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為什麼被丈夫和小妾害慘的盛祖母,會放棄改嫁栽培庶子盛紘

2022-07-09   小酥肉美食

原標題:知否:為什麼被丈夫和小妾害慘的盛祖母,會放棄改嫁栽培庶子盛紘

壽安堂氣氛壓抑低沉,盛老太太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眼窩深陷,面容枯槁。

得知祖母是被人下毒,明蘭挺著笨重的孕肚,踉踉蹌蹌倒退到圓桌旁,一拳砸在桌面上,咬牙切齒地吐出「王八蛋」三個字,斷了線的淚水怎麼也止不住。

面對父親盛紘為了面子,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明蘭忍著挨他一巴掌的痛,嘶吼著:

為了給祖母討回公道,我就算將所有人得罪乾淨了,將來再無娘家可依靠,什麼誥命,什麼榮華富貴的生活,我統統都可以不要!我就要一個公道!還祖母一個公道!

那一刻,多少人隔著螢幕被感動。

當長柏匆忙趕回家,擋在妹妹明蘭身前,大義凜然地替祖母伸冤:

這世上親或不親,難說得很。父親並非祖母親生,我等兄妹更與老太太沒有血緣干係。可這些年來,老太太為這個家窮盡心血,一片慈愛純然肺腑……

……舉頭三尺有神明,難道真要叫祖母在九泉之下悔不當初,叫天地神靈都知這世上之人,儘是忘恩背義之徒嗎?

而這一幕,再度讓人潸然淚下。

尤其是看完原著,從孔嬤嬤、房媽媽以及明蘭、長柏和王老太太等旁人口中透露出的支離破碎的信息里,得知盛祖母不為人知的前半生,這種情緒就更濃烈了。

身為勇毅侯的唯一掌上明珠,盛老太太真可謂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高門貴女。

房媽媽曾告訴明蘭,光是伺候盛老太太的僕人,就烏泱泱的三十幾號人,明蘭當時聽得直咂舌。

盛祖母的閨蜜團也是非富即貴,和靜安皇后是髮小,和醫學世家的賀祖母是手帕交,還有令人嘆服的孔嬤嬤,被名望大家余閣老寵成小公主的嫣然祖母……

然而,這樣一個出身世家的千金大小姐,卻因看多了有爵之家男人的貪花好色,而對其深惡痛絕,她憧憬的是《柏舟》里描述的愛情,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所以,一場簪花宴上,看到新鮮出爐的盛家探花郎現場吟詩,瀟洒倜儻、玉樹臨風的樣子一下擊中盛祖母的心。

那時候,盛家只是個商賈人家,老太公抓住變革的機會發了橫財,但一直想要擺脫低微的門第,便娶了一個落魄的官宦小姐,

後得三個兒子,老二便是讓盛祖母一見鍾情的探花郎,也就是盛紘的父親。

一心奔著愛情的盛祖母,不顧家人反對下嫁盛家。婚後的日子,小夫妻的確琴瑟和鳴,過得蜜裡調油般美好。

可是有一日,丈夫突然領回了一個嬌羞怯懦的美嬌娘,說是上峰賞賜無法拒絕,笑吟吟地叮囑妻子要賢惠接納。

盛祖母對愛情的美好憧憬,瞬間破碎一地。

但她是誰?金陵城無人不知的勇毅侯嫡女,京城淑女圈也小有名氣的徐家大小姐,她怎會低下驕傲的自尊,去和別的女人分享丈夫呢?

於是,盛祖母和丈夫理論,起了爭執,她傲嬌地端起架子,不肯示弱。

結果,卻讓丈夫房裡看似一直乖順的通房丫鬟,鑽了空子,被抬為姨娘。為了爭寵,這位姨娘暗地裡不斷使絆子,搬弄是非,挑撥盛祖母和丈夫的關係。

因為通房從小伺候丈夫,愛情上或許比不過盛祖母,但在情誼上遠遠勝於剛進門的女主人。所以,每每祖母向丈夫揭露通房的過錯,總是被丈夫認為是善妒。

久而久之,盛祖母在外的名聲,成了不許丈夫納妾的悍婦。

歲月流逝,昔日恩愛的一對璧人,終究情弛愛淡,夫妻漸漸失和。

好在盛老太公還在,總能適時地主持公道,盛祖母也有了身孕,這讓她又對生活燃起了新的熱情。

十月懷胎,盛祖母平安產下一個七斤六兩的大胖小子。而丈夫,在此期間也絲毫不停歇,再添妾室,大概也包括盛紘的小娘吧。

因為有了嫡長子,盛祖母已經無心再管丈夫的這些鶯鶯燕燕。

可是,兒子卻突然喪命,雖然盛祖母深知兇手,但那個女人裝得楚楚可憐,就像當年害死明蘭媽媽的林小娘一樣扮柔弱、巧言令色,最終丈夫還是信了她,卻厭惡祖母冤枉好人。

因為丈夫寵愛妾室無度,致使唯一的兒子夭折,這讓盛祖母徹底出離憤怒,她在夫家大鬧婚姻,一把火燒了嫁妝,幾十箱名貴衣料付之一炬。

夫妻最終反目為仇。

正所謂:當初有多奮不顧身為愛,如今就有多恨之入骨。

然而,明明恨丈夫薄情,恨丈夫寵妾滅妻而讓唯一的嫡子喪命,盛老太太卻在老太公和丈夫相繼去世後,做出了人們無法理解的舉動:

