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詳解|新手韋恩尚需磨鍊——《新蝙蝠俠》

2022-05-09     妙看影視

原標題:萬字詳解|新手韋恩尚需磨鍊——《新蝙蝠俠》

今天聊聊美國電影《新蝙蝠俠》。

片名The Batman (2022),別名蝙蝠俠(港/台) / 重啟版蝙蝠俠。

導演馬特·里夫斯(Matt Reeves)的這部新片幾乎是從頭講述了哥譚蝙蝠俠的起源。

這部《新蝙蝠俠》主要受蝙蝠俠漫畫《蝙蝠俠:自我》(Batman: Ego)《蝙蝠俠:第一年》(Batman: Year One)和《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Batman: The Long Halloween)影響。

有趣的是,《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的作者傑夫·勒布(Jeph Loeb)正是導演馬特·里夫斯在南加州大學的編劇老師。

本片發生在布魯斯·韋恩化身蝙蝠俠的第二年,他更加深入了解了哥譚市的黑暗面,也在嘗試接受自己。

故事銜接《蝙蝠俠:第一年》,參考了出自知名度略低的漫畫《蝙蝠俠:第二年》。

不同於漫畫中對抗「鐮鬼」,蝙蝠俠這次對付的是謎語人。

作為重啟之作,本片又創了很多個第一。

本片是自《永遠的蝙蝠俠》(Batman Forever ,1995)以來,第一部以謎語人為主角的真人電影。

也是自《蝙蝠俠:俠影之謎》(Batman Begins ,2005)以來,第一部沒有使用IMAX攝像機拍攝任何場景的真人電影。

本片也是自《蝙蝠俠:大電影》(Batman: The Movie ,1966)以來,謎語人、貓女、企鵝人和小丑第一次一起出現的真人電影,也是反派最多的一部電影。

馬特·里夫斯表示,本片中謎語人的部分靈感來自於臭名昭著的黃道十二宮殺手。黃道十二宮殺手是20世紀60年代末活躍在加利福尼亞州的連環殺手,一直沒有被抓獲。他喜歡寄送包含密碼的信件給媒體挑釁,信件中包含了四道密碼,至今仍有三道密碼未被解開。

馬特·里夫斯在給本片寫劇本的時候,腦海中假定的男主角就是羅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他甚至不知道羅伯特·帕丁森是否想出演這部電影。

馬特·里夫斯說他看了《好時光》(Good Time ,2017)後,就被羅伯特·帕丁森的表演迷住了。

在馬特·里夫斯心中,蝙蝠俠是一位住在衰敗莊園裡的隱居搖滾明星,這也很符合羅伯特·帕丁森的氣質。

在馬特·里夫斯執導前,本片的導演反覆換了好幾次。

丹尼斯·維倫紐夫(Denis Villeneuve)、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馬特·羅斯(Matt Ross)和費德·阿爾瓦雷茲(Fede Alvarez)都被認為會是這部電影的導演。

2017年2月,馬特·里夫斯正式取代本·阿弗萊克擔任導演,華納兄弟宣布再也不用大本扮演蝙蝠俠。馬特·里夫斯簽約的幾周後,由於合同分歧,他放棄了這部電影,所幸雙方再次討論之後,他重新回來執導。

2019年5月,羅伯特·帕丁森正在簽約出演蝙蝠俠,馬特·里夫斯也在他的推特帳號上發布了電影《好時光》中羅伯特·帕丁森的GIF照片,並附上三個蝙蝠表情符號,以此確認了演員陣容。

馬特·里夫斯也重新編寫了電影劇本,《新蝙蝠俠》和DC擴展電影宇宙再無關係。

羅伯特·帕丁森在2020年出演了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信條》(Tenet ,2020),這讓馬特·里夫斯感到十分「震驚」,覺得羅伯特·帕丁森不想扮演蝙蝠俠。

事實證明,馬特·里夫斯的擔心是多餘的,羅伯特·帕丁森也十分渴望扮演蝙蝠俠。

其實我覺得吧,沒有那個男人會放過扮演蝙蝠俠的機會。要知道,這可是蝙蝠俠啊,DC世界裡最大的外掛,人類極限的代言人,誰會拒絕成為蝙蝠俠呢。

如果羅伯特·帕丁森對這個角色不感興趣或者試鏡失敗,片方的第二人選是尼古拉斯·霍爾特(Nicholas Hoult)。

2019年5月,羅伯特·帕丁森在洛杉磯拍攝《信條》的時候,就偷偷跑去為《新蝙蝠俠》試鏡。

為此他還向諾蘭撒了個謊,說家裡有急事。而諾蘭對DC和蝙蝠俠很熟悉,當即就發現了羅伯特·帕丁森的小九九,問他是不是去做蝙蝠俠的試鏡。

這標誌著羅伯特·帕丁森成為真人電影中的第九任蝙蝠俠。

羅伯特·帕丁森還透露,他在試鏡的時候偷偷拍了一張身穿蝙蝠服的自拍,留作紀念,「以防試鏡失敗。」能夠穿上蝙蝠戰衣、開著蝙蝠車,這不是最酷的事情麼。

羅伯特·帕丁森在《信條》主體拍攝的前一天被告知他獲得了這個角色,諾蘭也向他表示祝賀,而羅伯特·帕丁森還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過任何人。

