嗑——完全脫離主創和劇宣的預期。

電影這邊,不是說你給的排片多票房就一定好。試吃(點映)和嘗鮮(初映)的真實口碑才是決勝的關鍵。不聽媒體忽悠,不聞親友亂夸,不信主創自述,真實的安利有一個發酵的過程,好片就會逆跌。

說到底,觀眾不是難搞,是學精了。時間和金錢都是有限的,不肯浪費給不相干的人,沒毛病。

有毛病的是,過往的過度營銷太多了,貨不對板太多了,蒙汗藥和勾魂散用得太多了,劇集把觀眾的逆反心理逼出來了,電影把步步為營的習慣給養成了。

須怪不得別人。

過去十年,當影視與「戲」離婚,輕慢表演,過度說教,今天的這一幕就註定會到來。粉絲們可以閉著眼睛高潮,觀眾卻有更高的要求。某種程度上說,粉絲經濟時日無多,觀眾正以十倍百倍的數量級奪回對影視創作方向的主導權。

04

營銷號真的已經統治了街談巷議和飯桌論道。它總是追逐熱門,總是披露「隱情」,總是不眨眼睛,總是文盲式自信,總是一本正經地扯淡。

我作為一個以擺弄文字為生的媒體人,可以一眼看出他們字裡行間的縫隙和虛焊,但不做這項工作的人,只要看,幾乎不可能不上當。

要分辨可不可信很簡單,就是看5個「W」和1個「H」有沒有:When, where, why, who, what,以及how。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以及怎麼樣。

營銷號的稿子99%是要素不全的。萬一有一個1%的奇葩編全了,我還有一個鑑別的必殺技:它肯定不會交代那些他們絕對無法親眼目擊的事兒,是從哪裡知曉的(所謂信源)

我們正經歷的自媒體浪潮可謂新的黃色報刊期。黃色報刊不是專登色情新聞,而是專門迎合感官需求,走動物性路線。新就新在不交代信源,也就享有了拼接和編造新聞的自由。

這是更野蠻也更Low的操作,卻借著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具備了空前的影響力。

05

劇集一超過12集,就不能要求視聽語言特別講究了。12集之內或許有戲,也得是製作周期、經費、演員都配合。

長劇主要看有沒有亮點,穿幫和虛焊不作為一票否決的理由。

劇的硬度、深度一定來自編劇和導演,視聽風格來自導演和攝影。

演員主要是理解和完成角色,「耍」能增加鮮活感,但有時候破壞整體性。一個迷戀「耍」的演員,與有偶像包袱的演員一樣,終究是境界不高。

劇集一觸及敏感題材,就不能要求處處流暢自然了。台詞改過,會硬拗。鏡頭剪掉,會跳躍。有時候立意還會走向自己的反面。出發時雄心萬丈,最後播出就是勝利,不稀罕。

有話說、有激情的創作者,改完了仍然有得看。常年敷衍了事的創作者,真想發力也發不上,缺乏這方面的訓練,也就找不到精進的門道。

文/五指山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3cb075f129ec51c73aab2faf13aa6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