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的東方智慧(和音)

2024-06-26     金羊網

中國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貢獻力量

今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中方將於6月28日在北京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等系列活動。習近平主席將出席紀念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誕生於亞洲,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成為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國際法基本原則,為正確處理國與國關係貢獻了東方智慧。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繼承和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有利於凝聚國際共識,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促進世界和平發展。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神歷久彌新。70年前,周恩來總理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此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相繼載入一系列重要國際文件,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和認可。這是國際關係史上的重大創舉,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國際關係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精闢體現了新型國際關係的本質特徵,集中體現了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適用於各種社會制度、發展水平、體量規模國家之間的關係。歷經70年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展現出強大生命力。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歷久彌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於其生動反映了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符合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精髓,就是所有國家主權一律平等,反對任何國家壟斷國際事務。這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捍衛國家主權和獨立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成為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聯合自強的旗幟。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此背景下繼承和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尤為重要。只有真正遵循國家主權平等的原則,國家間開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才有保障。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作用歷久彌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既是和平的原則,也是發展的原則。它摒棄了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為和平解決國家間歷史遺留問題及國際爭端開闢了嶄新道路,為國與國之間互利合作、共同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有助於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環顧當今世界,國際關係中不公正不平等現象依然突出,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凌行徑逆流而動,地區衝突和局部戰爭此起彼伏。國際社會更應繼承和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堅持主權平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通過對話提升互信,通過合作共建和平,推動國際社會朝著攜手共進、合作共贏的方向不斷邁進。

中國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積極倡導者和堅定實踐者。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從未主動挑起過一場戰爭,從未侵占別國一寸土地。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寫進憲法的國家,是核大國中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中國倡導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主席先後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為完善全球治理、破解人類發展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貢獻力量。

回望征途千山遠,翹首前路萬木春。新形勢下,中國將繼續與各方一道,繼承和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積極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譜寫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新篇章。

編輯:鄭健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216a3d7fb733fbfbe5b0f5d97e9ab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