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因素累積,推動經濟向好

2024-10-19     環球時報新媒體

萬 喆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18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9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出現積極變化,推動經濟向上向好的積極因素在累積增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其中,三季度增長4.6%。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9%。

三季度經濟增長情況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總體態勢平穩,實現了階段性走穩,但仍面臨一些壓力與挑戰。從全球看,三季度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逐次進入降息周期中,體現全球經濟降溫趨勢,製造業降溫勢頭更加明顯,對我國出口造成一定影響。此外,去年三季度GDP季調環比上漲1.5%,高於去年二季度的0.8%,一定程度上來說,基數較高。從全年看,三季度可能是全年低點,四季度經濟增長企穩回升應是大機率事件,加上近期相關政策密集發布,實際推動力落地可能會在四季度內,因此對未來應有更強信心。

從9月具體情況看,在政策加持下,工業生產、服務業生產、消費增速均有所反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企穩,就業狀況有所改善。看工業,隨著極端天氣和工作日等因素的影響退散,工業生產進度加快,工業產能利用率也進一步回升。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長較快,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3D列印設備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3.8%、26.0%、25.4%,也明顯體現出產業結構升級的樣態。

看消費,9月社零同比增速超預期反彈至3.2%,而且是在去年基數走高的背景下,限額以上社零同比增速也結束了三個月的負增長轉正,主要拉動是汽車、家具兩大類商品零售。三季度居民消費傾向回升至68.9%,高於2019年同期。

看投資,前三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3.4%,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7%。9月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9.4%,降幅較上月小幅收窄。顯示房價仍在調整過程中。

這說明,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既會遇到壓力,也會出現機會,而政策支持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仍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整體而言,經濟在穩中有進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帶來的壓力不容小覷。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其政治經濟政策或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也為其他國家經濟帶來陰影。而我們在轉型升級中也需正視和積極解決一些現實問題。當前的一些問題主要是結構性轉型所帶來的,既有短期目標 , 如扭轉市場預期;也有中期目標,如房地產轉型的平穩渡過;還有長期目標,如提振內需等。

從近期的一攬子增量政策發布看,中央對當前經濟當中所遇到的問題應當是較為清楚的,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的意圖也是非常堅定的,對症才能下藥。從政策發布看來,鬆綁及托舉房地產市場、補貼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化解地方及機構風險等,都拿出了實打實的政策或者真金白銀的補貼,正對應著扭轉預期、提升內需、穩定房市等關鍵點,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總體政策的核心正在從「防風險」轉向「化風險」。「防風險」仍然重要,中國經濟高速發展40年,有許多成功的經驗,但也不乏一些風險的累積和形成,這裡面形成原因較為複雜,既有歷史因素、也有市場監管規範過程中的漏洞等。因此,近些年,「監管正位」是讓市場健康運行的長期建設,但一些風險點的暴露也不可避免。為此,「防風險」的政策不斷推出,是對各部門、各產業、各地區的查漏補缺和糾偏救弊。

與此同時,「防風險」也必須面對三個事實,一是一些風險的形成由來已久,雖然近年來不斷排除新風險點,但固有風險的存在性仍然需要有一攬子解決方案。二是經濟上行周期中,一些風險點會在經濟增長中或被淹沒或被消解,但當全球政經都面臨較大壓力,市場本身化解能力更低,風險點更容易爆發甚至引發連鎖反應。三是 「防風險」政策往往偏向於緊縮,而逆周期中更需要寬鬆、擴張性政策。因此,「防風險」是長期工作,但目前將「化風險」作為重點,能夠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防止歷史帶來的風險引發其他風險,也能夠給市場信心,將「逆周期調節」的效用發揮更好。

三季度經濟可算是在低位企穩,保持通暢的市場信息和決策機制反饋機制,有一攬子政策的進一步加力接續,保證政策的連續性、系統性和執行到位,我們對中國的經濟和未來都抱有十足的信心。(作者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濟學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86682e307a359ea360f0e03a4df2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