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鍾南山院士拖著拉杆箱毅然奔向武漢,李蘭娟院士每天只睡3個小時,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多日沒回家的護士劉海燕,與前來送餃子的8歲女兒流著淚隔空擁抱,日照醫生6歲孩子哭喊,我要媽媽……這個不平凡的春節,發生的這一幕幕動人心弦的瞬間,被龍在天皮影劇院的藝人搬上了皮影螢幕,創作了《抗擊疫情感人故事系列》。
作品遴選抗擊疫情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感人故事——以鍾南山院士為原型的《最美逆行者》,以李蘭娟院士為原型的《與病毒賽跑》,以護士海燕為原型的《隔空抱抱》,以李文亮大夫為原型的《拯救地球》,以日照醫生為原型的《我要媽媽》……表達對武漢和祖國的祝福。
作品主創、京西皮影傳承人、龍在天皮影劇院院長王熙介紹:「我們雖然不是醫生,不能上前線去救人、幫助大家,但非常想做點兒事情,於是就商量創造皮影戲作品鼓勵更多的人,傳播正能量。」
在這個非常時期,創作新作品並非易事:製作皮影最基本的素材在北京的劇院裡沒法拿出來,小道具需要重新雕刻,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李文亮醫生、「我就要媽媽」裡邊的小男孩小女孩以及護士媽媽的形象,需要重新創作設計,而過年放假,設計者還分別在內蒙古赤峰和紐西蘭等地。
王熙介紹,製作者與設計者採取遠程聯繫的方式進行合作,設計者在國內外的家中畫稿,成稿後拍照發給北京,製作者進行列印雕刻;團隊中音樂創作來自河北;配音創作則來自山東、雲南等地。
王熙表示,舉國上下抗擊疫情,用非遺精品提振精神、團結力量,是非遺文化守正創新、「見人見物見生活」的應有之義,也是廣大非遺傳承人共同的使命與擔當。創作京西皮影戲《抗擊疫情感人故事系列》作品,就是京西皮影團隊響應「宅在家裡也是為疫情防控作貢獻」號召的具體行動。
作品總策劃林中華介紹,《抗擊疫情感人故事系列》屬於火線創作,情況特殊,編導、演員、美工設計創作團隊不能集中排演,我們大膽嘗試通過網絡連線、遠程協調製作、音效合成等方式完成,無意中,疫情讓我們開啟了「網絡皮影藝術創作」新模式,這也是另外一個收穫。
點擊播放視頻
據悉,2月9日起,抗擊疫情系列皮影作品已在「影人姐姐-龍在天皮影」抖音號和「海淀上莊」微信號陸續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