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虛作假和航空安全水火不容:低空經濟繁榮前夜的虛假新聞隱憂

2023-12-26     航空之家

原標題:弄虛作假和航空安全水火不容:低空經濟繁榮前夜的虛假新聞隱憂

首先特別感謝大家的關心和幫助,《航空之家》公眾號終於「回家」了!

同時,12月25日,「仲維洋」的公司第四次發起惡意投訴,還威脅「啟動司法程序,起訴你們今日頭條公司」。

本來,帳號回來了,我也不願意再深究了,但是「仲維洋」第四次發起惡意投訴,讓我開始思考一個系統性問題:

1、為什麼一個號稱「國內最大民營銷售公司」、參保人數為「0」公司的法定代表「仲維洋」敢如此肆無忌憚、一而再、再而三地惡意舉報《航空之家》頭條號、微信公眾號?

我們先回顧一下事情的緣由:2023年12月22日,《航空之家》公眾號成了「未命名公眾號」。這對我的運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和困擾,於是發文:致讀者一封信:「航空之家」公眾號遭惡意投訴,變成未命名公眾號

在等待騰訊申訴的過程中,讀者不斷提供新的線索,於是讓陽光照亮了「仲維洋」更多黑暗的細節。通航2億空客貝爾訂單虛假新聞主角的仲維洋,為什麼惡意投訴《航空之家》公眾號?

2021年4月到2023年12月,「仲維洋」用「南通航家航空技術有限公司」的名義連續3次惡意投訴《航空之家》頭條號、微信公眾號。

使用的唯一方法就是"搶注商標,惡意投訴」。

「仲維洋」之流手拿商標,輕點滑鼠,就能讓多少公眾號的擁有者和讀者陷入困惑和麻煩之中。

2021年2月9日,《澎湃新聞》發布文章:「商標流氓」頻受關注,商標局要求嚴打惡意註冊和囤積商標_直擊現場_澎湃新聞-The Paper,其中就提到「一波又一波的「搭便車」「傍名牌」的商標搶注新聞引起廣泛關注。商標惡意搶注和囤積商標問題由來已久,近年愈演愈烈,並損害新經濟新業態發展。」

B站900萬粉絲網紅up主敬漢卿的名字被一家企業搶注為商標後,要求他停止使用該名稱,揚言聯繫各平台進行封號處理;快手1000萬粉絲用戶「劉媽媽」被山東一家公司搶注,並向「劉媽媽」索要200萬元損失。最終,上述搶注的商標均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無效。
清華大學法學院邀請10餘名專家、學者及位元組跳動、快手等平台代表,研討商標搶注和惡意投訴現象的治理與規制。有專家指出,商標的搶注、囤積以及隨之而來的以惡意投訴進行牟利問題已成社會公害,是一股擾亂商業秩序、破壞營商環境的「商業水軍」。對此類「以法治的名義破壞法治」的惡意行為應予刑事打擊。

專家建議的好!「應予以刑事打擊」才能震懾「仲維洋」之流的「流氓」行徑。

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李陶認為:「商標搶注並惡意投訴牟利使商標功能產生了異化,已偏離了商標法本身目的。平台、行政執法機關、司法機構、立法者之間存在大量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所以要求平台積極通過不同的渠道,及時把產業界的聲音表達出來,這樣司法機構才能更好地了解平台所面臨的困難,去合理適當地界定平台責任」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2021年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作工作報告時提到:2021年要做好商標法進一步修改調研論證,嚴厲打擊不以使用為目的的商標惡意註冊行為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要求: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局長會議精神,嚴厲打擊商標惡意註冊和囤積行為,規制「傍名牌」「蹭熱點」等商標申請行為,提高社會對商標工作的滿意度

申局長、何局長早就作了頂層設計的部署,期待相關部門的行動和落實。

2、主角是「仲維洋」的「空中客車、貝爾直升機與國內民營飛機銷售公司航空之家展開合作」新聞在《中國網·中國商務》已撤稿。

我也和《中國網·中國商務》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繫,有一條可以轉告給「仲維洋」:「如果企業惡意提供不準確、不真實信息,會列入黑名單,並根據法律法規進行維權。

如果沒有發現這是虛假新聞,真應該恭喜南通市——坐擁「國內最大民營飛機銷售公司」,註冊資本才60萬,所屬行業是:軟體和信息技術,參保人數為:0。

南通稅務部門是不是需要對「仲維洋」的公司展開稅務稽查,詳細調查一下偷、逃、抗、騙、漏稅及滯納情況?

南通公安部門是不是調查一下「仲維洋」連續3次「搶注商標惡意投訴」的行為算不算「尋釁滋事」,需不需接受法律的制裁?

