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183萬,劉德華和鄭秀文出演的這部電影究竟「爛」在了哪裡?

2023-06-11     生活如夢

原標題:票房183萬,劉德華和鄭秀文出演的這部電影究竟「爛」在了哪裡?

《鍾無艷》《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龍鳳斗》《盲探》……

鄭秀文每次主演的電影都是票房與品質的保證,然而在2019年,由她領銜主演、劉德華友情客串的《花椒之味》居然只拿到了內地183萬的票房。

這部電影講了什麼?不好看嗎?鄭秀文沒有市場了嗎?

本文將深度解讀這部被低估的作品。

一、4+1模式

電影《花椒之味》改編自張小嫻的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

故事講述了一個「花心」的父親分別有過3段婚姻,生下了3個女兒,、如枝、如果。

這三個女兒分別在大陸、香港、台灣。

父親死後,三個女兒才第一次見面,來參加父親的葬禮。

父親留下一間火鍋店的爛攤子,三個女兒此時都面臨人生的挫折時刻,於是就在火鍋店裡渡過了一段時間。

為了講好這個故事,這部電影「不明覺厲」地採用了好萊塢的4+1敘事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把影片砍成4段講故事,這本是運用在「商業片」的操作,卻被《花椒之味》這樣的劇情片發揮到淋漓盡致。

第1部分:建置(前25分鐘)

「4+1」模式是要求是在影片開頭的前25分鐘內,必須講清楚主角人物所在的世界,明確主角有什麼目標,並出現一個轉折點結束這一部分。

《花椒之味》如何做的呢?

開場快速點明如樹是一個備受壓力的公司職員。

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得知父親去世,在父親葬禮上初次見到兩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如枝和如果。

如樹打算賣了父親的火鍋店,但是在買家來的當天,又捨不得,改變主意決定繼續經營火鍋店,

以這個轉折為第一部分建置部分的結束。

第2部分:複雜情節(第25-50分鐘)

要求在25分鐘內讓主角置身在一個非常複雜的處境中,並用一個重大事件結束。

《花椒之味》怎麼做的?

如樹決定經營火鍋店,她要面對的是性格暴躁的後廚、年歲已高的洗碗工、問題青年服務生,再加上找回父親的火鍋底料秘方。

如樹至今未婚——

她曾有過一個相處很久的前男友,可如樹糾結於前男友是因為「責任」而並非「愛」想和她結婚,導致二人分手。

又出現了一個離婚的麻醉師,如樹並不清楚對於麻醉師究竟是好感或只是朋友關係。

兩個妹妹也是麻煩重重。

最小的妹妹如果是一個網紅服裝店代購,與80多歲的奶奶在重慶生活,如果心中一直芥蒂著母親把她拋下而在加拿大組建新家庭的事。

如枝是一個打了十幾年撞球的選手,但選手的收入並不能養活如枝,如枝母親對其事業的冷嘲熱諷,令如枝對於是否繼續還是放棄夢想感到迷惘。

電影將如此多複雜的情節和糾纏的人物關係在「複雜情節」的25分鐘之內講完,最後用一場關鍵比賽中如枝的失利和崩潰爆髮結束這一部分。

第3部分:發展(第50-75分鐘)

至此電影所有人設背景、前提和目標、障礙都已經介紹完畢。現在主人公需要為追求目標而進行奮鬥、掙扎。

發展部分是由許多主動創造或者是猶豫未決的事件組成。

這一部分一般很沉悶,所以電影會用蒙太奇段落、喜劇性穿插和其他繞道手法來對這「平淡」和「沉悶」進行填充。

《花椒之味》用了蒙太奇的手法——穿插回憶父親這一角色在過去所做的事。

同時三姐妹相處時遇到了一隻「蟑螂」,她們認為這隻蟑螂是父親的魂魄幻化而來,笑點十足。

電影還用「火鍋底料神秘配方究竟是什麼」設下懸疑伏筆。

通過蒙太奇、喜劇橋段加上懸疑設置讓這本該「沉悶」的部分變得好看。

第4部分:高潮(第75-100分鐘)

高潮部分說白了就是從危機到化解。

如樹有兩個「糾結」——

一是父親的火鍋底料配方是什麼?二是與前男友的心結無法解開。

在高潮部分,通過如枝母親的意外闖入,矛盾爆發,和解,並從一杯酒中發現火鍋底料配方的秘密。完成第一個糾結。

在麻醉師離開之後,如樹與前男友一次無意的交談,令她明白兩個人能在一起,不用糾結是何種原因,不用糾結究竟是喜歡、愧疚亦或是責任,能在「一起」是最重要的。化解了第二個情感上的糾結。

在最後中秋節的舞獅大會上,如樹終於大聲哭出了對於父親的思念。

第5部分:尾聲部分

「尾聲」就是「4+1」中的1,它很短,用一個結尾來證實現狀的穩定性,深化主題。

如樹釋然了所有事,並且回歸生活正軌。

租約到期,如樹關閉了父親留下的火鍋店,她坐上車,車開在小巷中,前方是明亮之路。

生活還需要繼續,至此也表述了原小說《我的愛如此麻辣》的主題和金句——

人與人的相識相遇,都是因緣聚合。緣份是永不流逝的饗宴,我們適逢其會。有些人,我們下一次還會再見;另一些人,不會再見了。有些人帶給我們歡笑,另一些人,我們為他掉眼淚,把上輩子的債還了。杯酒盡歡,是沒有不散的筵席,也是有不散的筵席。

