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花花
「就當是一場夢,醒了之後還是很感動……」
這是不少肖戰粉絲沒有搶到《如夢之夢》話劇票後的心情,儘管看完全場話劇最高票價高達3760元,粉絲的熱情絲毫未減。
經歷了227事件之後,肖戰多少在宣發里還帶著點禁忌色彩,路人對他的復出也頗有微詞。不過他復出的每一步幾乎都踩在了主流的點上。
先是抵制新疆棉,收穫了國貨品牌李寧的代言,接著就官宣了出演話劇《如夢之夢》中的主要角色。
粉絲覺得他們哥哥是守得雲開見月明,從來沒有放棄自己;肖戰覺得自己推掉不少商業活動演話劇,演技估計能鍍上一層金;主辦方覺得,這波穩賺;真正的話劇迷們卻在擔憂,流量和他的粉絲瘋狂湧入話劇圈,到底是不是件好事兒?
受藝術形式的限制,戲劇市場仍然屬於小眾門類。即便這些年不少明星都進軍話劇舞台,也出現了像鄭雲龍、阿雲嘎這樣的戲劇流量明星,可歸根結底,大部分湧入進來的粉絲們也只是看人不看戲。
流量藝人會不會革了戲劇的命,就像張雲雷沒能救相聲、鄭雲龍沒能救音樂劇,肖戰也救不了戲劇。
迷妹衝進戲劇圈
早在《如夢之夢》剛剛官宣肖戰的時候,粉絲已經井然有序的開始準備。
有的粉絲開始「攻陷」官博,微博留言希望武漢琴台音樂廳官微通過保安、志願者、保潔等工作換取當晚肖戰演出門票,官微發微博稱「不缺保潔、保安、實習生、志願者」。粉絲靠著互動熱度,成功讓肖戰又一次上了熱搜。
而有些粉絲則擺起了專業范兒,對於不少粉絲來說,話劇還是陌生的藝術,一些粉絲開始科普話劇劇場的一些注意事項,還有一些粉絲科普起了《如夢之夢》的劇情。肖戰演話劇這事兒,粉絲看起來要更激動。
這其實不是粉絲第一次湧入戲劇圈。胡歌參演《如夢之夢》的時候,很多人在網上反映一票難求,張若昀話劇《白兔子,紅兔子》三次開票2.5秒搶空。
鄭雲龍和阿雲嘎的爆火更是一定程度上改寫了音樂劇的命運。
隨著2018年湖南衛視《聲入人心》節目的熱播,2019年的餘熱造勢與主流媒體宣傳報道,越來越多的觀眾選擇走進劇院,2018年中國音樂劇票房增速達到92.8%,共收入4.28億元,引進音樂劇票房暴漲146.6%。
這其中迷妹的作用不言而喻,而隨著迷妹大批量的湧入戲劇圈,也帶來了不少困擾。比如不合時宜的飯圈應援、不太可控的粉絲群體,都容易影響普通觀眾的觀看體驗。
粉絲一哄而上的大面積搶票,有可能會讓票價水漲船高,在這場狂歡里,黃牛也占據著一席之地。早在《如夢之夢》還沒開始售票時,黃牛已經在微博、閒魚、朋友圈開啟了高價「預售」,這樣一來很有可能讓真正的話劇觀眾買不上票,買不起票。
演技「鍍金」
知道肖戰參演話劇,粉絲如此激動的原因也是覺得自己愛豆在演技上支棱起來了。畢竟業內有個共識:話劇是表演中的天花板。就拿《如夢之夢》來說,演出需要8個小時,不僅要有紮實穩健的台詞功底和靈活的應變能力,更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
話劇演員的演技自然不用多說,常年在劇場裡磨練出來的閱歷自帶一種高級感。《人民的名義》里就有不少話劇演員出身的老戲骨,一字一句都演繹的惟妙惟肖,相比之下,在同齡人中演技還算不錯的影視劇演員陸毅就被網友吐槽接不住戲骨們的戲。