3、航空業為什麼對「弄虛作假」的行為零容忍?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線。眾所周知,航空業屬於強監管行業,主要是為了保證安全,航空安全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透明度、誠實以及遵守嚴格的法規和標準。任何形式的虛假,無論是在製造過程、維護還是操作中,都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因此民航業有一套嚴格的准入制度。例如1995年我國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2002年中國民航實行管理體制改革,「兩級政府,三級監管」,政企徹底分離。首要職責就是安全監管

對於飛行器而言,交付前需要滿足初始適航的最低標準,運行時又要滿足持續適航標準。專業人員都需要持照上崗,例如航線飛行員,需要先取得私、商、儀照,才有資格考航線運輸執照(ATPL),飛行中每年都必須通過2次的熟練檢查。

航空業對造假有著血和淚的教訓,負責南通區域相關業務的民航華東局更是有切膚之痛。

2016年7月20日,水上飛機在上海金山首航時發生事故,導致5死5傷

9月19日,民航華東局公布事故處理結果顯示:

將幸福通航負責技術的高管周華列入「黑名單」。官方調查結果表明,幸福通航運行副總兼總飛行師周華任職期間在運行管理、訓練組織、個人經歷等方面存在工作失職、資質不符、弄虛作假等失信行為,性質惡劣,後果嚴重。

圖、失效的劣質螺栓

1989年9月8日,執飛挪威柏納航空394號航班的一架康維爾CV580型客機(LN-PAA號機)在空中解體。該起事故導致55人死亡。事故原因是固定垂直尾翼的三個螺栓是假零件,做工極差。假零件的熱處理不正確,其斷裂承受強度只達標準零件的60%

「仲維洋」還註冊了「蘇州仲航航空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108萬,實繳資本-。所屬行業:專業技術服務業,許可項目包括:民用航空器維修;通用航空服務;民用航空材料銷售;航空運輸設備銷售。

但是該公司的參保人員也是0人。

鑒於「仲維洋」是「空中客車、貝爾直升機與國內民營飛機銷售公司航空之家展開合作」虛假新聞的主要當事人,因此建議民航華東局對該公司加強監管,嚴格杜絕可能因弄虛作假帶來的安全事件!

4、低空經濟繁榮前夜的虛假新聞的隱憂。

在12月12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低空經濟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發布的一份白皮書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將為中國經濟貢獻3萬億元至5萬億元。僅今年就有16個省份將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相關內容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很明顯「低空經濟」開始熱起來了,這也引發更多人對航空的濃厚興趣,讓新一代用戶感受到該行業的諸多優勢。新客戶的湧入也引起了不法分子的關注,他們看到了利用飛機交易的複雜性細微差別來欺騙外行的機會。那麼就更有必要警惕虛假新聞可能帶來的商業欺詐問題

虛假新聞里的不實信息可能會誤導公眾,這會被不法分子利用,利用製造和傳播虛假新聞進行商業欺詐。其手段包括編造和傳播虛假的商業信息,誤導消費者和投資者,從而達到非法獲利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虛假新聞不僅能直接導致商業欺詐,還可能為商業欺詐提供「滋生土壤」,破壞公眾對信息的判斷能力。

因此虛假新聞和商業欺詐都有損公眾利益、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警惕和共同的抵制。同時我們也需要提高媒介素養,增強辨別虛假信息的能力,防止成為「受害者」。趙將發表在人民網的這篇文章很好,供大家參考:淺談虛假新聞特點、原因及防範策略--傳媒--人民網

例如飛機交易牽涉多方,除了買賣雙方外,通常還有買家和賣家的經紀人、貸方和律師,以及託管代理、管理公司、維護設施和飛行員等。如果是國際交易,就需要更多參與方,這也給不法分子以更多的可乘之機。

2020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就曾發布一份阻止通航飛機非法註冊的15項建議,該報告指出FAA對註冊人資格進行自我認證的漏洞,以及FAA不核實申請人身份、所有權和地址信息相關的風險。

不法分子會向FAA提供欺詐性的文件,聲稱自己是飛機的合法所有者,然後使用這些文件來轉讓飛機的所有權。當合法所有者實際購買飛機後,此類欺詐將阻礙未來的出售行為,並可能導致昂貴且耗時的法庭訴訟。

所以在進行任何飛機交易前需要將風險前置並規避,對合作方進行360°盡職調查,如果你不知道採取哪些步驟或不清楚行動後的結果,那麼很可能就是對方設好的圈套。

預防欺詐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聘請知識淵博、經驗豐富且信譽良好的人員

信息不對稱讓虛假新聞成為商業欺詐的先鋒部隊,有很多朋友可能無法和空客、貝爾公司直接建立聯繫,為了避免類似「空中客車、貝爾直升機與國內民營飛機銷售公司航空之家展開合作」虛假新聞,《航空之家》頭條號願意在力所能及的情況幫助大家核實信息,也希望廣大讀者朋友、各位媒體同仁一共加入到「反虛假航空新聞」的行列中。

我始終堅信反虛假新聞的路雖遠,但行則將至。始終相信邪不壓正,新聞的陽光會照亮低空經濟的安全發展之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fc21dc2411178ba9a6229484b1d8c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