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何以撐起全國外貿第一大省:總值8.3萬億,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229%

2024-01-17     時代財經

原標題:廣東何以撐起全國外貿第一大省:總值8.3萬億,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229%

「已開發國家需求下降、東亞貿易減少、貿易限制措施增多、商品價格波動,以及供應鏈變得冗長,2024年的前景仍然高度不確定且總體悲觀」。這是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對全球外貿前景的研究報告。

對於全球貿易來講,2023年整體表現低迷。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在2023年12月底發布的《全球貿易更新》報告預估,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和貿易模式的轉變,預計到2023年年底全球貿易額將縮減約1.5萬億美元至31萬億美元以下,相比2022年下降5%。

在此背景下,廣東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

圖源:圖蟲創意

1月1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23年廣東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時代周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23年,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8.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3%。其中,出口5.4萬億元,增長2.5%;進口2.9萬億元,下降3.6%。

從份額上看,2023年,廣東外貿占全國的19.9%,繼續穩居全國外貿第一大省。

海關總署廣東分署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溫珍才表示,面對世界經濟復甦勢頭不穩,外需走弱、價格下跌,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等多重不利因素,廣東外貿頂住壓力,克服重重困難,總體穩中有進、好於預期,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實現了促穩提質目標,在全國外貿大局中發揮出「主力軍」「壓艙石」作用。

民營經濟「量質齊飛」

從宏觀層面來看,在外貿領域,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外貿穩增長主力軍,而廣東恰恰是民營經濟活躍的地區之一。

據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廣東省全省登記在冊經營主體突破1800萬戶,其中企業突破780萬戶,個體工商戶突破1000萬戶。

具體來看,全省登記在冊民營企業724.8萬戶,同比增長9.4%,個體工商戶1019.9萬戶,同比增長12.2%,以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代表的民營經濟主體占廣東省經營主體總量96%以上。

具體至外貿領域,2023年,廣東一般貿易進出口4.78萬億元,同比增長5.6%,占進出口總值的57.6%,提升了2.9個百分點。同期,廣東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數量首次突破13萬家,同比增加9.4%;其中,民營企業數量占比超八成,進出口5.04萬億元,增長6%,占進出口總值的60.7%,提升了3.3個百分點。

圖源:圖蟲創意

不斷壯大的民營企業,為廣東外貿領域市場多樣化開拓進取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數據統計,2023年,廣東省民營企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2萬億元,增長了4.7%。對美國、歐盟、中國香港進出口分別增長了8.7%、3%、4.3%。

民營經濟的「量質齊飛」,離不開系列政策的「保駕護航」。廣州海關副關長李宇介紹,為更好激發外貿民營企業發展活力和發展動力,廣州海關圍繞企業訴求和關切,共計制定56項穩外貿綜合措施,在政策持續為企業賦能,成本上優化流程,助企紓困解難題,支持發展壯大民營企業。

截至2023年底,廣州海關共培育「專精特新」高級認證企業(AEO)223家;推進「灣區一港通」改革試點,實現進出口貨物24小時運輸不停歇,貨物的平均堆存期由改革前的5至7天縮短至2天以內,每年可為企業節省近4000萬元的物流成本。

同時,廣州海關還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覆蓋企業4300家次,通過技術貿易支持、稅政調研等措施為企紓困,實質性解決企業問題658項。此外,廣州海關還加強海關智慧財產權保護,2023年共查獲假冒國產商標品牌76批次、125萬件,為民營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有力的邊境執法支撐。

李宇表示,下一步,廣州海關將持續加強民營企業調研,精準掌握企業訴求,針對性制定政策措施,持續為企業賦能,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而就在1月12日,新年伊始之際,廣東省便已搶先出台民營企業利好政策,《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布,提出到2027年,民營企業產品質量、品牌影響、治理水平持續提升,培育壯大一批優質民營企業;民營經濟綜合競爭力穩步增強,在促進經濟增長、提升創新能力、擴大城鎮就業、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作用進一步顯現,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新三樣」出口合計增長33.7%

除了重視發展民營經濟外,廣東外貿不斷優化貿易結構。

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2023年,廣東出口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等「新三樣」出口合計增長33.7%。其中,電動載人汽車出口290.4億元,增長229%;鋰電池出口1088.5億元,增長15.9%。

廣東「新三樣」走俏海外的背後,是廣東對新能源產業鏈的積極完善布局。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廣東是國內儲能電池產業發展最早、產業覆蓋最全、最成熟的地區,廣東省新型儲能產能和產品競爭力在全球處於第一梯隊,但廣東仍密集出台政策支持產業發展。

今年5月,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關於開展省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支持電子信息產業方向項目入庫的通知》,給新型儲能產業化單個項目不超過1000萬元的專項資金支持。

最新發布的《廣東省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廣東新型儲能產業營收將達1萬億元,裝機規模達到400萬千瓦,打造成廣東省「製造業當家」新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圖源:圖蟲創意

為支持產品打開外海市場,作為廣東「新三樣」的主要出口地,深圳海關對鋰電池,探索試點出口危險貨物包裝使用鑑定「檢查驗證+合格保證」查檢模式,屬地危險貨物包裝查檢時間縮短超50%,企業庫存周轉率提高75%。

而在外貿「新三樣」蓬勃發展之際,廣東對「老三樣」積極開展升級躍遷 。

以農產品為例,湛江海關副關長趙震雲介紹,為幫助廣東特色農業能走向國際市場,政府積極開展線下技術培訓,「一對一」指導企業建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提升自檢自控能力。同時,做好國外准入要求和技術標準解讀,指導開拓國際市場,促進農產品延鏈增值,推動「農頭工尾」發展,助力「小特產」邁向「大產業」。開展RCEP等貿易協定政策宣講,指導企業盡享關稅減讓與原產地優惠政策。加強高級認證企業培育,全力支持企業創建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

目前,粵西地區18家註冊果園和8家註冊包裝廠獲得境外國家准入資質。8家水果出口企業獲評「省級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稱號。

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8014.5億元,占出口總值的14.7%;出口農產品1309.1億元,增長13.3%,占同期全國農產品出口總值的18.8%。

展望未來,溫珍才表示,2024年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需求不足制約仍較突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正視這些困難挑戰的同時,我們更要看到,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隨著國內經濟運行持續好轉,穩外貿各項務實舉措效用持續發揮、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廣東外貿運行中的有利因素不斷集聚增多,將為繼續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提供有力支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ae5c92fa56e53fa580a2efe8e1a1f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