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蛋雞大腸桿菌的防控意義

2019-12-29     輕鬆養殖吧

蛋雞感染大腸桿菌很常見,儘管死亡率不高,但卻會造成蛋雞生產性能和福利水平下降。

由於大腸桿菌(E. coli)引起的死亡率並非總是突如其來地急劇上升,或者不會出現「可見的疫情發生」。據此,威爾遜獸醫公司的丹•威爾遜 (Dan Wilson)提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如果生產管理者忽略對控制大腸桿菌的投資,是否會對其凈收益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蛋雞患上繼發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或腹膜炎,它們可能死亡,也可能不會死亡,但這會讓蛋雞機體消耗額外的能量來應對此病的侵擾,以致它們自身的遺傳潛力無法得到正常發揮。」威爾遜如此說。在記錄蛋雞每日死亡率時,威爾遜發現因大腸桿菌病變引起的蛋雞受損傷比例有時占10%~30%。「如果你通過增加額外的投入加強疾病控制與管理措施,以此能夠降低雞群因患大腸桿菌的累積死亡率並增加在產蛋雞的數量,即使增加的數量占蛋雞群很低的百分比,均可以證明你這樣做是划算的。」他表示。


大腸桿菌由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引起,它是採用疫苗最難控制的疾病之一,因為大腸桿菌有多種血清型,數不勝數的菌株,症狀往往不典型,且並非所有的菌株都會致病。最常見的禽致病性大腸桿菌(APEC)菌株屬於 O1、O2和 O78 血清型。大腸桿菌是腸道及糞便中的常見菌,因此它總是存在於禽舍中。


蛋雞可能在孵化廠接觸感染了大腸桿菌的蛋或髒蛋而被感染。大腸桿菌是引發蛋雞發生諸多疾病的直接原因,但它通常以繼發感染的形式出現,如在發生呼吸道疾病、疫苗反應或因通風不良、氨氣含量高、粉塵(使大腸桿菌擴散)導致的環境應激之後。蛋雞被感染後,一旦大腸桿菌從呼吸道或腸道進入血液,它就會在蛋雞內臟器官中定植,損害雞隻的健康,甚至導致雞隻死亡。病死蛋雞經剖檢可觀察到更多的病變主要有氣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且常伴有乾酪性、纖維素性物質滲出。

威爾遜主張採取多方面的預防措施來實現控制大腸桿菌的目標。他建議,可考慮同時使用多種可行的方法,用累積效應來減少致病性大腸桿菌給蛋雞場造成的損失。

疾病控制的基本方法

對飼料進行加熱或採用化學藥品消毒處理很重要,這樣可減少或消除大腸桿菌及其他嚴重的致病原,如沙門氏菌。同樣,如果沒有用氯製劑對飲水消毒,那麼需要對水源中的污染物進行評估。

其他呼吸道病原,如支原體、新城疫及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控制也很重要,因為即使輕微的感染或疫苗反應都會增加蛋雞感染大腸桿菌的風險。因此,需要例行監測雞舍通風和換氣是否恰當,以避免氨氣和粉塵使得雞群呼吸道被感染。

品種差異

儘管沒有經過科學證明,業內現場觀察發現某些蛋雞品種更易被大腸桿菌感染。總的來看,褐殼蛋雞略易被感染。不管怎樣,白殼蛋雞和褐殼蛋雞之間有明顯的差異。

圈舍因素

Epitopix公司的總經理Jim Sandstrom 說:「與兩年相比,現在蛋雞感染大腸桿菌致腹膜炎更為嚴重了。」因為福利籠養舍的墊料有時會增加粉塵和氨氣,且有各種各樣的圈舍設計,一些雞舍的設計會讓蛋雞更容易接觸到墊料。不同蛋雞客戶對墊料厚度的要求也不同。一些圈舍還設計了刮糞機,有助於維持良好的墊料質量。

傳統的深基坑圈舍存在粉塵和氨氣問題。清潔糞坑的時機非常關鍵,因為清糞的過程會嚴重擾亂舍內環境。水線漏水和通風不良均會增加空氣中的氨含量。

其他疾病的控制

碩騰(Zoetis)公司的John Brown 在報告中說,他已經在接種大腸桿菌疫苗的雞群中發行腹膜炎,客戶擔心該疫苗沒有激發免疫力。遇到這種情況時,他總是建議做細菌分離培養。禽霍亂具有相似的臨床症狀,在有機養殖雞群中已經分離到該菌。他預計在散養雞群及生產有機蛋的小規模雞場中將出現更多的禽霍亂。這些雞群需要進行良好的禽霍亂疫苗免疫來控制該病。

而且,客戶根據 Brown的建議還發現了雞卡氏桿菌(之前稱為溶血性巴氏桿菌)。這種疾病的臨床症狀與大腸桿菌病和禽霍亂相似(如輸卵管炎、敗血症、心包炎、肝炎、呼吸道損傷及腸炎)。目前還沒有獲得許可的疫苗,但是一些生產商正在使用自體疫苗。


總結:由此可見,大腸桿菌,不容忽視,應在生長生產過程中積極採取預防措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R60UW8BMH2_cNUgsE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