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循生,四季更迭,從時間上來說,過了立秋就已經算是正式邁入了秋天,但在天氣上夏季的炎熱感仍在持續中。唯一有變化的就是降雨量有所減少,潮濕感退去反而多了幾分乾燥,身體就容易處於缺水狀態,從而也會產生一些不舒服的反應,比如口乾舌燥、鼻子敏感、皮膚乾澀等,古人將這些表現總結為「秋燥」。
入秋後在忙著「貼秋膘」的同時,也要謹防「秋燥」,以免被其困擾而影響了生活和工作。平時要在飲食上多注意些,要多飲水,少吃辛辣、煎炸類的熱性食物,這些食物吃著雖過癮,但也會加重秋燥。
另外,建議可以把三餐中的一些炒菜,替換成蒸菜,蒸菜清淡不油膩,營養和水分也能較好的被保留。推薦6種適合秋天吃的蒸菜,初秋多在家中做著吃,好吃下火,直接把「秋燥」拒之門外。
一、絲瓜蒸肉片
被譽為「美人瓜」的絲瓜,含水量充沛,十分清香,尤其適合搭配肉片一起蒸著吃,營養流失少,原本的香味也都能很好的保存,口感水潤鮮香、不油膩。
所需食材:絲瓜、豬腱子肉、小米椒、蒜、姜、蔥
1、絲瓜去皮洗凈,切片後用淡鹽水泡著,切蒜末、薑片、蔥段、蔥花和小米椒圈備用。
2、豬腱子肉切片,放料酒、蔥段、薑片,加一勺生抽和適量的鹽、胡椒粉,再放一勺澱粉抓勻,加一勺油拌勻腌十分鐘。
3、絲瓜鋪入盤中,放上腌好的肉片,蒜末入油鍋炒香,加兩勺蒸魚豉油,炒勻關火倒在肉片上。
4、將絲瓜肉片放入蒸鍋里,開大火蒸,上汽之後再蒸10分鐘即可,端出來撒上蔥花、小米椒,燒些熱油淋在上面激發出香味就可以了。
二、蒸拌茄子
夏末初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營養豐富,吃起來也清熱防燥,大多烹飪茄子的方法都需要寬油,但這時候天還熱吃著難免油膩,不如清蒸後拌著吃,口感一點不輸於吃肉,清爽開胃。
所需食材:茄子、金針菇、紅椒、大蒜、小蔥
1、茄子洗凈,帶皮切段,放進蒸鍋大火蒸10分鐘。
2、金針菇洗凈,切去根部撕成小朵,鍋中倒油,倒入金針菇,撒上少許的鹽,炸至金黃撈出。
3、碗中放生抽、蚝油各一勺,倒入蒜末、蔥花,再加半勺白糖、一小勺胡椒粉、一勺香油和適量的味精、鹽,攪勻備用。
4、蒸好的茄子撕段,放上金針菇和紅椒塊,淋上調好的料汁拌勻即可。
三、清蒸巴沙魚
秋季天氣乾燥,在肉類的選擇上更適合選擇高蛋白低脂肪且不易上火的魚肉,買些無刺的巴沙魚片,採用清蒸的烹飪方式做營養又鮮美,老人孩子也都方便食用。
所需食材:巴沙魚、粉絲、白菜葉、蒜、小米椒
1、巴沙魚洗凈切塊,加料酒、澱粉抓勻,腌5分鐘。粉絲加水提前浸泡,白菜葉洗凈。
2、碗中放入蒜碎、小米椒段,生抽、蒸魚豉油各兩勺,再加兩勺清水和半勺白糖,以及適量的鹽,攪勻備用。
3、白菜葉鋪在盤底,放上泡發的粉絲,倒入巴沙魚塊,淋上調好的料汁。
4、放入蒸鍋里,大火蒸15分鐘,蒸好端出,撒上白芝麻,燒少許熱油淋上去即可。
四、蒸茼蒿菜
有著特殊清香味的茼蒿是非常好的「下火菜」,初秋季節多吃上幾次對健康很有益處,簡單的裹上一些澱粉或是麵粉,蒸好後蘸著蒜汁吃,口感鮮嫩,越吃越香,一個人就能輕輕鬆鬆吃上一大盤。
所需食材:茼蒿、椒鹽、玉米澱粉、油
1、茼蒿清洗乾淨,粗葉柄的茼蒿撕成兩半,撒上兩勺椒鹽或是鹽,抓拌均勻。
2、腌上10分鐘,茼蒿葉變蔫後,淋上三勺食用油,或是炸點蔥油放進去。
3、茼蒿里倒入小半碗玉米澱粉,抓勻讓每根茼蒿都均勻裹上澱粉。
4、放進蒸鍋里大火蒸6分鐘,蒸好趁熱抖散,配上蒜汁食用很好吃。
五、蒜蓉蒸豆角
現在恰逢是豆角的收穫期,營養價值也是最高的時候,關鍵價格也很便宜,吃法也比較多樣,推薦一個蒜蓉蒸豆角的做法,吃著清脆爽口,很是下飯。
所需食材:長豆角、雞蛋、大蒜、小米椒、粉絲、小蔥
1、豆角掐頭去尾,洗凈後切成長段,煮鍋接水燒開,放一勺鹽和油,倒入豆角焯水煮三分鐘撈出。
2、粉絲加水泡發,兩頭大蒜去皮,放攪拌機里,再切些小米辣放進去,攪碎後倒入油鍋炒香,加兩勺生抽,炒勻成蒜蓉醬關火。
3、盤中鋪上泡好的粉絲,將豆角圍圈擺放,中間打上一顆雞蛋,將蒜蓉醬鋪在豆角上。
4、整盤放入鍋中,大火蒸8分鐘,蒸好後取出淋上一圈蒸魚豉油,撒蔥花淋上熱油激發香味即可。
六、茄汁蒸冬瓜丸子
潔白清鮮的冬瓜,也是做「蒸菜」的絕佳食材,蒸好後入口軟嫩多汁,散發著濃濃的清香味,還有一絲鮮甜味,入秋後吃滋潤補水,解熱解燥。
所需食材:冬瓜、西紅柿、肉餡、生薑、小蔥
1、冬瓜洗凈去皮,挖掉內瓤後切絲,撒上半勺鹽,殺出水分,另準備蒜末、蔥花。
2、瘦些的肉餡再剁的細膩些,加入冬瓜絲和蒜末,放適量的鹽和少許黑胡椒粉,攪勻上勁。
3、肉餡團成丸子,放入盤裡放進蒸鍋,上汽後大火蒸10分鐘。
4、西紅柿去皮切碎,倒入油鍋炒成醬汁,淋在蒸好的丸子上即可,撒上小蔥後上桌。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