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如何才能「做大蛋糕」?

2022-06-22     老斯基財經

原標題:共富路上,如何才能「做大蛋糕」?

共富路上,如何才能「做大蛋糕」?

金融如何助力「做大蛋糕」?這是一道時代的命題,更是一份責任擔當。

「天下第一秀水」千島湖,晴天時能見度高達12米。作為「大自然的搬運工」,農夫山泉最初的瓶裝水生產基地,就建在千島湖旁的淳安。

可以說,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圍繞農夫山泉產業鏈運轉的供應商、經銷商們乃至淳安當地老鄉們,其實和農夫山泉是一個整體。

如何讓這個整體能更好地「做大蛋糕」,並最終「分好蛋糕」,從而讓所有參與做大蛋糕的人一同走向共同富裕?這是一道時代命題。

前段時間,在杭州淳安,有31戶農夫山泉的下游經銷商收到了浙商銀行發放的信用貸款,加起來有3191萬元。平均算下來,每戶經銷商的貸款金額都在百萬元數量級。

有了這筆錢,這些經銷商們能盤活流水、緩解疫情期間的資金壓力,也可以幫助農夫山泉擴大銷售規模。看上去這是件雙贏的事情,但實際操作起來並不簡單。

對於經銷商等小微個體戶來說,如何從銀行融到貸款,對他們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

道理很簡單,銀行與小微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他們用於抵押的資產也有限。銀行對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和生存能力做出評估不容易。

要貸款給經銷商們,得另搭建一套風險模型,評估他們的還款能力,要花去不少精力。

這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困局。

事實上,中央近年來也高度重視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指出,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持續增加首貸用戶,使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今年,人民銀行「23條金融舉措」聚焦小微企業等受困市場主體;銀保監會發布《關於2022年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大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量。

方法總比困難多!這次給淳安經銷商發放貸款的浙商銀行,就摸索出了一套更科學精準的路徑: 根據真實的銷售訂單來放貸款。

他們參考了農夫山泉與下游經銷商最近一年的交易數據,再結合央行徵信等外部數據,給經銷商們構建了一個數字化風控模型,憑此為經銷商核定融資額度。

這樣的供應鏈金融創新,也能輻射到產業鏈上游。在浙江台州三門縣,浙商銀行通過區塊鏈技術,幫助三變科技上游供應商有效緩解了墊資壓力,提升產業鏈運行效率。

浙商銀行的財報里提到, 截至2021年末,浙商銀行已服務近400個數字供應鏈項目,全年投放金額超過400億元,服務上下遊客戶超7600家,其中普惠小微企業占比超過75%。

而近期,受經濟下行壓力等因素影響,這些企業普惠小微企業面臨更大的經營挑戰, 「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越發突出。

因此,浙商銀行響應政府號召,出台35條政策措施,從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提升普惠小微貸款力度、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七大方面,全力支持穩經濟促發展工作,為困境中的上下游中小微企業保駕護航。

其中明確提出6月投放的信貸業務,資金計價成本下調至少50BP;針對符合條件的小微客戶及個體工商戶,支持通過貸款延期、調整付息周期等方式,緩解還款壓力。

2022年1-5月,浙商銀行累計為受疫情影響的小微客戶實施紓困金額超40億元,涉戶超1100戶。

如今淳安縣還有一個身份,是省會杭州唯一一個位列浙江山區26縣之一的縣域。

這26縣是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關鍵點,也是突破口,為此浙江下了不少重棋。

今年3月22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管理局、浙江省政府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金融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

這份《意見》從九個方面詳細描繪了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建設的具體路徑。

其中特別提到, 要支持浙江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鼓勵金融機構專班團隊、專門通道、專設權限,探索與山海協作、「飛地」共富、鄉村振興重點幫促村等相適應的金融服務模式,聯合為山區26縣提供金融顧問和開發式幫扶。

方向和目標很清晰,針對每個幫扶案例,要達到「一戶一策」的程度。這對金融機構來說,又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浙商銀行專門做出響應,成立了工作專班對接支持山區26縣,採用 「一縣一策」「一縣一品」來制定金融服務方案。

