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的由來

2022-06-22     品質崇州

原標題:江源的由來

《崇州地名》

「盡道江源地,平疇土最膏。」江源街道,轄區面積27.1平方公里,羊馬河、青羊河、石魚河等河流縱貫全境,灰潮油沙土覆蓋全域,自古農業發達,一直是成都市內重要的蔬菜種植基地之一,有「天府菜籃子」的美譽。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特徵,

江源還有著淵源中的神奇,

與傳承中的驚艷。

今崇州之地建縣始於漢初,名曰「江原」。為什麼叫江原?一說「原」與「源」通,因縣域位於岷江上游,古人誤以為岷江是長江的正流,稱之為「大江」,故稱此地之縣為江之源頭所在。另一種解釋是「原」即平原,系岷江之畔的平原。

而江源,

正是「江原」不可忽略的傳承。

早在西漢初年,「江原縣」的治所就設在江源附近。無論是唐代的唐隆、唐安、唐興等「縣名」的更迭,還是宋代都以此為治地,距今已有1400餘年建制史。

江源歷史上英才輩出,南宋名臣胡晉臣、陸遊摯友張縯、「振威將軍」周志林等均為江源人。北宋「鐵面御史」趙抃曾任江原知縣,故址就在江源街道羊馬河邊。在這片土地上,趙汴治理江原縣、暢遊蜀州城,寫下《勸學示江原諸生》等名篇;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為江源張浩首藏,收藏於江源長達600餘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cc50b2bb8b84c87c1082dde5266f3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