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情懷難以割捨 來自西部計劃服務新疆專項志願者的系列故事(之三)

2024-10-25     中國青年網

做一棵紮根邊疆的樹

2003年新疆西部計劃志願者 王棏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激勵我投身時代洪流的原始動因。我是一個出生在豫西南鄉村的孩子,在來疆之前,聽到了這一口號。現在回首,它已經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工作的一個歷史縮影,因為它給予了我們廣闊的成長舞台。當我們融入時代的大舞台,便有了更廣闊的天空展現自我價值。21年來,我見證了黨中央政策的春風吹綠大漠的民心,參與了兵團戰士為國戍邊的賡續傳承,目睹了南疆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進程,融入了兵團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

歷史有時候有許多巧合。我的名字叫王棏,「棏」字原本就是一棵樹。現在的我,就是一棵紮根邊疆的樹。2003年作為第一批西部計劃志願者,我踏上兵團一師這片熱土,見到了英雄的三五九旅老兵,是老兵在我們心田播下了兵團精神紅色的種子。今天的老兵已經化作一座座豐碑立在了塔里木盆地。種子卻在我心裡生根發芽。我先是在阿拉爾做一名老師,後又根據組織安排到了十三團,靠一人之力啟動了停播半年之久的團場電視台。2004年志願服務期滿,我拒絕了企業的橄欖枝,成為第一批以考試方式留在南疆的西部計劃志願者。2012年國家級阿拉爾開發區獲批,我又成為第一個由機關轉向工業戰線的年輕人。

經過大漠的洗禮,我實現了由外地向本地轉變。在組織的培養下,2017年我走上基層領導崗位,開始帶新的大學生。我的愛人也是留疆的碩士研究生。當初反對我進疆的父母和一些親朋也在我的感召下來到這裡,創業、生活,實現了穩得住、留得下。

2021年我又打起背包,沿著當年三五九旅進疆的路線一路向西,投身草湖項目區的建設洪流。2023年隨著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我有幸加入自貿戰線的洪流。

21年間,我在邊疆大地上書寫青春人生,個人成長恰逢黨中央政策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我堅信,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在兵團黨委的堅定支持下,青春的力量不斷匯聚、注入兵團,將為新疆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穩定築起一座永久年輕的青春長城!

——————————

讓孩子成為「疆二代」「疆三代」

2009年留疆西部計劃志願者 劉常靜

青春踐行,志願生輝。2008年7月我畢業於臨沂師範學院法學院,那時,我像許多同齡人一樣,還沒有想清楚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將來要做什麼樣的工作,當偶然間了解到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項目,我想與其浪費時間去考慮將來做什麼,還不如現在就去做什麼。於是我毫不猶豫地收拾行囊,在父母的支持下,拉著一個大皮箱,坐上綠皮火車來到新疆這片陌生的土地。

初到塔城,我被這裡壯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所震撼,但同時也深刻感受到了這裡發展的需求。彼時的新疆,夏天烈日炎炎,冬天寒風刺骨。依稀記得,我下了火車坐上了大巴車,又轉乘農民大哥的三輪車,來到葉門勒鄉,開始了我的西部志願生活。從大學生轉變成服務在基層的志願者,不僅僅是環境的轉變,還面臨著角色和學習能力的轉變。我積極投入到各項工作中,從文件的整理到協助處理司法事務,度過了許多不分白天黑夜的日子。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葉門勒鄉的紀檢工作在年底考核取得全市第一的成績,我也被評為塔城地區「優秀西部志願者」。此後,我作為優秀西部計劃志願者典型,在新一年度的招募季中到陝西、河南、山東等地30餘所高校進行巡迴宣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激勵更多的青年學子投身西部,投身到這場充滿激情與挑戰的火熱實踐中去。

執著追求,青春無悔。進入沙灣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後,我繼續發揚不怕吃苦和甘於奉獻的精神,成功辦理一批重案、大案。在不斷的努力與奮鬥中,我深知每一起案件的背後都是對社會正義的考驗,在追求司法公正的道路上,我始終堅守著法律人的初心和使命,被評為「全疆優秀檢察幹部」,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先後榮獲塔城地區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全國優秀公訴人」稱號。擔任沙灣市第二小學法治副校長期間,我經常到學校或者通過「雲課堂」方式給小朋友們開展法治教育活動,通過生動的案例講解和互動問答,讓孩子們從小樹立法治觀念,讓懂法守法精神從小根植在孩子們的腦海心田。

不忘初心,傳承精神。作為曾經的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現在的人民檢察官、好妻子與好媽媽,我希望能夠將志願服務精神一直傳遞下去,讓我的孩子作為「疆二代」,孩子的孩子作為「疆三代」都能夠不忘自己的初心使命,繼續傳承這份執著和熱愛,將個人的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事業中,讓自己的人生夢與西部夢交織在祖國的廣袤大地上,我願以青春之我,讓志願服務的火炬,照亮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引導更多來這裡追尋夢想的人!

