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誰跟孩子更親?科學排序是這樣的,很有道理

2022-03-04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爺爺奶奶和姥爺姥姥,誰跟孩子更親?科學排序是這樣的,很有道理

孩子是爸爸媽媽愛情的結晶,年輕的爸爸媽媽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所以他們的孩子也是雙方老人手心裡的寶。孩子和爺爺奶奶更親還是和姥姥姥爺更親,也是一個亘古不變的問題。有人說,孩子要跟爺爺奶奶姓,當然是和爺爺奶奶親了。也有的人說,孩子是媽媽生的,媽媽和姥姥姥爺親,孩子當然也是和姥姥姥爺感情更好。

孩子是媽媽生的,媽媽是姥姥生的,從理論上來說,姥姥和孩子的血緣關係更近

從基因遺傳的角度來看,孩子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血緣關係是一樣遠近的,分別繼承他們四分之一的血緣。但是,有研究發現,孩子遺傳姥姥的基因會更多一點。比如,人類的線粒體基因是單獨的只能是媽媽遺傳給孩子,姥姥遺傳給媽媽,媽媽遺傳給外孫女,沒有爸爸什麼事。

美國的戴維巴斯在《進化心理學》也說到,關於孩子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親密關係,他給出的親密程度從高到低弟弟排序就是姥姥、奶奶、姥爺、爺爺。

他這個理論是依據這樣的說法,女兒生的孩子,姥姥姥爺會非常肯定就是自己的外孫、外孫女,爺爺奶奶卻不一定能這樣認為。

但是,我覺得這樣的理論也不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孩子和誰最親,也要看誰是對孩子最好的人。孩子在3歲之前,是情感依賴建立的關鍵時期,陪伴孩子、給孩子安全感的人,往往就是以後孩子比較親近的人。實際生活中,姥姥也是和孩子比較親近的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現實生活中的情況造成的。

媽媽和老人的關係,決定了孩子和他們的親近程度

孩子和奶奶親,還是和姥姥親?有一次,同事三歲的女兒就給我們上了一課。同事們和三歲的媛媛開玩笑:「你是更喜歡奶奶,還是更喜歡姥姥啊?」

媛媛說:「我喜歡去姥姥家,從姥姥家回來,媽媽總是很高興,去奶奶家回來,媽媽就經常是生氣的樣子。」

孩子還是和媽媽最親近,如果媽媽不喜歡爺爺奶奶,經常聽媽媽說的話孩子的情緒當然也會受到影響。奶奶和媽媽之間的關係緊張,讓孩子沒有安全感,進退兩難的孩子大多數會和媽媽站在一起。

媽媽和姥姥感情好,孩子在和媽媽、姥姥相處的時候,孩子也會有輕鬆愉快的感受。孩子對姥姥當然就更多一點好感,願意多和姥姥親近一些。

姥姥照顧孩子的比例在逐年增長,姥姥和孩子的相處時間長,感情也更深

以前,我們的傳統是奶奶帶孩子比較多。但是,隨著獨生子女的一代做了媽媽,這樣的情況就改變了很多。中國新聞網曾經做過一次調查,「誰是家裡帶孩子的人?」

有將近一半的家庭是姥姥姥爺在幫忙帶孩子,穩居榜首第一名。爸爸媽媽帶孩子的比例大概有四分之一,而爺爺奶奶帶孩子的比例只占了14.6%。

爸爸媽媽為什麼會放棄讓爺爺奶奶帶孩子,而改成讓姥姥姥爺幫忙帶孩子呢?婆媳矛盾是一個主要的原因,媽媽不願意因為帶孩子就和婆婆每天朝夕相處。還有就是媽媽獨生子女的比例增加,姥姥姥爺退休以後,有時間幫忙帶孩子,也心疼自己的女兒帶孩子辛苦,所以也願意幫忙女兒帶孩子。媽媽和姥姥姥爺更好溝通,生活習慣也會比較相近,所以讓姥姥姥爺幫忙帶孩子的家庭越來越多。

不管孩子和誰親,父母都應該負擔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

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很大,孩子也成為他們生活中一個很重的負擔,少生孩子也是許多年輕人的選擇,生了孩子的爸爸媽媽需要有人幫忙也是許多家庭的現實。孩子由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照顧生活,爸爸媽媽也要負擔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

就算是老人帶孩子,爸爸媽媽也要儘量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不要讓孩子和老人回老家。除去工作的時間,爸爸媽媽多陪陪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爸爸媽媽還是要多付出精力,也多和父母溝通交流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孩子在爸爸媽媽和姥姥、姥爺或者爺爺、奶奶的雙重陪伴和愛護下,身心成長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