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死率或達100%!這種「小傷」,可別大意

2024-11-02     搜狐網地方資訊

日常生活中

磕磕碰碰、扎傷刺傷在所難免

這些「小傷」看似不嚴重

卻可能帶來致命傷害

近日,江蘇一男子就因被樹枝劃破手

在ICU救治了整整兩個月

才轉危為安

被樹枝劃傷手

男子竟在ICU躺了兩個月

8月10日,江蘇鎮江72歲的邱大爺去地里幹活時摔了一跤,右手被地上散落的樹枝劃破。對於乾了一輩子農活的邱大爺來說,這樣的小傷他早已習慣,便未做處理。

幾天後,邱大爺的右手越發腫脹,觸痛明顯,臉部肌肉也很僵硬,更要命的是,嘴巴僅能微微張開,吃飯、喝水都十分困難。送醫後,醫生診斷為破傷風,在ICU治療了2個月,邱大爺才康復出院。

邱大爺進入ICU後,持續性發作肌肉痙攣,並出現意識喪失、呼吸困難、角弓反張等。這兩個月的時間裡,他數次陷入危機,在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下,最終挺過「鬼門關」。

入院後的炎症指標

研究顯示,在全球範圍內破傷風的病死率高達30%~50%,若未得到及時且規範的處理,病死率甚至可接近100%。

那麼,破傷風有哪些常見症狀?什麼情況下容易感染破傷風,又該如何預防?

破傷風致病因子

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

破傷風是指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經由皮膚或黏膜傷口侵入人體,在缺氧環境下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陣發性肌肉痙攣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疾病。

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主要存在於土壤、污染的水、鐵鏽,以及人和哺乳動物的腸道、糞便中。它有極強的存活能力,在土壤中可生存數年。

破傷風毒素會侵襲患者的神經系統,使患者出現牙關緊閉、陣發性痙攣及強直性痙攣的症狀。根據潛伏期長短和患者病情輕重,破傷風可分為3型:

  • 輕型:潛伏期在10天以上,症狀於4—7天內逐漸發展,每日肌肉痙攣發作<3次。牙關緊閉和頸肌強直均較輕,無吞咽困難及呼吸窘迫。
  • 中型:潛伏期為7—10天,症狀於3—6天發展至高峰,有明顯牙關緊閉、吞咽困難及呼吸窘迫,每日有短暫性全身肌肉痙攣發作,每日>3次。
  • 重型:潛伏期<7天,症狀在3天內達高峰,有全身肌肉持續性強直伴頻繁發作的全身肌肉痙攣,牙關緊閉、角弓反張、呼吸困難或窒息,還可有高熱、大汗、心動過速、血壓升高、肢端發涼等表現,病死率極高。

今年6月,在湖北武漢工作的周先生就因被銹鐵劃傷左小腿,被診斷為特重型破傷風。當時,周先生全身多處器官功能瀕臨衰竭,大腦和心肺受損最為嚴重,隨時可能出現呼吸心跳驟停。經過一個多月的搶救,他才康復出院。

不只是鐵鏽傷

這些傷口都可能感染

很多人誤以為只有鐵鏽物品造成的傷口才會得破傷風,其實不然。由於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只要皮膚、黏膜存在破口,就有感染破傷風的風險

  • 有組織開放性損傷且創口較深

破損的皮膚黏膜是最常見的感染路徑,還有一些較少見的感染途徑,如表皮傷口、開放性骨折、慢性傷口等。

  • 受到外界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侵入

破傷風感染通常由污染物體造成的傷口引起,如被泥土、糞便、痰液污染的傷口,生鏽的釘子或針造成的穿刺傷,燒燙傷,擠壓傷,煙花爆竹炸傷等。

  • 創口內有失活組織或局部組織缺血缺氧

污染的傷口較深自然氧氣會變少,在這種厭氧環境下,破傷風梭狀芽孢桿菌的芽孢會迅速生長為增殖體,釋放外毒素從而致病。

如何預防破傷風?

  • 傷口處理

創傷後的早期徹底清創是預防破傷風的關鍵。應認真檢查傷口,徹底清除壞死組織,並反覆沖洗消毒,最好用3%過氧化氫溶液(雙氧水)浸泡或反覆沖洗。

  • 主動免疫

兒童需在3、4、5月齡及18月齡各接種1劑百白破聯合疫苗(含有破傷風類毒素),在6周歲時接種1劑白破二聯疫苗,可建立較為持久的主動免疫,全程免疫後的保護作用可達5—10年。

無破傷風免疫史的成人,可接種3劑含破傷風類毒素疫苗,第1劑和第2劑間隔4—8周,第2劑和第3劑間隔6—12個月。一般每10年加強接種1劑。

  • 被動免疫

當存在外傷且可能引發破傷風時,可接種破傷風抗毒素或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 及時就醫

如有傷口或懷疑破傷風,需及時就醫並接受專業治療。

溫馨提示

草木、樹枝、玻璃等引起的割傷

車禍、重物砸落等引起的外傷

都易感染破傷風

一旦出現相關症狀

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綜合國家應急廣播、江蘇大學附屬醫院江濱醫院、長江日報、廣州衛健委、人民網科普、長春疾控、南寧疾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c03a7e535eea115e547485a341f0d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