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和華子說,他患了高血壓之後,一直在服用降壓藥。但他每次去醫院找醫生開藥的時候,醫生總是建議他做各種檢查。他問華子,長期服用降壓藥,真的有必要定期做檢查嗎,是不是醫生開檢查單可以賺「提成」,如果不做檢查會有什麼影響呢?
華子說,他很可能誤會了醫生。在高血壓的治療中,保持規律用藥是控制高血壓最簡便和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在長期服用降壓藥物時,需要定期體檢,可以提高用藥效果和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
在高血壓的治療中,有很多朋友只拿一個血壓值,就來問華子應該用什麼降壓藥。對這樣的問題,華子很難回答。因為常用的降壓藥物有很多,每個藥物都有自己的禁忌,而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也千差萬別,如果用錯了藥,有可能造成更嚴重的藥源性疾病。
比如說,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禁用地平類藥物;有腎動脈狹窄禁用沙坦和普利類藥物;有外周循環障礙和心動過緩者禁用洛爾類藥物;有痛風者服用利尿藥,會導致症狀加重;有胃潰瘍者禁用含利血平的藥物;有抑鬱症者禁用含利血平和可樂定的藥物。
很多的疾病,單純從表面上很難看出,所以有高血壓的人,在用藥之前就需要接受身體檢查,了解自己的身體後,才能選出適合的藥物。
在用藥期間,也需要定期進行檢查,可以明確病情的進展和身體對藥物的敏感性,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藥物調整。大多數有高血壓的人,需要多種藥物聯用才能控制好血壓,而藥物聯用方案有很多種,很難一次就選對,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慢慢調整用藥。
1、24小時動態血壓:有高血壓的人需要監測血壓,但日常的血壓測量容易受到環境因素、情緒因素等干擾。推薦做24小時動態血壓測量,尤其在第一次用藥之前或是藥物調整之後,可以精確地反映血壓波動,利於對藥物效果進行評估。
2、血液、尿液檢查:長期用藥時,要注意藥物對肝、腎功能的影響。肝臟與腎臟都有較強的代償能力,即使受到輕度損傷,也不會有明顯症狀;此外還要評估血糖和血脂的情況,這些都需要通過對血液、尿液進行檢查才可以。
3、超聲影像學檢查:建議有高血壓的人,進行心臟、腎臟、頸動脈的超聲檢查。這是一種無創檢查,可以查看器官的形態、大小和結構,檢查是否有心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對頸動脈中的粥樣硬化斑塊檢查,可以評估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
4、心電圖與血管造影:有心臟症狀的人,需要檢查心電圖或是運動平板試驗,對心臟功能進行評估。如果高度懷疑有冠心病,可以做CTA或冠脈造影進行確診,但這是有創檢查,需要在醫生權衡利弊後謹慎使用。
總結一下,長期服用降壓藥的人,需要定期進行檢查,並不是醫生需要開單賺「提成」,而是通過這些檢查可以評估用藥效果和疾病進展程度,更好地幫助自己控制高血壓。一般來說,以上檢查每年做1次即可,如果已經出現器官損傷,則可能需要縮短檢查間隔。
我是藥師華子,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