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作弊實錘,王老師受到了處罰,姜萍什麼時候給趙斌500萬啊?

2024-11-04     小陳言社會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未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姜萍事件持續發酵,一場轟動全網的學術風波終於塵埃落定。

王老師受到處分,姜萍銷聲匿跡,這個結果讓不少人感到意外。回看整個事件的發展軌跡,從最初的質疑聲到後來的實錘證據,再到如今的結果公布,整整走過了半年時光。

說起來,這事還真是一波三折。去年年底,趙斌在網上實名舉報姜萍論文造假,還曬出了500萬元的對賭協議。當時這事鬧得沸沸揚揚,不少人都在等著看熱鬧。

可誰能想到,事情的走向卻讓人大跌眼鏡。姜萍不見了,微博、朋友圈全都清空,就跟人間蒸發似的。這讓趙斌也是干著急沒辦法,500萬對賭金額怕是要打水漂。

比起前些年那個巴黎廁所撿論文的"貓一杯"事件,這次的處理結果確實輕了不少。貓一杯當年可是被處理得乾乾淨淨,學位、工作全都沒了。但凡事都有兩面性,處理力度固然重要,更關鍵的是要建立長效機制。

現在網上還在爭論不休,有說處罰太輕的,也有覺得差不多得了的。但真正值得深思的是,為什麼類似事件總是在重複上演?

前幾天跟一位高校老師聊天,他說了句讓我覺得很有道理的話:"學術造假,表面上看是個人誠信問題,實際上折射出的是整個評價體系的缺陷。"

確實,當論文發表數量與職稱評定、項目申請掛鉤,當科研成果與收入待遇直接關聯,一些人難免會鋌而走險。這種情況下,光靠處罰治標不治本。

現在的問題是,事情過去了,但留下的思考才剛開始。怎麼建立更科學的學術評價體系?如何讓學術研究回歸本質?這些才是真正需要回答的問題。

這事啊,說到底還得慢慢來,畢竟積弊已久,想一下子就解決確實不太現實。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只有建立起更完善的制度,才能從根本上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

至於那500萬,估計是真的要不回來了。不過話說回來,這筆錢本來就不該成為關注的重點。重要的是,這件事給整個學術圈都敲響了警鐘。

現在看來,這事算是告一段落了。但願以後能少點這樣的新聞,多些真才實學的好消息吧。

參考信源:

澎湃新聞—2024-11-04—(姜萍事件擊穿了信任的底線)

參考信源:

澎湃新聞—2024-11-04—(姜萍事件擊穿了信任的底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bc4353c2d11e9f0f3c42f565a986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