——————————

不斷成長的新疆娃娃

2023年西部計劃志願者 阿依左熱·努爾艾合買提

我是在黨的光輝照耀下不斷成長的新疆娃娃,從內高班的青澀,到考入大學的探索,再到毅然決然返回我深愛的家鄉,成為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我人生的每一次身份轉變都離不開黨的好政策。

內高班是我夢想的「啟航站」。內高班為無數像我這樣的天山兒女追逐夢想提供了廣闊平台,它不僅為我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更為重要的是,它像一座橋樑,連接了我與更為廣闊的世界。在上海南匯中學,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我們的關懷和照顧。四年來,我接受著良好的教育,感受著祖國不同地區的大美風光,和來自五湖四海的各族青年成為朋友。這段經歷,為我日後追逐人生理想奠定了堅實基礎。

大學生活是我堅定人生航向的「風向標」。經過努力,我順利考取了安徽大學,選擇了金融專業,並為之努力。我也積極參與各種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各項能力。在不斷學習探索中,我越來越堅定了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是黨培養了我,是新疆的土地滋養了我,我要回到家鄉,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於是,在畢業季的岔路口,我堅定地選擇了參加西部計劃回到新疆。

2023年7月,我以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身份回到了新疆。在抵達昌吉州時,我們受到了州項目辦的熱情接待,並在昌吉州社會主義學院接受了一系列專業的培訓。之後,我來到了「碧玉之都」瑪納斯縣,開始了我的西部計劃志願者時光。初到單位,在幫帶領導的指導下,我參加了全國第五次經濟普查工作,成為一名縣普查指導員。「五經普」工作繁雜,時間緊,任務重,對於剛剛大學畢業的我來說有點困難,我生怕自己什麼都做不好。經過領導的培養和幫助,同事的關心和引領,以及專業的業務培訓,我慢慢地對經濟普查業務上的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並開始進行「實際操作」。下鄉鎮挨家挨戶入戶,從早上的早餐店門口到晚上才出來營業的燒烤攤前,都能看到我們的身影。在普查審表階段,雖然經常加班,但我內心卻是感覺特別充實,為能幫群眾、為國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而感到自豪。

在這一年的志願服務中,我實現了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生到基層工作人員的轉變,認真履行了志願服務精神,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這段經歷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只有為人民群眾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去,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希望,今後自己能成為一名國家的基層公務員,為基層人民作出自己更多的奉獻。

——————————

有「志」者在西部

2005年留疆西部計劃志願者 張子揚

回望留疆工作的19個春秋,我感慨萬千,是西部計劃給予的機遇改變了我,是新疆給予的機會成就了我,我所收穫的不僅僅是業務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內心的成熟、意志的磨礪、黨性的淬鍊,讓我更加堅信,選擇西部、紮根新疆是正確的。

有「志」者當立長志。當年,我懷著夢想和對未來的憧憬來到這裡。「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號至今讓我熱血沸騰。當前新疆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到處安定祥和,經濟社會發展正蒸蒸日上,是一片有「志」青年建功立業的熱土。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巴州」)工作19年來,我有幸見證了新疆的發展、巴州的發展,見證了各族兒女為新疆穩定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特別是各級幹部不怕吃苦、甘於奉獻的奮鬥精神讓我為之敬仰。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並立足崗位做了一些工作,我感到無比的驕傲。我真誠地希望大家能夠愛上這個地方、留下來,在這片熱土上揮灑青春、追逐夢想,為新疆的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不管從事什麼工作,我們一道在人生的旅途上留下絢麗的西部色彩。

有「志」者當自強。我的家鄉山東距離巴州3500餘公里,遠離家鄉,奉獻邊疆,工作生活中難免有些思鄉之苦。但我想說,好男兒志在四方,偉大領袖毛主席少年時欲走出家鄉去實現更大理想,給他的父親留下了詩句:「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留疆工作以來,我曾在巴州發展委、巴州黨委組織部、和靜縣巴潤哈爾莫敦鎮、博湖縣博斯騰湖鄉工作過。紮實的基層工作經歷讓我明白,艱苦環境可以磨鍊人,紮實做事才能造就人,只有立足崗位、拼搏奉獻,經得起實踐的磨鍊,才能儘快成長起來。

