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有孝子——記第四屆武隆區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晏真萬

2022-03-04   港渝網HCM

原標題:久病床前有孝子——記第四屆武隆區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晏真萬

晏真萬為母親擦洗手掌。徐愛榮/攝

本網記者 徐愛榮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敬長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在我區文復苗族土家族鄉銅鑼村就有這樣一位被當地群眾稱頌的大孝子,由於他孝敬母親的事跡突出,還在全鄉廣泛傳頌著這樣一句佳話「久病床前有孝子,養兒當如晏真萬」。

7年來,晏真萬堅持伺候臥病在床的母親,每天噓寒問暖,為母親洗臉擦身換衣服,毫不厭煩伺候母親飲食起居。在自己經濟也很拮据的情況下,還經常對自己的姐妹給予經濟上的幫助。一個平凡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感人至深的孝老愛親故事。

摔跤意外癱瘓

47歲的晏真萬早年喪偶,家中有一個姐姐兩個妹妹。2014年,父親因病去世,晏真萬特別難過。然而,老天似乎並未眷顧他的感受。同年,母親譚潤秀不慎摔了一跤,由於之前腿部就有疾病,這一次的受傷更是讓母親一病不起,在床上一躺就是7年。

作為家中唯一的長子,照顧臥病癱瘓在床的母親的重擔就落到了晏真萬的身上。每天他早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為母親洗臉擦身、換洗衣服;中午務農回家為母親做飯、喂飯;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母親病榻前問候照顧,為老人翻身、洗澡、倒屎倒尿。

三伏天裡,老人因為天氣太熱睡不著覺,他就為老人買來電風扇,讓老人睡得安穩;到了冬天,為了不讓老人受涼,他會給老人鋪上電熱毯,灌上幾個暖水壺,放在老人的手邊、腳邊,每晚還堅持為老人洗熱水腳、按摩,保持老人血脈通暢,使老人天天都乾乾淨淨、天天都心情愉悅,從未因照顧不周而感染褥瘡。

衣不解帶照顧

「平時趕場的時候,我都要去離家最近的龍陽買點香蕉和葡萄,因為老年人牙口不好,要買軟點的水果。」母親住院期間,他每天在工地工作後,拖著一身疲倦的身體打足精神來陪母親,向醫生細緻地諮詢治療情況,為母親端水送藥,他自己省吃儉用,為母親準備的每日三餐卻儘量做到營養搭配合理,讓母親吃得舒心。

「雖然每天她吃不了多少,我還是給她搭配好,讓她吃到肉、水果和蔬菜,這樣營養才能跟上。」晏真萬笑著說。

老人年紀大了就像孩子,但對待母親,晏真萬總是百依百順。除了白天照顧母親的日常起居,每天半夜還要為母親翻身,換尿不濕。

晏真萬在病床前衣不解帶地悉心照顧,為母親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洗衣洗床鋪。他不怕累、不怕髒、不怕苦,毫不厭煩地照顧著母親,自己從未抱怨。

用心用情開解母親

日復一日地照顧,母親覺得自己拖累著兒子不能出去賺錢、娶媳婦,自己就是兒子的包袱。晏真萬看出了母親的想法,他從不惹母親生氣,只要休息下來,他就坐到母親的床邊和母親拉些家常里短,開解寬慰母親。當他看出母親思念外嫁的姐姐和妹妹的時候,他就打開手機,讓母親和姐姐妹妹視頻聊天,母親的心情也就會好起來。

要賺錢還要照顧家庭,一段時間,晏真萬頭髮掉得厲害,人也瘦了,周圍鄰居都勸他,這樣下去身體吃不消,給病母請個保姆,自己也輕鬆點。他聽後總是笑著說:「也不是怕花錢、圖輕鬆的問題,母親把我養大,我盡這點孝道是應該的,再說請別人照顧我還不放心呢,要是虧了老人可是補不回來的。」

平時他從不敢輕易出遠門,如果實在非要出門,他只能向鄰居尋求幫助,並且也總是千叮嚀萬囑咐,總覺得怕哪裡沒把母親服侍好。

為照顧母親,晏真萬常年在家附近找點收菜頭、種烤煙的臨時活補貼家用,經濟方面並不寬裕,但是,他還經常給姐姐和妹妹經濟上的幫助。

晏真萬是一個普通人,他懷著一顆孝順之心,長期堅守著對父母和家人的責任和義務,懂得感恩,以摯情愛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子女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