1、為薄情丈夫守寡,拒絕再嫁的好姻緣。

盛祖母的丈夫,在盛老太公去世後不久,因為一場風寒離開了。

那時候,祖母才二十歲出頭,勇毅侯夫婦還健在,就給女兒尋了一門親事,時任閩浙巡撫的唐安年大人,兩榜進士。

唐家是松江世族,唐大人沒了正妻,膝下只有兩個嫡女、一個庶子,如果盛祖母嫁過去,日後再生嫡子,用長柏的話說「他日必能闔家美滿」。

可是,這麼好的姻緣,盛祖母卻拒絕了,反而選擇留在傷心之地盛家。

2、奮力為薄情丈夫和庶子守住盛家祖產。

盛老太公和丈夫去世後,盛祖母一個寡婦守家,又沒有嫡子,三房的小叔子立刻像餓狼一樣,撲上來爭奪家產。

這位三叔的醜惡嘴臉,在明蘭第一次回宥陽老家時,就見識過了。

不僅吃喝用度都是大房供給,還縱容自己的女兒私拿淑蘭品蘭的首飾,甚至連大房兒媳李氏的地契都敢偷,更別說厚著臉皮要這要那。

這還是在盛家大房子嗣繁盛,盛維把生意打理得紅紅火火,成為宥陽有名望的大戶人家時,如此一來,就可知當初盛祖母孤身一人要護住祖產,面對了怎樣窮凶極惡的盛家三房。

而她這麼做,自然不是貪圖那些錢財,因為她一直不缺錢,那些陪嫁即便鬧婚姻時燒掉很多,後來撫養盛紘變賣了很多,待到明蘭出嫁時餘下的部分,依然驚艷了這個傻丫頭。

既然不缺錢,又被丈夫和妾室深深傷害,祖母大可幸災樂禍看著丈夫的家產被三房吃得骨頭都不剩。可她偏偏挺身而出。

3、主動撫養薄情丈夫和小妾所生庶子,嘔心瀝血栽培他,為此和娘家斷絕來往。

常言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盛祖母半生的悽苦,正是因為丈夫的薄情,讓她失去愛情。又因為丈夫過度寵愛妾室,縱容她們算計害死唯一兒子。

按道理,她應該恨極了妾室和庶子。你想長柏、華蘭和如蘭,只是目睹了母親因為父親寵愛林小娘而傷心生氣,就對妾深惡痛絕。

然而,盛祖母卻主動把庶子盛紘和他姨娘,從鄉下接回來,不僅幫年幼的盛紘守住祖產,還變賣自己大部分的嫁妝,幫他延請名師,考取功名,又幫他打點官場助他高升。

那時候,多少人勸祖母,說不是自己親生的,養不熟的。然而祖母卻不予理會,反而嘔心瀝血為盛紘付出。

為了盛紘的前程,盛祖母費勁心力替他找尋高門貴女,還因此和娘家斷絕了來往。因為徐家想把旁支的女兒或庶女,送給剛中進士的盛紘做正室,被盛祖母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看到這,讓人不得不連問,為什麼?

按照一般人的做法,丈夫薄情,兒子因丈夫寵妾而亡,盛祖母心生恨意理所當然,報復盛家也能理解。可她為何還要放棄大好前程,一力撐起盛家榮耀?尤其是丈夫都已經離世。

讀了很多遍《知否》原著,我才看透了背後深藏的原因。

而這些原因,也恰恰是祖母,之所以讓長柏和明蘭可以奮不顧身去愛戴,讓我們所有觀眾都感動和喜歡的原因。

1、奮力拚搏終究不過是人亡情逝,因此涼透了心,不肯再嫁。

華蘭出嫁,盛府大宴賓客三日。

入夜,明蘭躺在床上,給祖母講婚禮外頭的情況。祖母忽然提議,讓明蘭背首說婚嫁的詩。

明蘭眼珠子骨碌骨碌轉了幾下,搬出《詩經》里她認為最簡單的句子,搖頭晃腦起來: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祖母聽罷輕輕嘆了口氣,聲音里難掩一抹悲傷,幽幽說道:自己年少時,最喜歡那首《柏舟》,朝也背,晚也背。

