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東莞企石赴滇醫生陸映昭走進雲南昭通市鎮雄縣人民醫院婦女兒童中心,開啟了新一天的日常診療工作。而就在前一天,他和隊友們深入當地深度貧困區送醫送藥,前後忙到晚上9點多才回到住處,等完成手中的資料整理工作,已近次日凌晨1時。
對於這樣忙碌緊湊的支醫生活,陸映昭和隊友們常常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激情與耐心。「無一日不著白衣,無一日不在其位」,陸映昭說,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裡,他和隊友們仍會繼續奔走在鎮雄縣各個貧困地區,盡其所能,幫助當地早日脫貧,提升醫療技術水平。
制定計劃
規範從醫習慣和臨床思維
陸映昭是企石醫院一名兒科骨幹,也是一名中共黨員,從醫整整13年。去年9月,陸映昭經層層遴選,成為企石鎮第二批赴滇對口幫扶支醫工作隊員,掛職鎮雄縣人民醫院婦女兒童中心兒科副主任、黑樹鎮衛生院副院長。
在東莞駐鎮雄援滇醫療隊中,與陸映昭並肩作戰的還有9人,他們分別來自橋頭、常平、清溪、謝崗,專業領域涉及急診科、神經內科、骨科、普通外科、中醫科等多學科。
抵達鎮雄縣開展醫療工作不久,超負荷的工作接踵而來。在就診患兒中,除了常見的呼吸、消化、泌尿系統疾病以外,風濕免疫性疾病、血液等疑難、危重症和慢性疾病也多見。此外,當地就醫環境欠佳、醫護人員緊缺……面對此種現狀,陸映昭很是著急。為此,他在了解科室的運作和人員配置以後,制定了一系列計劃,從資源配置、觀念更新、操作規範、科研開展、義診送藥等各個環節,協助推動當地醫療水平的提升。
布醫施藥
奔走貧困地區開展幫扶活動
新冠肺炎暴發伊始,陸映昭聽從調遣,在原單位待命,卻已悄悄提交了馳援湖北的請戰書,時刻準備擔當疫情防控的「逆行者」。「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扶危渡厄,方顯醫者本色。」陸映昭如是告訴記者。
後來,作為馳援後備隊員,陸映昭受企石醫院召喚,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當獲悉可回幫扶單位,他又馬不停蹄返回鎮雄縣人民醫院婦女兒童中心,和鎮雄的同行們一起奮戰在抗疫最前線。
4月以來,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支醫團隊到深度貧困區義診、探望留守兒童及孤寡老人工作也被提上議程。陸映昭和隊友們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分批分次到鄉鎮衛生院、對口幫扶點及深度貧困區開展幫扶活動。「在貧困山區,主要靠步行翻越山嶺,尤其是個別居住在深山區,需要步行數小時,特別耗時和耗體力。」他說,碰上颳風下雨或冰凍天氣,還要擔心泥石流和冰凌。
工作並沒有因此被耽擱下,他們給鄉鎮衛生院帶去實用的診療技術和規範的臨床思維、緊缺的口罩和消毒水、體溫計等,也給貧困地區的居民帶去了洋芋、大米和油等生活物資,以及特殊時期必備的口罩等,並給他們普及防疫知識,鼓勵他們振奮精神,配合政府,完成脫貧攻堅計劃。「這樣的工作遠沒有結束。」陸映昭透露,下半年,他們團隊將繼續奔走在鎮雄縣各個貧困地區,幫助鎮雄人民實現早日脫貧,儘可能地提高當地居民的醫療衛生狀況和意識。
記者 賴婉瑩 實習記者 劉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