此外,倪大紅、吳剛、何冰、郭京飛、袁泉、郝蕾……這批實力派演員近年來成功地在一批品質劇中成功出圈,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有常年在話劇舞台上淬鍊的經歷。
話劇舞台一直被影視演員們高山仰止。但這些年仍然有不少演員退下明星的光環,選擇到話劇舞台上充電,給自己的演技鍍金。
胡歌就是典型的例子,因出演《仙劍奇俠傳》一躍成為人氣偶像,而後在《如夢之夢》話劇中胡歌不僅磨練了演技,也因此得到了《琅琊榜》製片人的關注,梅長蘇一角讓他成功轉型實力派。
再有像張若昀的《三姐妹·等待戈多》、倪妮的《么么洞捌》,這類大熱的影視演員也陸續參與到話劇當中,不能說是演技脫胎換骨吧,但至少演技的「學歷」是上去了。
其實跨界演話劇還是比較容易翻車的,比如韓雪主演的音樂劇《白夜行》,就曝出了用錄音替代真唱的醜聞。
2019年初,新京報以一篇名為《田壯壯聯手趙薇「求證」了一場舞台災難》的劇評,對田壯壯導演,趙薇主演的話劇《求證》進行嚴厲批評。
如此看來,話劇並不適合每個演員,也不是每個演員話劇場上走一圈就仿佛得了名師指點,演技有了質的飛躍。肖戰粉絲的美好願景還言之過早。
會被流量反噬嗎?
其實無論是戲劇還是選秀、成功的本質絕不僅僅是收穫了多少流量,多少關注度,而是如何將流量和熱度變現,讓粉絲們心甘情願的氪金。
當下國內戲劇表演藝術的傳播度、討論度和影響力逐漸萎縮,就像黃磊和嚴敏的《戲劇新生活》,這款戲劇人生活生產類真人秀綜藝在豆瓣評分9.4,這個口碑超過了大部分的綜藝節目。
黃磊在最後一集感嘆很喜歡這節目,即便沒有流量,不賺錢。側面也反映了這款綜藝的市場熱度不如人意。有黃磊這樣的明星加入,綜藝節目都尚且如此,可以想像線下劇場的票房該有多慘澹。
總體而言,由於欣賞門檻高於影視劇,這仍然是一個主要存在於一線城市的市場,流量明星的加入的確可以解一下「燃眉之急」。
但粉絲來,粉絲走,始終追隨的是明星的腳步。
李宇春也曾是《如夢之夢》演員。2020年《如夢之夢》誕生20周年之際,賴聲川回憶,「《如夢之夢》北京站,春春粉絲不是看一場,而是看十場。他們在網站上貼攻略,講春春什麼時候會出現在舞台哪個點。中場休息,我和春春粉絲聊天,他們已經連看五天,都說好長、好棒。」
很顯然,如果不是李宇春出演,這些粉絲大機率不會觀看《如夢之夢》。音樂劇市場也是一樣。不可否認真的有飯圈女孩因為鄭雲龍開始了解音樂劇,但女孩們的錢大多還是貢獻給了鄭雲龍本人主演的音樂劇或話劇,因為鄭雲龍喜歡上音樂劇,並且會花錢買別的演員的票,這種可能性太小了。
中國的戲劇行業缺的從來就不是明星和流量,真正缺少的是良的編劇與用心的製作團隊,還有很難被培養起來的觀眾觀影習慣。試圖選用「流量」明星,利用其話題與熱度以彌補戲劇本身製作低下的漏洞,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肖戰這樣的「頂流」加入勢必會給整個戲劇圈帶來不少新的力量,這本身不是壞事兒,但不能妄想靠著他就能拯救戲劇圈。不過這或許會成為戲劇產業一種新的探索。不過「憂國憂民」之前,娛Sir還是為肖戰的演技捏了把汗,畢竟只有他演的符合話劇場上一貫的水準,這樣的嘗試對話劇市場才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