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小學教育尷尬的局面是怎麼了?

2019-11-05     關中刀客一大別花鄉

現在中小學教育尷尬的局面是怎麼了?

老師管學生,結果老師吃了啞巴虧,學生反而沒事?領導不去管學生,老師也不願去管學生?

作為一線教師,對這種現象深有感觸,當自己去管學生時,心理其實是很糾結的,怕家長不理解,怕學校不支持,結果只能聽之任之,長久下去,學生越來越難管,成績也是一落千丈。眾所周知,造成老師不敢管學生,也不願管學生的原因還是相關法規不合理造成的。

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規,學校和老師「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對違反學校管理制度的學生,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不得開除。」這其實從法律層面決定了一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不論犯什麼樣的錯誤,學校都只能苦口婆心地教育,而沒有其他手段進行制止和約束。這就像在遊戲中讓別人知道了底牌,學校和老師的被動可想而知。這樣的現實,使得一些學生肆無忌憚,並慢慢習慣成自然。而老師們則縮手縮腳,生怕不小心碰觸底線。

為什麼現在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為什麼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原因是多方面的,社會環境複雜,家庭教育缺失,學生難於管教,家長無暇管,學校管理無力,教師不敢管.......只要出現了糾紛,不管責任在誰,教育行政部門都會要求當事教師趕緊息事寧人。當教師「體罰」了學生,會面臨家長、社會、媒體輿論、教育行政部門、本校領導等多方面的壓力,肯定會受到嚴肅處理;當老師被學生毆打,我們看到更多的也是領導給自己做工作,要求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有委屈自己忍受。能夠同情教師的,只是同為普通教師的群體,而同情的方式,只不過是背後冒冒怨氣而已,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出事了沒有人替自己說話,所有的風險都自己承擔,這也是老師在管理學生時膽氣不壯的重要原因。老師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批評,這是老師的職業所在,不敢管學生當然是不正常的。但想讓教師敢於放手去管學生,首先需要保證老師管了之後不會出事才行。
值得欣慰的是,這一問題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今年兩會有不少委員提出建立中小學教育懲治制度。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首次明確提出教師懲戒權這一問題,並要求制定實施細則,以便其現實執行。

基層教育界紛紛希望《中小學校學生違規行為懲戒實施暫行辦法》出台,希望學校教育管理學生有法可依,老師教育學生有理有據,再不要跪著教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WnMRW4BMH2_cNUgcbO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