二、策略

除了嚴格的4+1敘事模式外,電影還是有「套路」的,也就是它的敘事策略。

1、採用雙線情節

電影有兩條情節線,主情節線是經營火鍋店,第二情節線是如樹與前男友和麻醉師的兩段情。

2、妙用反覆出現的事物

影片中不斷給食物加辣椒醬的父親與如樹,反覆出現的花椒。令觀眾在開始不知其意。

而之後的一句話點明,「辣,是一種痛覺,吃辣就是用一種痛,來掩蓋另一種痛。」

放大來說,對於逝去的人,思念是一種痛覺。

3、飽和度意像

飽和度意像是指形成度很深的意像,是電影的核心和靈魂。

在電影《花椒之味》中,「花椒」作為了最為重要的飽和度意像。

花椒屬落葉小喬木,「樹」高可達7米;莖幹上的刺,枝有短刺,「枝」結出「果」。

這恰恰對應了三姐妹的名字「如樹」「如枝」「如果」。

三姐妹所生活在不同地域——重慶、香港、台灣。

藉助一間火鍋店牽引著姐妹三人從陌生走向相知。

這就是電影的寓意,從小了說,對於普通百姓一家人能團圓和睦,一塊吃一頓火鍋是幸福且重要的事。

從大了說,無論是香港、台灣還是大陸也好,無論有著如何的地域差異,無論開始如何陌生,但改變不了同是中國人這個血濃於水的事實。

一家人有著「責任」與「愛」,永遠是一家人。

以小家之情鑄大國之愛,這些將《花椒之味》的核心主題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三、窺視之眼看缺點人物

在看電影的時候,觀眾的視角是窺視者的視角,透過鏡頭給出的光線、空間和聲音去走進電影人物的世界。

以《花椒之味》為例:

給如樹的第一個鏡頭是在辦公室,她在幫忙訂票。

她默默接受客人的特殊要求,「這張機票是我和情人去的,請不要告訴我老婆」。

跟著她接了幾個保險房產的銷售電話,冷漠地同那些銷售員聊天,這些讓我們快速認識了主角如樹是一個備受生活壓力的香港職場女性。

給如枝的鏡頭是一場撞球比賽,從她面部的笑容讓我們知道她對於自己實力的自信。

而最後錯失黑8,如枝坐在椅子上,聽著對手將球擊落袋的聲音,我們仿佛能感覺到她當時的失望。

給如果的鏡頭是一個手機視角,她正在直播間試穿衣服帶貨。

網友提問「為什麼你在葬禮上穿得這麼誇張?」,如果回答「見親人的最後一面就是應該穿最好看的衣服」

讓我們了解這個女孩的單純、樂觀和善良。

前男友出現的鏡頭始終在一輛車裡,通過表情我們可以看出前男友對於感情是不願意過多用語言表述的,更多的是一份默默守護的「責任」。

給離婚麻醉師的鏡頭是雨中橋下,他和如樹父親抽煙時的對話,給我們的感覺這個角色內心對於現實的不滿。

就像是這場雨把他困在了橋下,他渴望能嘗試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給如果奶奶的鏡頭是在街頭的「相親角」,一個八十幾歲的老人擠在人群中就是希望能為如果找一個好歸宿。

奶奶是怕倘若有天自己不在了,希望有人能幫她照顧如果。

另一幕是奶奶與如果坐在計程車中,她一面用難聽的話傷害如果,一面轉過頭難過。

通過這窺探視角,讓觀眾充分了解到奶奶對於如果的愛。

這些鏡頭讓我們快速進入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而電影中至關重要的回憶父親的戲,採用蒙太奇手法穿插——我們是站在如樹的視角去跟隨她回憶父親的。

我們所看到的關於父親的鏡頭是有層次的,是遞進不同的。

從開頭的冷漠到後面的溫暖,這代表著如樹的內心是在漸漸同父親和解,她慢慢理解了父親的愛,所以鏡頭變得溫暖。

同時也讓我們逐漸了解了這個有缺點的父親。

電影中每一個角色都是有缺點的缺點人物,而為何《花椒之味》都在詳述一個個缺點人物?

有缺點必然有弱點,弱點會隨著故事的遞進而產生新的矛盾與問題點、戲劇性的衝突,這些都支撐電影。

而最終「人物必須治癒心靈創傷」,獲得新的力量,「我們都是有缺點的人,但我們都要勇敢面對人生」,也正是電影所積極和正面傳達給觀眾主題。

結語:

概括說來《花椒之味》是一部好電影。

它一共獲得了10項金像獎提名,遺憾的是它並非主流。

它沒有讓劉德華、鄭秀文、任賢齊這樣的陣容去拍一部喜劇片、商業片,而是拍了一個細水長流的劇情片。

它是一部對症下「辣」的電影。

當你能夠接受緩慢的事物,能夠靜下來、耐著性子觀看,你會打開電影中封塵的「花椒」。

歲月是神偷,時光過去,和過去和解,你會發現「辣」是一種痛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65863d7cdb7887098a457a7cbdd7e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