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南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古建築群之一,你去過嗎

2022-03-05     小漁的行旅日記

原標題:陝南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古建築群之一,你去過嗎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陝西。

上一篇遊記,小漁給大家推薦了漢中勉縣春季旅遊攻略(ps.具體內容看這裡:一到春天就想去的陝南小城!有山有水、賞花訪古,適合全家休閒遊),其中便提到了勉縣必打卡景點——武侯祠。

作為陝南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底蘊最深厚的古代建築群之一,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單獨介紹一下這座祠廟的。

武侯祠,是祭祀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廟。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才華橫溢,機智過人,忠心敬業,鞠躬盡瘁,為世人所敬仰。諸葛亮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死後又被追諡為「忠武侯」,因此祭祀他的祠廟便被稱為「武侯祠」。

因為深受人民敬仰和愛戴,全國許多地方都建有武侯祠,而勉縣武侯祠則是修建時間最早、且唯一由皇帝(蜀後主劉禪)下詔修建的祠廟,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稱

介紹這座古建築群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諸葛亮北伐的歷史背景。

勉縣位於陝西漢中,這裡是漢中西部的重要門戶,金牛古道上的重鎮,把守此道可保持蜀中平安,成為遏制南來北往的咽喉,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227年至234年,諸葛亮統帥蜀國大軍駐守漢中,以此為根據地,北伐曹魏,歷時八年之久。公元234年,諸葛亮積勞成疾於五丈原病故,終年54歲。臨終他依然惦記著蜀國的北伐事業,遺命將其葬於勉縣定軍山下。如今,武侯墓依然靜靜地矗立於定軍山腳下,隔著漢江與武侯祠相望。

諸葛亮病故29年之後,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後主劉禪下詔修建武侯祠,距今已有1700多年

時光荏苒,如今我們見到的勉縣武侯祠歷經數次修葺,保留下來的主體建築為明清時期的建築。整座建築群坐南向北,背臨漢水,規模宏大。其內共有七進院落,碑林林立、古木成群,環境清幽,保留著大量的古建築和文物古蹟。

或許因為地處陝南小縣城,勉縣武侯祠、武侯墓的遊人不多,沒有熱門景區遊人如織的喧囂和擁擠,倒也擁有一份難道清靜,能夠讓遊人靜心瞻仰憑弔。

勉縣武侯祠的看點很多,其一:獨特的建築布局

中國古典建築大多坐北朝南,勉縣武侯祠則坐南朝北,大門朝著正北方向。原因便是寄託了諸葛先生「誓死北伐、光復漢室」的遺志。武侯祠內的鐘鼓樓位置也是相反的,東側是鼓樓、西側是鐘樓,也和祠門的位置有關。

其二: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

沿著武侯祠的中軸線漫步,遊人可以依次穿越七進院落,見到山門、樂樓、牌坊、琴樓、戟門、拜殿、大殿、崇聖祠、觀江樓等主體建築,東西兩側還有若干配殿,規模宏大,古色古香。

其三:內涵豐富的楹聯牌匾、碑石銘刻

正所謂:「諸葛臥龍天下名」。自魏晉以來,歷代名人都在武侯祠內留下墨跡,唐朝李商隱、宋朝陸遊、明代薛宣、清代王士禎、清代果親王允禮等,都曾來此賦詩題字;近代馮玉祥、于右任等,都在這裡留下墨跡。

如今,勉縣武侯祠還保留古代碑石有60多通,匾額30多方,楹聯20餘幅。祠內「忠貫雲霄」為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皇帝御賜匾額,最值一觀;唐德宗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沈迥刻立的"蜀漢丞相諸葛武侯新廟碑銘並序"唐碑,則最為珍貴

其四:珍奇古木眾多

武侯祠內還有眾多古樹名木,例如千年以上的古柏就是18棵,在遮天蔽日的古樹中,也襯托著武侯祠更加清幽。

武侯祠內還有一棵400多年的古旱蓮,號稱「植物界的熊貓」,十分珍貴。古旱蓮每年三月中旬開花,花期也就半個月左右。這段時間剛好是古旱蓮的花期,如果大家去旅行,恰好就能看到旱蓮花開的景觀了。

勉縣除了武侯祠,定軍山腳下的還有座武侯墓,諸葛先生便長眠於此。如果你也對三國文化或古建築感興趣,那不妨去逛逛吧!

最後還是說一些旅遊實用信息,想來的朋友可以參考

1、門票:旺季60元;淡季40元

2、坐標:漢中市勉縣108國道南150米,這裡距離勉縣縣城稍遠,更適合自駕前往,直接導航即可。

3、周邊:武侯祠旁邊有一座諸葛古鎮,雖然是仿古古鎮,不過裡面有很多三國文化的東西,沒有門票,可以一併逛逛。除了武侯祠、武侯墓,勉縣還有馬超墓、古陽平關等人文古蹟。

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17a44e30f9aafb85cae7a716f011d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