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運動快充」成職場新潮流

2024-09-15     西安晚報

近來,「運動風」開始在年輕群體中蔓延,但大部分職場人面對高強度、長時間的運動難免會打退堂鼓,於是,機智的網友們就發明了「5分鐘運動快充」,這也成為近期職場人的新潮流——有的人突然在工位上邁大步做深蹲,消腫又提神;有的人積極幫同事帶飯,等電梯時順道「舉鐵」,今日份訓練完成;有的人舉電腦負重跑步,把走向地鐵站變成跑向地鐵站……網友們表示「只要打開腦洞,哪裡都是健身房」,「公園20分鐘」管用,「5分鐘運動快充」性價比更高。

可是,這樣見縫插針式的鍛鍊也容易出現運動損傷,崴腳就是最常見的一種。對此,記者採訪了陝西省人民醫院骨科專家楊波。

踝關節扭傷或拉傷是常見的關節損傷

楊波提醒廣大網友:若崴腳後早期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會引起踝關節慢性疼痛、關節不穩等現象,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和運動能力。

「崴腳」即踝關節扭傷或拉傷,是常見的關節損傷,在醫院急診約占7%~10%,在運動損傷中高達20%~50%。楊波說,踝關節之所以容易扭傷,是因為踝關節結構前寬後窄,關節周圍內側韌帶強壯,外側相對薄弱,再加上外側腓骨比較長,雖然會更加靈活,但是穩定性會差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穿高跟鞋、進行球類運動、上下樓梯時追逐打鬧等行為,都很容易導致踝關節出現跖屈位內翻以及旋轉過度,從而引起踝關節扭傷,其中以踝關節外踝扭傷最為常見。

崴腳後,踝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引起組織液滲出,會出現腫脹現象。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和結構改變,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受影響的一側腳踝感到虛弱及難以承受重量,屈伸活動範圍減小,踝關節活動也會受限。如果扭傷嚴重伴發骨折,還會出現踝關節畸形等。

「有許多人都對崴腳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認為『養幾天就好了』,其實不然。」楊波說,腳踝扭傷後,雖然沒有骨折,但是外側韌帶可能撕裂,若早期治療不當,可造成韌帶過度鬆弛,以致關節不穩,易反覆扭傷,甚至出現關節軟骨損傷、創傷性關節炎,嚴重影響行走功能,「崴腳後,適當的休息是需要的,但並不是治療的全部,未經正規治療的患者,踝關節再次損傷的可能性是經正規治療患者的3~4倍」。

崴腳後要避免熱敷和揉搓局部皮膚

楊波介紹,崴腳後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在急性期遵循「RICE原則」,即,R(Rest)休息:腳扭傷後,立即停止踝關節運動,不讓受傷部位負重,避免加重腫脹。I(Ice)冰敷:把冰袋放在最疼的地方,每次敷20-30分鐘,2-3小時冰敷一次。C(Compression)加壓包紮:冷敷的同時或冷敷後可用彈性繃帶等加壓包紮踝關節周圍。但避免包紮得太緊,以免阻礙血液循環,影響恢復。E(Elevation)抬高:通過背包等把足部墊高,以利靜脈回流,減輕腫脹和疼痛。抬高一般不超過30°,以免遠端足趾長時間供血不足。

楊波提醒,崴腳後一定避免熱敷和揉搓局部皮膚。否則不僅不會緩解疼痛,反而會加重出血,使血腫增大。若揉錯扭傷位置也會得不償失。

在崴腳1-2周後,還應進行及時的康復鍛鍊。比如,向上/向下或向內/外側被動活動踝關節至極限或感覺輕微疼痛為止,維持10秒,然後緩慢回到原位。還可以雙足站立,頭正肩平、挺胸收腹,前腳掌支撐,腳後跟儘量往高抬,在最高點停留一秒,然後落回地面,如此循環。「除了做好康復訓練外,儘量避免穿高跟鞋,運動時要穿合適的運動鞋,運動前熱身,運動後拉伸並放鬆。」楊波提醒,如果損傷比較嚴重,局部腫脹、瘀斑,關節疼痛無法行走,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 記者 馬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a10a256e1b617a042441ccebbc09f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