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樂天溪鎮蓮沱村江畔的原核工業部827廠,原計劃建重水核反應堆及後處理廠,後因故下馬。827廠位於長江之濱的「山水畫廊」西陵峽。1987年至今,建築已閒置30多年,大部分成為廢墟。
宜昌市夷陵區,古稱夷陵,是巴楚文化發祥地之一,古屬荊州之域。夷陵區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東三面群山環抱,東南一面臨向平原。夷陵區是中國八大磷礦主產區之一、亞洲第二大磷礦腹地。
西陵峽位於宜昌市西郊,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美稱。西陵峽令人神往,歐陽修曾說:「此地江山連蜀楚,天鍾神秀在西陵。」這裡無峰不雄,無灘不險,無洞不奇,無壑不幽,無瀑不秀,被譽為「山水畫廊」、「活的巴風楚韻」。
那時,背靠「大三線」的宜昌,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一個個軍工企業和科研院所相繼建成。
《宜昌縣誌》就記載:上世紀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前期,一些三線廠礦陸續遷入,使人口相應增加。其中,1970年即遷入5.9萬人。
其中一家兵工廠選址夷陵區西陵峽畔蓮沱村江北一個叫曬經坪的坡地上,該廠始建於1970年,軍工代號827,所以大家稱之為「827廠」。
此前,從這裡到宜昌城區,除了水路就是翻山越嶺,要攀過險峻的國天柱山才能到達。
當年,幾萬民工、解放軍和核工業部二十二公司參與建設,歷時三年才在崇山峻岭中開洞架橋,修成這段直通三峽的沿江專用公路。
那時,為緩解827廠等軍工企業的用電壓力,龐大的葛洲壩水力工程也開始修建,後來三峽大壩也蔚然聳立,827廠舊址就坐落於兩壩之間,可謂坐擁絕佳景色。
上世紀70年代初,隨著827廠的進駐,平時寧靜的蓮沱村頓時熱鬧起來。
後來,部隊也進駐這裡,還帶來了大型發電機,附近的群眾都用上了電燈。那時,蓮沱村一度成為附近最繁華熱鬧的地方。
827廠是三線建設時期宜昌最大的一個軍工項目,原計劃建重水核反應堆及後處理廠,後來因故下馬。
到1980年前後,職工都紛紛往秦山核電站或同樣地處宜昌地區的原航天部066基地調動。
1987年,827廠搬走。如今,這裡的建築已空置30多年,任憑風吹雨打和時光沖刷,大部分成為廢墟。
遠遠望去,那那連綿不絕的一幢幢高樓建築,矗立在青山下和江邊,讓人感到無比震撼。
夷陵區政協科教文衛體活動提交的《關於加強夷陵區「三線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提案》認為,1965年以來,國家在宜昌市先後建設「三線」企業和科研院所35家,其中,夷陵區6家。20世紀90年代,這些企業大都「關、停、並、轉」,留下了很多工業遺產。
《提案》指出,樂天溪鎮827廠位於長江之濱,風景優美,氣候宜人,遺產保存完好,適宜發展民宿旅遊,也適合建設國防工業紀念體驗園。
要認真做好規劃,創新機制,積極探索,實施「三線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示範項目,讓夷陵區「三線工業遺產」活起來、可持續,服務於當代。(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