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輕鬆籌:可拉倒吧

2019-09-24   保險觀察

今天刷朋友圈,看到這樣一條消息:

6歲小女孩,得了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骨髓移植。家裡為了這個病,已經花了30萬元,掏空了所有積蓄。然而,骨髓移植幾十萬在哪裡,還是一個未知數……

類似的信息在朋友圈裡隔三差五的就能看到。有時候是孩子,有時候是成人,也有時候是老人。似乎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生活困苦的人。

平時很少寫文章勸人買保險。我一直覺得,買不買保險,是個人自己的選擇。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也應該有承擔後果的義務。對於朋友圈中發的輕鬆籌、水滴籌的信息從開始同情捐款,到後來漸漸麻木,也是很多人的一種常態。可是,為人父母,最最見不得的,還是孩子患了重疾以後的求助。

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天使,不管是不是給孩子買了保險,我相信父母給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可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認知格局,又造成了各自不同的命運。

輕鬆籌、水滴籌中,最常見的關鍵詞就是"萬萬沒想到、不敢相信、天文數字、能借的都借了、無能為力、我想活著等……"簡短的幾個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人對於風險認知的缺失,以及對生命的渴望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個道理不是不知道。不過大部分人都會覺得,生病的都是別人以及別人家的孩子,這種事情怎麼可能輪到我呢?

對,就是不敢相信。這種盲目的蜜汁自信與僥倖,是大部分人的心理狀態。可是,你是生活的主宰者嗎?顯然,誰也不是!《哪吒》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看起來很燃,其實也只是對命運不公的一種吶喊罷了!

人生幾十年,漫漫長遠,我們所要面對的疾病與意外全是未知。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想與不想,信與不信,每個人面對的機率都是一樣的。

不得不承認,重疾還是小機率事件,這也是給很多人造成一種錯覺,這種事不會落到我身上的原因。可是,如果不提前防範並轉移風險,一旦遇上了小機率事件,前面的幾個關鍵詞就要一一體會了。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幾十萬,確實就是個天文數字了。一般三線城市平均工資在四五千左右,一年收入也不過五六萬塊錢,還要生活,真正能存下來的是少之又少了。又怎麼可能會有一大筆應急準備金呢?你又憑什麼暴露在風險中活著,還覺得生活無憂呢?

只有在疾病面前,才會知道活著是一種奢求。每個求助的人,都會說,想活著。但活著,取決於什麼?有一部分原因是取決於醫療條件,又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原因,取決於錢

《我不是藥神》中,老奶奶對警察說:"為了買藥,房子沒了,家人也拖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是啊,誰不想活著呢?有錢,就可以買藥,活著;沒錢,就只能等死!生活,就這麼現實!

中國父母對於子女的深愛,是任何一個國家的人都無法比擬的。孩子在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胎教,稍微大一點,就可以早教了,然後各種興趣班。要上好的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等等,只要事關孩子,不管有錢沒錢,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要給孩子最好的!"

孩子們的興趣班,少則三五千,多則上萬,家長們報班的時候眼睛都不眨一下。現在稍微有點條件的家庭,孩子不上興趣班的很少。可讓人痛心的是,孩子沒有保險的還有很多。

給孩子買一份保險很難嗎?給孩子買一份保險真的沒錢嗎?

從費率上來說,年紀越小,保險費越便宜。一份孩子的重疾險,保額50萬元,保終身的30年交也就是1800塊錢左右;實在經濟困難,買一份保30年的,不過每年保費500多。要說一年給孩子交個幾千上萬的,有些家庭拿不出來,確實存在。可要是說一千多幾百塊錢都沒有,那誰也不會相信的。可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孩子的命,要寄托在別人的憐憫與運氣上?

孩子沒有保險,沒錢絕對不是理由,關鍵還是在於對於保險的重視程度不夠。

一個成年人,買保險也好,不買保險也罷,他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即使是以後遇到了什麼問題,那也怪不得別人。可是作為父母,我們必須要明白一個道理:父母的意識,決定著孩子的未來。

天真爛漫的孩子,什麼也不懂。TA未來生活的是否幸福,遇到了風雨是否可以抗過去,完全在於父母的決定。古人說,父母之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你為你的孩子,計了多遠呢?

前些日子有個同學聯繫我,親戚家有個孩子11歲,得了煙霧病。這是一種腦血管病,要做開顱手術才能好。問我,還能買保險嗎?我只能無奈地回答她,不行了。

當然,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保險從業久了,就像醫生一樣,見慣了生老病死。孩子、成人,理賠的事件都不在少數。其實,你見得也不少,不過是都被當作了故事而已

我知道這個世界有多險惡,所以,我才希望你在有可能的範圍之內,給自己和家人一個保障。

沒有保險,你給孩子的愛合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