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丨中國製造出海 「卷」得其法「卷」非全貌「卷」有正效

2024-05-08     中國經濟時報

原標題:特別策劃丨中國製造出海 「卷」得其法「卷」非全貌「卷」有正效

大變局下的中國製造

編者按世界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濟如何自處,對我們提出世紀挑戰。國內的高度共識是,持續推動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為此,我們就目前國內外對中國製造存在哪些疑慮和誤解、何為解決正途等問題展開討論。專家們認為,儘管面臨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新的困難挑戰,但我們只要保持戰略定力,充分發揮製造業綜合優勢,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國製造不可限量。

劉悅 劉栩暢

「卷」一詞帶有一定負面色彩,即競爭越來越激烈、每個競爭者獲得的收益卻越來越少。近期,中國製造被質疑正在伴隨出海由國內市場的「內卷」變成國際市場的「外卷」。不可否認部分產品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並且價格戰「硝煙四起」,但這些僅是個例,「卷」更多代表著促進效率提升的良性競爭。

「卷」得其法:中國製造出海價格優勢是市場競爭下製造能力強的集中體現

中國製造企業「卷」不是建立在價格惡性競爭之上。可盈利性是企業能夠長期存續的關鍵。中國製造企業出海的價格優勢,是可盈利的價格,而不是將價格定在成本以下。若通過打惡性價格戰搶占市場份額,致使企業盈利的可持續性受損,企業將難以生存、退出市場,更何談競爭。當產品價格相近時,企業間更多拼的是質量、技術、設計、體驗等,使產品具有差異化的競爭力,這會促進企業控制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技術水平、優化設計和服務體驗等。如廣東雷士照明在面對同質化市場競爭時,通過「全屋定製照明」,增加產品服務和體驗,走出價格戰泥潭,創造了更大的利潤增長空間。

中國製造價格優勢是製造能力強的集中體現。中國製造擁有價格優勢,是基於國內完備的產業體系、良好的生產組織能力、合理優化的技術路線、規模效應和規模優勢等因素。在中國人工成本增加、綜合成本上升的趨勢下,中國製造仍具價格優勢,在國際產品中作為高性價比的代表,這是製造能力強的體現。如湖南邵東生產的打火機遠銷120個國家和地區,占全球一次性打火機市場份額的70%,20年保持1元錢的價格,主要依靠當地100多家企業高效分工和組織,是抱團合作、協同協力的結果。

中國製造企業「卷」出了更大的市場、更多的需求。良好的市場競爭有利於優勝劣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產業發展,提高居民收入,帶動經濟增長。中國入世後在全球競爭中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做出了更大的增量市場。可以說中國的經濟「蛋糕」、收入「蛋糕」做大,都離不開中國製造企業「卷」的影響。在各國企業參與和競爭的推動下,世界經濟規模正在逐步擴大,這會促進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增強、消費需求豐富,市場增長空間廣闊,全球市場的「蛋糕」可以持續做大。

「卷」非全貌:中國製造企業出海優勢、出海目標、出海方式等正日益多元化

中國製造能力優勢正向創新優勢、綜合優勢發展。近年來,中國製造業創新體系不斷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先進位造業集群快速形成,傳統產業也在加快轉型升級。中國製造能力原來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中的製造環節,但隨著成長發展,企業持續加強研發、設計、品牌等能力,提高製造業環節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加大營銷、服務等環節發展,企業間集合形成產業鏈供應鏈優勢。中國製造出海價格相對較低的同時,質量、服務、體驗等內容正在豐富。如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核心競爭力之一的鋰電池技術,此前全球車企多用三元電池,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企業改進電池結構、提升電池系統整體能量密度,打開了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應用空間。目前,中國已建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製造逐步實現技術自主,智能駕駛等領域也在快速發展。

中國製造出海目標已逐步躍升為品牌建設與打造跨國生產網絡等。據中國貿促會調查,現階段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為開拓海外市場的比例為六成,目標為提升品牌國際知名度的企業比例上升至43.6%。在企業對外投資中,消費品製造企業大部分為增強品牌、設計、研發等能力,或是深入了解和適配當地市場需求,或是補強傳統薄弱環節。光伏、高鐵等資本品製造企業多向設備運營、維護等領域發展,如光伏企業由組件出口逐步向海外電站建設和運營領域發展。關鍵零部件製造企業側重建立海外銷售、維護網絡和研發中心,提升海外品牌價值、鞏固優勢地位。勞動密集型企業則著重構建新型生產網絡,充分利用國內國際資源,提升跨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增強企業國際競爭力。

中國企業出海與國內企業、東道國企業、第三國企業的合作更為密切。支持企業「抱團」出海對於強實力、化風險有積極作用,一直是中國政策的鼓勵方向。境外經貿合作區就是中國企業「抱團」出海的生動案例,眾多企業在合作區內形成集聚和鏈式發展。據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發布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統計,截至2022年底,中國境外經貿合作區有125個,合作區已是中國開展對外經濟合作的創新形式和重要載體。中國企業與東道國企業、第三國企業的合作也在增多,包括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市場開拓等。如中國零部件企業配套下遊客戶到海外設立研發、營銷和維護基地。比亞迪與印度尼西亞合作夥伴推出了純電動大巴,並涉足當地計程車市場。

「卷」有正效:中國製造出海對合作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豐富消費品市場,滿足當地居民多樣化需求。近年來,中國製造消費品物美價廉、智能化等優勢突出,契合合作國消費者不同需求,受到普遍歡迎。2023年,冰箱、洗衣機、掃地機器人、廚房小家電、個護小家電、智能門鎖等家電安防類產品以及新能源汽車、電動自行車在海外「賣爆」。這些產品在清潔電器技術、AI等新技術應用、電池技術等方面具有突破性,加之跨境電商拓展了銷售渠道、提高了品牌認知度,使得這些產品在海外迅速走俏。又如去年「黑色星期五」期間,韓國在線購物平台「Wemakeprice」按地區統計的海外購物銷售額增長率月度數據中,中國以801%的增長率遠超美國和歐洲(136%)與日本(79.8%),以性價比聞名的家電、數碼產品等備受青睞。

擴大產業鏈合作,提升當地工業化水平和出口創匯能力。中國企業通過貿易合作,向全球出口高性價比的中間品、資本品等,降低處於產業鏈下游國家的購進成本,促進其相關產業壯大發展。同時,中國製造企業通過海外投資,深入當地進行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在更大範圍內整合資源提升效率,形成示範和擴散效應,將國內強大的生產組織和製造能力外溢到東道國,提升當地的技術和工業化水平。合作國產業大步發展、產品競爭力增強,既能滿足當地需求,還能出口創匯,形成發展與收益的良性循環,實現美美與共、共享發展。以中國和衣索比亞的紡織服裝業合作為例,中國是衣索比亞紡織業主要外資來源地之一,逾30家中資紡織企業在當地投產運營,紡織服裝產品已成為衣索比亞重要的出口工業品。

增加當地就業崗位和稅收,促進全球減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製造出海有利於合作國就業崗位增加、工資收入增長,帶給當地居民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在當地產生的納稅也支持合作國的經濟社會發展。《2022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年末境外企業員工總數超410萬人,其中雇用外方員工近250萬;全年向投資所在地納稅750億美元,增長35.1%。以共建「一帶一路」為例,僅中國企業在共建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就為當地創造了42.1萬個就業崗位。有預計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通過貿易、投資合作等,可使相關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將使全球收入增長0.7%至2.9%。

(劉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劉栩暢: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谷 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dc6555f1f1330def516621826a23c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