藉助的核心工具,就是浙商銀行推出的 「數智共富貸」等共富系列普惠產品,支持山區26縣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帶動共富,進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在以寶劍和青瓷蜚聲中外的麗水龍泉,當地數以千計的個體戶、家庭作坊從事著劍瓷經營。

但這類產業屬於典型的「輕資產、高手藝」的代表,想要獲取銀行融資支持,困難重重。

為此,浙商銀行專門為當地劍瓷行業小微企業定製專屬產品「龍泉劍瓷數智共富貸」。從業人員憑藉職稱證明就能快速獲得免抵押、高額度、期限活、低利率的融資支持。

截至5月末,浙商銀行已為當地25位劍瓷大師率先提供免抵押貸款560萬元,不僅有效支持山區26縣共富事業,也為龍泉劍瓷文化傳承與綿延貢獻了金融力量。

翻看浙商銀行的服務案例,會發現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

在永嘉縣,浙商銀行為仙桂農業專業合作社創新定製的「種養殖貸」線上化產品,已助力當地500餘戶農戶擴地增收。

衢州龍游的一位養豬場場主,3天內便收到了拿到了50萬元浙商銀行「共富貸」款項,這筆錢成為他擴產升級的信心和底氣。

這些遍布26縣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都被精準發掘,在極短時間內順利拿到了貸款,獲取了真金白銀的支持。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在實體經濟中,像上文提到的這些小微企業,起到的作用卻並不「微小」。這些企業雖然規模較小,但是勝在總量大、分布廣,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大眾就業的主渠道、科技創新的重要源泉。

但對這些中小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們來說,資金的需求還只是表面,更深一層次來說,他們需要顧問式的金融服務,獲得全周期的金融幫扶。

「金融顧問制度」是浙江首創,並被白紙黑字寫進了《浙江省地方金融條例》之中,成為浙江金融服務的一道風景。

浙商銀行專門將這一制度作了深化,建設隊伍、統籌資源、優化服務內容,走向企業、走向政府、走向居民,解決他們缺乏金融專業諮詢服務的困難,堅持金融向善,助力共同富裕。

在服務山區26縣的過程中,金融顧問制度開花結果,指導幫助多個企業獲得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

不僅引資,更要引智,這也是金融推動共同富裕的題中之意。

不能忽略的一點是,共同富裕這個過程中,不僅包括幫助構成經濟毛細血管的小微個體發展壯大,也要思考如何推動社會財富更加合理分配的問題。

共同富裕不僅僅要求物質富裕,同樣也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協同推進。

在這個過程中,浙商銀行也探索提出了一個概念,叫 「企業家財富升維」

具體說,就是讓企業家圍繞自己的可控的生態鏈,來解決一些公益事業。

浙商銀行正考慮創新慈善、信託、公益、資管等一系列的金融產品,讓企業家主動可控地去做一些他熟悉領域裡面的慈善事業。

這麼一來,企業家們的價值,就不僅僅是通過一張張富豪榜單來彰顯,而是形成了一種企業家參與社會治理,貢獻才智和力量的良性循環。

通過財富升維,充分發揮企業家的作用,先富帶動後富,使得共同富裕示範區整個生態得到提升。

事實上,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做大做好「蛋糕」是前提,是實現共同富裕必須依仗的雄厚物質基礎。

如果沒有這一點,如何分好「蛋糕」、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也就無從談起了。

在浙商銀行的理念中,助力「做大蛋糕」就是要把為實體經濟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功能性放在第一位。

在《浙商銀行全面率先助力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實施意見》中,浙商銀行進一步明確30項重點工作,爭取率先打造六個方面的金融示範。

這其中, 服務實體是重中之重,有多項具有創新特色的舉措加以延伸。

在均衡性配置金融資源的大前提下,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實現 「擴中」「提低」,才能真正走出一條金融助力共同富裕的全新路徑。

在共同富裕示範區打造中,金融作為「國之大者」,不僅僅是去尋找發展機會,更要去找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在這條探索的道路上,浙商銀行正在為我們提供更多金融創新和金融服務的樣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c9eb0082bf0948b41cb379cbf2df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