有「志」者事竟成。新疆的各級領導惜才、愛才,我永遠忘不了2005年我到博湖縣查干諾爾鄉志願服務期間,鄉黨委書記親自安排我的食宿,周圍的同事對我呵護有加,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親自招待我們,團委書記請我們到家中吃年夜飯……如此等等,我時刻感恩在心。2021年4月,38歲的我來到若羌縣工作,擔任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2023年12月,我擔任若羌縣委副書記、巴州羅布泊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副主任,主要負責經濟發展工作。這都是組織關心、培養和厚愛的結果,對此,我心懷感恩,同時也心懷敬畏。當前,若羌縣經濟社會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2022年以來,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提出「若羌新城」發展定位和思路;2023年11月1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若羌新城建設發展規劃(2023-2030年)》,賦予了若羌打造新疆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標杆、西部地區產城融合發展新樣板、共建「一帶一路」雙向開放產能合作新平台的光榮使命。作為縣委領導班子成員,我將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九大產業集群」建設戰略部署,充分把握若羌新城建設契機,利用好若羌這個投資興業、展現自我、實現價值的絕佳舞台,以抓鐵有痕的幹勁、踏石留印的韌勁,著力推進綠色礦業、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和農產品生產加工等「6+N」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切實為中國式現代化新疆實踐貢獻自己的力量。

——————————

在邊陲收穫事業也收穫愛情

2013年新疆西部計劃志願者 邵書琴

時光荏苒,2013年我從廣東來到兵團,那是在廣東「水生水長」的我第一次來到祖國的西北邊陲。今年已經是我來到兵團、紮根南疆、留在三師的第十一年了,雖然作為西部計劃志願者的志願服務早在2014年就結束了,但我對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身份認同、情感認同卻與日俱增。

在兵團的這些年,我在邊境牧場經歷了志願者、紀委幹事、社區黨支部書記、文體廣電服務中心副主任、主任等崗位的鍛鍊。崗位在變,我也從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鍛鍊成了真正的新兵團人,從當年「用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變成了「用一年又一年的時間,在這裡成家立業摘星追夢」。

跨出校門,我十分幸運地在兵團、在團場系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這粒「扣子」讓我更加結實抗風雨、「耐造」有韌性,也是這粒「扣子」讓我有機會把個人發展與國家需要、時代機遇聯結在一起,獲得了成長的青春「加速度」。2018年,我有幸獲得第22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22年,又幸運地獲得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這些榮譽,對我個人是珍貴的鼓舞,也是對包括我在內的西部計劃志願者、兵團青年極大的肯定——我們在這裡,付出並收穫著!我們的西部故事,平凡而精彩!

除了工作上的成長進步,我還在兵團收穫了自己的愛情。2016年我與志同道合的他結婚了,2018年我們的寶寶也出生了,柯爾克孜族朋友給他取名「玉米提」,是希望、未來的意思。我是廣東人,他是甘肅人,我們的寶寶跟著我們落戶在了兵團,這裡成為我們共同的第二故鄉。

11年前,我只是憑著樸素的青春熱血來到兵團,11年後,我對兵團更多了一份守護的使命。比起在一個足夠好的地方工作生活,更棒的是與這個地方一起變得越來越好,更幸運的是以自己的青春陪伴和見證兵團的迅速發展。現在的我最驕傲的身份之一是一名西部計劃宣講員,新疆和兵團的「代言人」。常常聽到有人說:「那個廣東女孩都留在那裡了呢!」我甚至擁有了「一批鐵粉」,與其說師弟師妹們「粉」的是平平無奇的我,不如說,他們「粉」的其實是敢於有夢、勇於追夢,並幸運地在偏遠邊陲圓夢成長的青春模樣,是兵團給了年輕人成長成才的大好平台和舞台。

我常覺得,如果說團中央是送我們到這裡的「娘家」,那兵團黨委就像是我們選擇落戶的「婆家」,每一個西部計劃志願者一定都希望有「娘家」作為堅強後盾,也需要得到「婆家」的重視、認可和愛護。我相信,有了「娘家」和「婆家」共同的幫助,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有志者願意紮根留下,與我們的家共成長!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f14883b8480cbbea68a173636d3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