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處於風口中,就是豬都能飛起來,哪怕是剛被餓死的豬也不例外。2月26號,「養豬第一股」雛鷹公布了2018年財報,屬於上市公司凈利為-30.41億元,甚至還在今年1月底,以沒錢買飼料,為此豬被餓死的公告在A股市場中引發了大量討論。
2018年公司近乎虧損了29億-33億元,在2018年第三季度的財報中,那時就曾預測公司全年虧損近乎為17億-15億,相較於去年同期盈利相比,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下滑。這一次的虧損近乎虧了公司上市9年以來,累積的所有盈利。
繼中弘股份之後,又一家A股因跌破面值而瀕臨退市的股票即將誕生。隨著豬肉漲勢不斷,都是河南養豬企業,牧原股份再創新高,市值高達1585億元,而雛鷹農牧卻到了要退市的地步,可謂處境堪憂。退市命運似乎恐難改變,7月29號,雛鷹股份迎來十分關鍵的時刻,公司股價跌停,以0.81元/股收尾,這也是雛鷹連續17個交易日低於股票面值情況發生了。這也代表著,沒有任何意外的話,哪怕在未來3個月內,雛鷹股價連續漲停,8月1號公司股價仍然低於1元的話,退市將成為定局,無法改變。
在我國的資本市場,有兩隻股票比較神奇,一個就是以扇貝跑了為由而聞名世界的獐子島,還有一個就是把豬餓死的雛鷹農牧,這兩隻股票可謂撐起兩位我國農業神股的江山。然而資本市場從來不相信任何神話,如今雛鷹退市可謂是板上釘釘般的事實。曾經被稱為「養豬第一股」的雛鷹農牧,在凈利虧損的情況下,依然靠著市值大漲而彌補。這一路走來,侯建芳和雛鷹牧場近乎每次都能安然度過危機,甚至還能發展越來越好,如今企業可謂是「跌停板」,也是讓人唏噓不已。
由數據表示,雛鷹牧場第一季度共有18.42萬股東,相較於去年年底的15.39萬有所上漲,看到這樣的局面,不知那18萬股民該作何感想。出現過債務違約、「欠債肉償」、虧損38億等一系列事件後,雛鷹很有可能會再次刷新歷史。一直以來,退市都是股東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但從上周開始,雛鷹的股價似乎就沒有做出任何的掙扎。
雖說曾在7月24號和7月25號股價出現了漲停板,曾讓18萬股民看到了新的希望,26號卻再次上演了「天地板」。1988年成立的雛鷹,最初養的是雞,到了2004年開始養殖豬,並成功推出了「公司+基地+農戶」的養殖方式,靠著這個發展模式,2010年雛鷹成功上市,還被外界稱為「養豬第一股」,其創始人侯建芳2013年排名福布斯榜單376位,到了2016年身價就上漲至85億,稱為胡潤河南富豪榜第四。然而也正是這一年,雛鷹實現總營收60.9億,凈利達到了8.33億,各項數據似乎都達到了上市以來的巔峰時期,這也是雛鷹農牧的高光時代。
如今卻跌停,宛如被判「死刑」,18萬股民深夜難眠,還鬧出了「豬被餓死」的消息,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