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國四大海域的地理知識,從北向南,一內海三邊海

2019-06-19   自然地理探秘者

我國的地理位置是在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海域面積也不小。我國的領海由內海渤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大陸的海岸線長達1.8萬公里,內海和邊海的總水域面積有470萬平方公里。本文就將分別介紹的我國四大海域的基本地理知識,看看你了解多少呢?

渤海

渤海是我國最北的近海,古稱滄海,也有北海之稱,是我國最大的內海。它是由遼東灣、渤海灣、膠州灣三大海灣和中央海盆組成的,其地理位置位於遼寧、河北、天津和山東四省市之間,面積在我國四大海域中是最小的,7.7284萬平方公里,只有我國海域面積的1.63%。其平均水深25米,總容量不到1730立方公里。

渤海和黃海的分界線是渤海海峽,具體是以遼東半島南岸的老鐵山角和山東半島北岸的蓬萊頭連線為界。渤海有遼河、海河和黃河等大型河流的注入,它們為這片海域帶來了大量的有機質,使得這裡適合魚蝦的養殖。

黃海

黃海是一個位於我國和朝鮮半島之間的太平洋西北邊緣海,西北水域和渤海連接,分界線如上,南部和東海相連,黃海和東海以長江口到韓國濟州島一線為界。其面積有38萬平方公里,全部都為大陸架,平均水深有44米(另一說有90,可能測量的標準不同)。

由於山東半島深入黃海之中,其頂端成山角和朝鮮的長山串之間的連線又可以將它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北黃海面積小、水深較淺,南黃海面積大也較深。

黃海之所以這麼叫,就是因為海水呈現出黃色,因為有鴨綠江、碧流河、漢江、大同江等河流注入,攜帶泥沙較多,懸浮物質較多,海水的透明度較低。

東海

東海是我國大陸和台灣島、朝鮮半島、日本九州島、琉球群島圍繞而成的一個邊緣海,東北通過對馬海峽和日本海相連,西南通過台灣海峽與南海相連。東海和南海的界線為廣東南澳島和台灣島最南端之間的連線。海域總面積有77萬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海域。

流入東海的河流有長江、錢塘江、甌江和閩江等,四大水系的注入使東海有一支低鹽水系,營養較豐富,為各種魚類提供良好的生存條件。其盛產大、小黃花魚,舟山群島附近的漁場是我國海洋魚類的寶庫。

東海大陸架上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油資源,其占地面積相當於2/3個台灣面積,已探明儲量相當高。東海是中、日、韓三國的海洋要地,該海域存在著我國和日本的領土爭端。

南海

南海是我國三大邊緣海之一,也是近海中面積最大、水最深的海區,自然海域面積為350萬平方公里,其中我國的領海總面積為210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為1212米。

該海域南北縱越2000公里,東西橫跨1000公里,其被中國大陸、台灣島、中南半島、馬來半島、菲律賓群島、加里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所包圍,是我國四大海中相鄰國家最多的。

海域內分布著南海諸島,包括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其擁有豐富的油氣礦產資源、海島旅遊資源、港口運輸資源和熱帶海洋生物資源等。自上世紀以來,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侵占了多個島礁,是我國最複雜的一片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