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位的象徵——太師椅

2020-06-13     榫卯吳趣說

原標題:古代地位的象徵——太師椅

淘寶店鋪:榫卯吳趣說

在我國古典家具中,有一種十分奇特的以官銜命名的家具,那便是人們常提及的「太師椅」。

太師椅興於北宋,以後在宋元明清的史書、名人筆記以及現今流行的幾部有影響的辭書中均有記載和描述。

到底什麼樣的椅子才叫太師椅?太師椅的名稱又從何而來呢?

太師椅的起源與發展

有關太師椅名稱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張端義的《貴耳集》。

書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因秦師垣宰國忌所,偃仰,片時墜巾。

京伊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制荷葉托首四十柄,載赴國忌所,遺匠者頃刻添上。凡宰執侍從皆用之,遂號太師樣。」

文中提到的秦師垣,即當時任太師的大奸臣秦檜。

這段記載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秦檜坐在那裡一仰頭,無意中頭巾墜落,當時有個官員叫吳淵,很有眼力見兒,喜歡拍馬屁,趕緊把頭巾撿起來給秦檜戴上。

隨後便命人製做了一種荷葉托首,由工匠安在秦檜等人的椅圈上。太師椅由此產生,太師椅這一名稱也由此傳開。

明代時,「太師椅」之名仍很流行。到清代,就把屏背式扶手椅稱為太師椅,除了對使用這種椅子的官宦、長輩們表示尊敬外,還因為這種椅子多用獅子紋作裝飾,稱其為太師椅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於太師椅並不是按照外形特徵或功能特徵來命名的家具,於是它的椅形的發展變化更多的受到當時社會禮制、習俗文化的影響。「太師」是官名,是尊貴、高雅的象徵,在同時代的椅類家具中,能被尊稱為「太師椅」的,一定是椅類家具中的翹楚。也象徵著坐在太師椅的人的地位尊貴、受人敬仰。

太師椅的椅形所指,雖然一直在變化,但是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一直很崇高,當大官,坐太師椅,這是在每個人腦海中浮現的景象。太師椅最早使用於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種類似於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師椅體態寬大,靠背與扶手連成一片,形成一個三扇、五扇或者是多扇的圍屏,造型莊重嚴謹,用料厚重,寬大誇張,裝飾繁縟。這些的特徵都是為了顯示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經完全脫離了舒適,而趨向於尊嚴。

太師椅設計原理

太師椅其靠背板、扶手與椅面間都成直角,樣子莊重嚴謹。

最初的設計目的,是為了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這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 —— "太師"坐的椅子。

因此,在大眾眼中,太師椅的設計宗旨是"舒適讓位於尊嚴"。

事實上,從醫學的角度看來,太師椅是"舒適讓位於健康",正是由於它"規矩"的造型,才可以發揮預防腰背疼痛的功效。

需要強調的是,在三個90度中,腰背部與大腿成90度最為重要,因為腰背部直立時腰椎間盤受力相對較小,後方的肌肉受力也相應減小,這樣才能避免腰背部肌肉過度緊張。

清乾隆時期,在奢華成為一種尊貴的時代下,這種樣式莊重嚴謹,用料厚重,雕刻與裝飾繁縟,的椅子備受推崇。那時期的太師椅最為精妙,可謂樣式多變卻各具風格。太師椅有書卷背搭腦,也有羅鍋棖搭腦,但更多的是由榫卯攢的栲栳搭腦。

如果腰部過度前屈或後仰,腰椎間盤所受到的壓力和剪切力都相應增加,久而久之易造成肌肉損害,甚至椎間盤損傷。

由於太師椅並不是按照外形特徵或功能特徵來命名的家具,於是它的椅形的發展變化更多的受到當時社會禮制、習俗文化的影響。

「 太師 」是官名,是尊貴、高雅的象徵,在同時代的椅類家具中,能被尊稱為「太師椅」的,一定是椅類家具中的翹楚。

也象徵著坐在太師椅的人的地位尊貴、受人敬仰,這是中國古代文人和老百姓,共同的美好願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1g0rnIBd4Bm1__YSs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