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家分公司被罰(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401篇原創
近期,險資減持地產股的消息不時傳出。
幾天前,中國平安澄清「被要求收購碧桂園」的謠言,卻被投資者發現其持續低調減持碧桂園股份的情況(詳見:「謠言」風波背後,中國平安的AB面)。
11月14日,保利發展發公告披露,第二大股東泰康人壽今年已減持套現約11.8億元。
2020年9月,泰康人壽以約33.78億元「抄底」陽光城。2021年底,泰康人壽宣布將減持陽光城股份時,其浮虧約17億元。2022年2月,泰康人壽清倉式減持了陽光城。
險資真的在「撤退」嗎?
01
投資6年多,浮盈超2倍。
2016年6月,保利發展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共計約90億元(募集資金凈額89.08億元),發行價格為8.19元/股,發行數量為10.99億股。
其中,泰康人壽控股的子公司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後轉至泰康保險集團旗下)認購了60億元,認購鎖定期為12個月。
今年4月,保利發展發公告稱,泰康人壽計劃自2023年5月11日至11月10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通過非公開發行取得的公司股份不超過155,615,764 股,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3%。
按照當時的股價估算,以及考慮到分紅,泰康人壽投資6年多,浮盈已超2倍。
截至11月10日,泰康已減持保利發展81,769,700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68%,仍為保利發展的第二大股東。
泰康人壽的減持價格在14.13—14.88元/股,減持總金額達11.797億元。
02
泰康人壽投資保利發展之時,正是險資投資地產股的高峰階段。
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7月中旬,24家險資總共在A股買入了54支地產股(包括二級市場交易和認購定向增發)並躋身十大股東。
而險資能分地產股一杯羹,源於政策紅利。
2014年,保監會將險資對非自用不動產投資上限由此前的15%調高至30%。險資獲得了更大的投資空間,加倉地產股成為「流行趨勢」。
然而到了2020年,泰康人壽「抄底」陽光城卻踩坑了。
陽光城不僅未能兌現10年盈利942億的對賭協議,僅2021年就巨虧69.5億元。最終,今年2月,泰康人壽願賭服輸及時「割肉」離場。
不過,泰康人壽近兩年對投資性房地產似乎仍然很感興趣。
2022年報披露,泰康人壽(包括泰康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子公司及其擁有控制權的結構化主體)投資性房地產約為313.6億元,相比2021年的278.53億元,同比增長12.6%。
實際上,從2017年以來,其投資性房產一直在增長。
2017—2020年,泰康人壽的投資性房地產分別約為:79.38億元、175.56億元、199.14億元、226.82億元。
擴大到泰康保險集團來看,涉及的房地產資產及業務更多,比如商業不動產、養老地產等。
03
險資投資收益率承壓,監管趨嚴,投資地產思路有變。
2022年以來,保險公司減持地產股的消息不時傳出,甚至也夾雜著一些謠言。
險資一定程度上「撤退」地產股是存在的。畢竟,像華夏幸福與恆大集團流動性緊張導致的悲觀預期已是眾所周知的事。相應的地產股或地產投資項目也存在計提減值的風險。
今年險資投資房地產的思路有變,不少險企不想當「地主」轉而想當「房東」了。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險資實際出資的大額不動產投資計劃至少有9個,投資總金額達925億元,其中涉及平安人壽、泰康人壽等險企。
但投資的錢確實不好賺了。
財報披露,新準則下今年前三季度,國壽、平安、太保、 新華、人保5家上市險企的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36.0%、-5.6%、-24.4%、-15.5%、-15.5%。而主要就是受投資波動影響。
圖片來源|海通國際研報(特此感謝)
而一些險企還面臨更多問題,比如恆大人壽、復星保德信等,受母公司牽連,存在變相違規等行為,一度被重罰,甚至是被接盤了。
11月14日,財聯社報道,監管部門正在對險企加強穿透式監管,保險資金股權投資將進行新一輪摸底排查。
而對險企監管趨嚴是全方位的。
今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首次統一監管要求,覆蓋保險銷售行為「全鏈條」(售前、售中、售後)。
蜜姐近期剛剛辦理了一次醫療險理賠,發現保險公司相比以往要求嚴格了許多。問及客服原因,回答是監管要求提高了......
前文所述的泰康人壽,今年以來,其天津分公司、寧波分公司、湖北分公司、山西分公司等多家分公司均有被罰,原因包括營銷宣傳、代理人培訓違規、產品說明會欺騙投保人、內控管理不到位,甚至是培訓課件不合規等。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泰康人壽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