而那《柏舟》,講得就是女子為了中意的少年,誓死不把心來變。

所以,盛祖母一眼相中探花郎後,便違抗疼愛自己的父母,不顧一切下嫁。沒想到一心為了愛情,卻最終被負心郎傷得遍體鱗傷。

正所謂,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深。

所以,薄情丈夫離世後,盛祖母不願再嫁唐大人,並不是因為沒愛上他,實在是被情所傷太深,早已心灰意冷。

正如孔嬤嬤說的那樣:人亡情逝,涼透了心,不肯再嫁,只想守著盛家過日子罷了。

2、即便後來丈夫薄情讓她生恨,盛祖母還是念在最初的恩愛情分上,為他撐起盛家。

盛紘升遷,即將從泉州前往山東登州任正六品知州,他坐在壽安堂向盛老太太回話,坦言要不是母親大義,自己不會有今日大好前程。

盛老太太不語,半晌才回他:「說不上什麼大義不大義,不過全了和你父親的夫妻情義,總不好讓他百年之後墳冢淒涼,好在你總算上進。」

丈夫負了盛祖母,她的恨是真的,但她不會因為丈夫的薄情寡義而抹殺他的好,所以即便愛淡情弛、夫妻早已反目,他死後,她念著他新婚時的那點恩愛,選擇了為他守寡,撫育他的庶子。

就像日後,盛紘為了自己的愛情和面子,薄待盛祖母,可祖母依舊對他的子女華蘭、長柏和明蘭,傾盡心血去慈愛,甚至不惜豁出老臉為墨蘭談成和梁家的婚事。

正因為盛祖母有情有義、愛憎分明,不因薄情而忘了深情,才有了盛紘眼裡的大義之舉,有了孔嬤嬤眼裡不可理喻地為沒良心的丈夫守節之舉。

3、被冤枉半輩子,背負善妒悍婦之名,實則光明磊落、心地善良,所以才會善待庶子盛紘和他姨娘。

明蘭第一次去宥陽老家,水路轉陸路後,盛老太太在另一輛馬車上休息,房媽媽接棒繼續對明蘭耳提面命、細心告誡。

因為她出門之前,剛剛在余家逞能,幫余嫣然擺平了上門鬧事的朱曼娘。

說著說著,就提及了盛老太太的往事,房媽媽嘆氣道:

都說盛老太太厲害,攔著夫婿不讓納妾,整日裡要打要殺地鬧騰,可是……姑娘的爹(也就是盛紘這個庶子),不是好端端的麼?

老太太就是吃了這虧,空擔一個厲害的名聲,其實心腸再好不過。她心地光明磊落,只會一味與丈夫爭執,卻不防著小人賤婢的下作手段,夭折了自己的哥兒……這才傷透了心。

正如房媽媽所言,如果盛老太太真的是個善妒的悍婦,那麼自己的兒子死於妾室算計,自己的愛情因丈夫寵妾而亡,她怎會在丈夫離世後,主動把庶子和其姨娘從鄉下接回?

而且,還把庶子記在她這個嫡母名下,拼力幫庶子守住祖產,變賣自己的嫁妝為他請名師授學問,為他聘娶高門貴女並因此得罪娘家?

正因為盛祖母太善良,太光明磊落,她才會嘔心瀝血、傾其所有栽培庶子盛紘,即便把盛紘記在自己名下,也還讓盛紘養在小娘身邊,不忍他們母子分離。

4、反省自己也有錯,想要在盛紘身上,彌補對兒子的虧欠。

明蘭和顧廷燁鬧分居,一日午睡初醒,突然發現祖母坐在床邊。

祖母慈愛地撫摸著明蘭的頭,告訴她和顧廷燁這樣的男人相處,有事直接說,不要假清高擺臭架子,更不要假賢惠,反而夫妻生隔閡,讓旁的女人鑽了空子。

末了,祖母無限悲涼地補了一句:你,不要學我。

明蘭頓時淚如泉湧,她很早就知道,祖母對自己的種種教誨,多少是在彌補當年的遺憾。

因為祖母當年,就是這樣把丈夫「推給別的女人」,最終夫妻不斷失和,丈夫越來越寵妾室,縱得她們最終害了自己唯一的嫡子。

所以,當丈夫離世,一切愛恨情仇突然塵埃落地,心灰意冷的盛祖母開始反省自己,看到孤苦無依的庶子盛紘,難免不想到自己的兒子。

或許她無數次懊悔,假如當初面對夫妻感情問題,她肯退讓而不是橫衝直撞,丈夫就沒有移情別戀的機會,兒子也就不會被妾室算計夭折。

因此,對庶子盛紘嘔心瀝血的付出,多少也是祖母在彌補對親兒子的虧欠。

盛祖母,是《知否》中我最喜愛的人物角色。

因為在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性最閃亮的東西,尤其是一個人經歷被冤枉、被薄情、被辜負、被傷害、被算計、被分手,哪怕半生悽苦,卻始終保持善良磊落、有情有義,即便受盡薄待,也依然願意全心愛護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

這樣的盛老太太,誰又能不喜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