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娘和墨蘭「壞」的那麼明顯,為何只有「外人」孔嬤嬤看出來了

2024-10-31   萬事順順順

在《知否》的社會環境中,一個家族的繁盛必須要靠內部人員團結一心,一個人的優秀雖然能給家族帶來榮光,但一顆老鼠屎照樣能壞了一鍋好湯,何況那時候還有株連的說法。

盛紘雖然沒有親兄妹,但他的成功也少不了堂兄在財力上的支持和嫡母盛老太太的引導。

所以他教導孩子的準則是要相互幫扶,為女兒選婿是為了幫助家中男人的仕途,男人刻苦讀書入仕,也是為了給外嫁的女子撐腰。

可盛家偏偏有幾個人違背了盛紘的這個規劃,而且睿智的盛老太太,精明的盛紘,愛子女勝過一切的大娘子,都沒有發現並且制止,只有「外人」孔嬤嬤剛到盛家不久,就發現了這個「奇怪的現象」,並且還提了出來。

1,

孔嬤嬤應了盛老太太的邀請,退休之際到盛家給幾個女孩教規矩禮儀。

培訓班還沒有開一個月,女孩們就鬧了一場,盛紘氣得要動家法。他生氣的主要原因是女孩們在孔嬤嬤面前出了丑,丟了盛家的臉面,而不是女孩們做錯了什麼事。

孔嬤嬤本是盛老太太請來為高嫁伯爵府的華蘭教規矩的,墨蘭如蘭和明蘭都只是陪讀生,可墨蘭偏纏著孔嬤嬤不放,拖慢了華蘭的進度不說,華蘭心裡有怨氣,如蘭為親姐姐打抱不平。

這事兒擱到哪兒都是墨蘭的錯處占大半,可她卻一句話讓自己變成了受害者。

「我原想著孔嬤嬤難得來,想要多學些東西,給爹爹爭光,給家人長臉,沒想到竟惹得姐姐妹妹不快,都是我的錯。」墨蘭雙眼含滿淚水,一副可憐樣。

盛紘聽了這話,又想起王氏往日總抱怨墨蘭強出頭,一顆心偏到了墨蘭身上,責怪華蘭身為長姐不懂得照拂妹妹,墨蘭沒一點兒錯。

華蘭恨得忍不住要撲上去把這個巧舌如簧的妹妹暴揍一頓,王氏也氣得直咬牙,可沒辦法,盛紘很受用。

他覺得墨蘭勤奮上進,又想給家人爭光,哪裡錯了!

可孔嬤嬤卻一語挑破被墨蘭粉飾後掩埋在深處的小心思。

「四姑娘你為人聰明伶俐,說話處事周全,但莫要仗著幾分聰明,就把別人當傻子。」

孔嬤嬤指出墨蘭三個錯處。

第一, 張口閉口怪自己是庶出,一言不合就撒潑打滾要死要活,完全不顧及盛紘的寵愛和大家小姐的形象。

第二, 心裡的念頭不好,總想著自己學東西為家人爭光,卻不念及姐妹之情,搞得好像只有她長本事才能為盛家長臉一樣。

第三, 孔嬤嬤本就是為華蘭請的老師,何況她婚期在即,急需學習這些禮儀規矩,就算不論長幼嫡庶,也要分個輕重緩急,墨蘭處處纏著孔嬤嬤不放,拖慢華蘭的進度,是不是太狹隘自私了!

盛紘聽完孔嬤嬤的話,在想想往日裡自己的偏寵,不由得後背冒出冷汗,女兒家還好,若是兒子之間因為嫡庶不分,長幼不顧鬧出嫌隙來,那盛家就不長久了。

2,

那麼問題來了,孔嬤嬤一語道破後,一味寵愛林小娘和墨蘭的盛紘都幡然醒悟,為何前面的十幾年時間裡,盛紘並沒有發現林小娘母女的行為有不妥之處呢?哪怕都鬧出了人命也沒引起重視?

首先是林噙霜善於偽裝,從不直接暴露自己的真實目的。

她想跟盛紘要錢財鋪面,找的理由是怕孩子跟著自己受苦;她想找大娘子的茬,也只會讓盛紘親眼看到王若弗欺負她,自己毫無還手之力,只能尋求盛紘的保護。

墨蘭也有樣學樣,看上了王家舅舅送給如蘭的玉,就哭訴自己沒有親舅舅沒人疼,結果盛紘直接把如蘭的玉要了過來送給墨蘭。

跟華蘭搶教師資源,就是想拔尖把嫡女比下去,卻被她說成想多學點東西給爹爹長臉。

這些表面上給出的理由就讓盛紘很受用了,他根本不去想這些女人的真實意圖。

其次,盛紘並不真的關心子女,而是享受那種高高在上的父親威嚴。

林小娘和墨蘭的所以算計為什麼都能成功,就是因為她們把盛紘捧得足夠高,看作天神一樣,盛紘享受這種吹捧的同時也樂意幫他們解決些「小問題」,而且他不認為這些「小問題」會傷害到別人。

王若弗沒什麼文化,也沒什麼心眼兒算計,又是個好強的主兒,哪能學會林噙霜的這些伎倆,註定會吃虧。

她養的孩子自然也不會學這些妾室手段,華蘭雖然聰明卻也高傲,如蘭雖然莽撞也有股傲氣,墨蘭的手段她們瞧不上,更不屑於去學。

這就是她們為什麼在盛紘面前不討喜的原因。

王氏雖然看著林小娘就來氣,可嘴裡卻說不出人家一點兒錯處,一個勁兒的怪盛紘寵妾滅妻。

盛老太太雖然看在眼裡,心裡明鏡兒似得,卻懶得管。

盛紘不是她的親兒子,王若弗有不可人疼,她沒必要為了個不待見自己的兒媳婦去跟一個身份低微的妾室去斗,她也盛府後院鬧成啥樣,她也懶得管。

只要她不想聽,傷心頭疼的都是別人。

3,

孔嬤嬤這次能當面挑破林小娘和墨蘭的假面,讓盛紘看到她們的真實目的,一來是看不慣墨蘭惺惺作態的樣子,二來也是想給盛老太太出口氣,給盛紘敲敲警鐘:為人父要一碗水端平,為人子也要孝順恭敬嫡母。

盛紘以後慢慢遠離林小娘,盛家步入正軌,後來繁榮昌盛,也少不了孔嬤嬤的這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