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出息,成為一個社會精英。可是,當孩子因為學業、工作遠離家鄉,和父母相處的機會就很少了。所以,就有了「優秀的孩子都是給國家培養的」這樣的說法。孩子離得遠,父母年老了會孤單,但是,離得近就是好嗎?還真的不一定。
兒媳每周帶孩子看父母,鄰居羨慕不已,老人卻不滿:我們負擔不起
劉阿姨有一兒一女,兒子大學畢業以後就留在家鄉工作,他是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工資很少。劉阿姨的女兒非常有出息,是國內名校畢業,後來又在國外留學,就留在新加坡工作,是一家國際公司的技術人員,每年的收入很豐厚。
一兒一女,一個遠,一個近,兒子每周都準時回家,帶著孩子、老婆承歡膝下。女兒給父母準備了一張親情卡,上面的錢隨便他們花,是父母強有力的經濟後盾。按理說劉阿姨的晚年生活應該是很幸福的,但是她並不這麼覺得。
又到周末了,周五的上午,劉阿姨的老伴就開始準備了。他先是去早市買了魚、肉、各種各樣的蔬菜和水果,因為一會兒兒子一家就要來家吃飯了。然後,他又趕緊去超市,給自己的孫子買了喜歡吃的零食,還有玩具。
劉阿姨又開始抱怨了:「要不是女兒給我們零花錢,就我們這點退休金,還不夠招待他們一家人。你看看這兒媳婦,每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卻不給咱兒子買件衣服!唉……孫子的興趣班的錢,估計又得管我要了」。
兒子一家,周六早上就到了,吃完午飯,又吃晚飯,走的時候,又把吃的、喝的帶走了一大堆。最後,老伴兒又給了他們2000塊錢,明天去給孩子交興趣班的學費。
周圍的街坊鄰居都很羨慕劉阿姨,覺得她每天享受天倫之樂,是最幸福的。可是,劉阿姨自己很不高興,她覺得自己的兒子如果和女兒一樣有出息,就不會天天這樣來「啃老」了。這哪裡是周末來陪伴父母,簡直就是來「大掃蕩」的,真是讓人心煩。
劉阿姨最後乾脆地對兒媳說:「以後沒啥事,就別來這麼勤快了,我們負擔不起!」
在哪裡但是小地方就是收入特別少,一個月三千左右的工資,是真不夠養家餬口的,少不了要父母幫忙,漸漸地就習慣了「啃老」。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剛開始選工作的時候,希望孩子離自己近一點,不願意他們遠離自己,等到孩子真的在身邊天天轉悠,又恨不得離開他們躲幾天清凈。
真的是「遠香近臭」嗎?其實,離得近的年輕人也要掌握自己和父母相處的分寸。雖然父母的付出是最無私的,但是也要有自立自強的想法和行動,不要做啃老族。
年輕人的一些啃老行為,確實是有點讓人心煩:
Ⅰ.表面上是周末探望父母,實際上是休閒加「大掃蕩」
周末回家看父母,是很多年輕人的選擇。這看起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父母的感受卻不一定好。孩子周末來了,如果能夠幫助父母做點事情,打掃打掃衛生,幫父母做頓飯,陪父母聊聊天,這就是真正的孝順。
可是,有的年輕人來了,就像大爺一樣,在沙發上一躺,等著父母做飯,自己只顧玩手機,工作了5天,上父母家來休閒度假了,啥也不幹,還連吃帶拿的,這樣的行為,父母也不喜歡。
Ⅱ.一遇到事情,就向父母伸手要錢。
成家立業了,總是會遇到許多困難,有的孩子掙錢不多,花錢的時候卻大手大腳,等到孩子、大人遇到一點事情,手頭上一點積蓄也沒有。怎麼辦呢?就伸手向父母要錢。父母平時省吃儉用的,到頭來都給孩子花了,這樣的孩子也是指望不上啊。
Ⅲ.要父母幫忙帶孩子,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
父母幫忙帶孩子當然是好,但是一家有一家的難處,有的父母不願意幫忙帶孩子,就成了兒女眼裡的「罪人」了。照顧孩子是父母的責任,如果你的父母不願意幫忙或者是沒有能力幫忙,做兒女的就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把責任都推到父母身上。
父母給孩子出錢出力,大多數都是心甘情願的,但是做兒女的也要讓老人心安、愉快才行,給老人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是兒女應該做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1fbf0d2041b0990dc4ad02cb10514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