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季文史
在金庸筆下,那些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讓人眼花繚亂,那些性格各異的江湖俠客,讓人嬉笑怒罵,還有各大門派中的上乘功夫,更是讓人熱血澎湃。
說起金庸武俠世界裡的功夫,九陽神功和九陰真經,無疑是功夫絕技中的天花板。但不知你留意了沒有,很多人都拼了命地要去搶奪《九陰真經》,而很少有人過問《九陽神功》。莫不是九陽真經不如《九陰真經》?
其實不然,要論起來,九陽神功要比九陰真經厲害得多。因為《九陽神功》是建立在《九陰真經》的基礎上,規避了一些短板之後寫就的武功秘籍。你也可以把《九陽神功》當作《九陰真經》的升級版。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對九陽神功不冷不熱,反而對九陰真經熱度不減?
一度難覓蹤跡的《九陽神功》
《九陽神功》早在「射鵰」系列中的《神鵰俠侶》中就有出現。
我們知道,連載版的金庸武俠,《九陽神功》是達摩祖師寫的。新修版《倚天屠龍記》,《九陽神功》是斗酒僧寫的。無論是誰寫的,這部武學秘籍都藏在了《楞伽經》的夾縫之中。後來,覺遠和尚打掃衛生時,無意發現了被深深雪藏的《九陽神功》。
畢竟「天下武功出少林」,覺遠認為,這個心法無外乎就是強身健體的呼吸吐納功夫。可當他漸漸深入進去之後,才發現這是一本武林絕學。
當時覺遠和尚靠著這本真經驚艷了在場的黃藥師、郭靖等人,後來來自波斯的尹克西和瀟湘子搶走了《九陽神功》。
覺遠自然對此二人窮追不捨。兩人因實在擺脫不了覺遠,所以他們便把這本武功心法藏在了猿猴肚子裡,並讓何足道給少林帶口信。
以至於到後來,尹克西和瀟湘子都不知道《九陽神功》在哪裡,所以其他人更不知道經書在哪裡。
不過我們知道,覺遠是熟練掌握了《九陽神功》的,雖然原版真經已經丟失,但他還是憑藉自己的記憶,將秘籍寫成了三份,分別交給了無色禪師、郭襄和張三丰。
這三人開宗立派,對功夫勤加苦練,終於將神功發揚光大,並各自寫成:《峨眉九陽功》、《武當九陽功》和《少林九陽功》。而這三種「九陽功」也成了各家絕學。
放眼江湖,這三家門派,是當時武林中最強的三個門派,所以江湖中人,又有誰敢貿然去索要,簡直不自量力。
欲練《九陽神功》,條件很苛刻
《九陽神功》重見天日,是因為張無忌。
少年張無忌被朱子柳的後人陷害,不幸墜入山谷後,又好心替白猿治傷,機緣巧合之下,張無忌發現了九陽真經。
後來,張無忌為了讓自己的武功變得更加精絕,他打算繼續待在這靜謐的山谷之內,換句話說,除了張無忌此時擁有全本《九陽神功》,沒有第二個人知道。
此時,除了張三丰、趙敏、周芷若等人,想要從張教主那裡得到《九陽神功》是不可能的。
另外,很多人對《九陽神功》「不感冒」,除了不知其下落,更是因為練就這個神功,條件非常苛刻。
在《倚天屠龍記》中,小昭跟張無忌被困山谷底部,無法脫身,巧合之下,張無忌得到《九陽神功》秘籍,我們知道,張教主武功高強,加上有乾坤大挪移護體,所以他學起功夫都事半功倍。尤其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張無忌是童子之身。
沒錯,要想練就《九陽神功》,必須是童子之神,覺遠和尚也是,兩人都練至大成境界,靠的都是這個基本條件。
有人說這個條件很坑,不過,有些功夫要想練得爐火純青,必須要有絕對的條件加持,否則練不成不說,還會走火入魔。像《東方不敗》中的《葵花寶典》,練習此功「必先自宮」,道理是一樣的。
無色禪師、張三丰、郭襄,也都是童子之身,在殘本練習上,也都非常精進。
這麼看來,就算是江湖上有人得到此秘籍,如果不是童子之身,想要練成此等上乘武功,也是難以實現的。陽頂天、楊逍、范遙、成昆這些人,也都渴望得到《九陽神功》,但即便是給他們,他們也達不到一定的境界。
練成《九陽神功》,需要機緣
相比較而言,《九陰真經》難以速成,而且如果沒有幾十年的功力,很那駕馭這門功夫。
我們知道,郭靖最擅長的是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於他而言,只是作為內力的加持,他也很少使出九陰白骨爪這樣的邪門招式。
《九陰真經》由黃裳創造,雖然他沒有什麼功夫,但屬於無師自通,在抄寫經書中偶有心得,寫了這本心法。
黃裳死後,《九陰真經》被王重陽獲得。由於黃蓉的母親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所以到後來,擁有《九陰真經》的只有周伯通,再就是黃藥師。
梅超風和陳玄風最後從黃藥師那裡將《九陰真經》偷了出來,為奪取這本秘籍,江湖上掀起一次腥風血雨。
道是傻人有傻福,《九陰真經》就這樣落入郭靖手中。
襄陽城破時,郭靖將《九陰真經》等秘籍封存於倚天劍、屠龍刀,江湖中才又一次掀起搶奪熱潮。後來的周芷若和當年的梅超風一樣,練《九陰真經》都才是剛剛入門,根本沒有學到精髓。
不過,對比不難發現,《九陰真經》在江湖上的「知名度」要遠超《九陽神功》,畢竟會能打出《九陽神功》的人還是少數。
能熟練掌握九陽神功的大成機會的人少得可憐。要想熟練掌握《九陽神功》,必須打通「任督二脈」,否則,九陽真氣就會消散殆盡。
我們都知道張無忌打通了任督二脈,否則他也不可能練成九陽神功。光明頂之戰時,張無忌被布袋和尚裝進了袋子裡,誤打誤撞之下,張無忌被打通了經脈!
幽谷中歲月正長,今日練成也好,明日練成也好,都無分別。就算練不成,總也是打發了無聊的日子。他存了這個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念頭,一順自然,並不強求猛進,反而進展甚速,只短短四個月時光,便已將第一卷經書上所載的功夫盡數參詳領悟,依法練成。
再看看張無忌的心性,「一順自然」,前前後後,張無忌也就花了四五年的時間,就徹底掌握了《九陽神功》的精髓,張無忌當然也知道「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因此,他的心態,最終助力他修完上乘武學。
不過,對於有這麼多條件限制的功夫而言,很多人還是對《九陰真經》趨之若鶩,即便練得不精,但學個一招半式,也可以混跡江湖了。
如果金庸先生健在,如果他繼續續寫「神鵰」系列,讓《九陽神功》和《九陰真經》來個正面的公平公正對決,不知又會碰出怎樣的火花?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