當被問及是否從片場拿走過什麼東西時,羅伯特·帕丁森說,他不斷地從片場拿走蝙蝠俠穿的襪子。

華納片方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並提醒他說:「拿一點沒關係,但是你每天都拿,你到底需要多少襪子?」

《新蝙蝠俠》拍攝過程比較多舛,主要攝影於2020年1月27日在倫敦開始,於2020年3月13日因疫情而暫停。

中斷5個月後,2020年8月拍攝繼續。開拍兩天後,羅伯特·帕丁森被檢測出新冠病毒疾病呈陽性後,拍攝再次暫停。

羅伯特·帕丁森康復回歸後,拍攝於2020年9月17日恢復,最終於2021年3月21日完成拍攝。

拍攝完成後,影片原計劃於2021年6月25日上映,同樣因為疫情延期,一路推遲,一直到2022年3月4日才上映。

影片上映後,票房口碑雙豐收,成為疫情下美國票房第二高的處女作,首映周末在國內票房收入1.34億美元,僅次於《蜘蛛俠:英雄無歸》(Spider-Man: No Way Home ,2021)。

馬特·里夫斯創作劇本時,部分靈感還來自涅槃樂隊(Nirvana)主唱科特·柯本(Kurt Cobain)。

他在寫劇本第一幕時,正在聽涅槃樂隊的歌,於是想到把布魯斯·韋恩花花公子的形象和悲劇性的搖滾明星結合起來,就像音樂對於科特·柯本的雙刃劍作用一樣,巨額財富和原生家庭也是對布魯斯·韋恩的雙刃劍。

科特·柯本熱愛音樂,成名並不是他做音樂的目標,同樣的成為一個花花公子也不是布魯斯·韋恩的初衷。

他們都背負著沉重的偶像包袱,急切地尋找解脫之法。科特·柯本的結局毋庸置疑是悲劇性,而布魯斯·韋恩還可以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新蝙蝠俠》第一部預告片上映後,配樂涅槃樂隊的《Something in the Way》也於2020年8月首次以單曲形式發行。2022年3月,電影上映一周時間裡,這首歌在流媒體音樂服務平台Spotify的增長率達到1200%,在美國排行榜達到第二位。

作為Nirvana多年老粉,我推薦大家聽一聽科特·柯本的絕唱《MTV Unplugged In New York》(1994)。

熟悉DC世界的讀者、玩家、觀眾都知道「謎語人,滾出哥譚市」的梗。

倒不是因為謎語人的戰鬥能力多麼出眾,而是因為謎語人實在是太煩了,煩到令人髮指。

謎語人在片中設置了各種各樣的謎題,經驗不豐富的蝙蝠俠往往不能第一時間識破迷霧,經常需要路人甲「不經意地」提醒指點才能得出正確答案。

有關謎語人的各種謎題,電影中都有很詳細的解謎過程,看過一遍就能弄明白,這裡不再贅述。

解密是表象,促成布魯斯·韋恩和蝙蝠俠的成長,才是《第二年》的主要目的。

在本片中,布魯斯·韋恩痴迷於成為蝙蝠俠,並不想成為布魯斯·韋恩。

按照設定,布魯斯·韋恩的父母在2001年遇害,當時的布魯斯·韋恩大約10歲,影片發生在他大約30歲的時候。

因為他一直沒有忘記自己10歲時候的經歷,父母在自己眼前死去,這是他永遠的傷痛。而成為蝙蝠俠就變成他找到救贖的一種奇怪方式。在他看來,他的每一次戰鬥都是在和殺害父母的人在戰鬥。

本片故事發生在蝙蝠俠第二年,蝙蝠俠的行事風格也延續了第一年中的特點。他在白天是不穿蝙蝠服的,仍然會喜歡用頭盔、圍巾或者棒球帽遮住臉,他的特點就是除了晚上,永遠不要穿蝙蝠服。

他在片中的表現也像個剛剛進入哥譚大都市的新手玩家,還在摸索成為蝙蝠俠的道路。

在本片中,觀眾可以明顯看到蝙蝠俠藝術家弗朗西斯科·弗朗卡維拉(Francesco Francavilla)的作品對本片設計的影響。

電影中大量使用深色,黑色充斥著大熒幕,在電影院觀看時,流明低一點看到的就是一團黑;整個世界觀內呈現低技術水平,遠沒有蝙蝠俠後期開掛的各種離奇設備。

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的第二年,他已經和罪犯們戰鬥了一年,但依舊缺乏經驗,尤其是對於自己的兩種身份還沒有能夠完全認清,並沒有完全接納兩種不同的自己。

他還處於不願意接受自己屬於韋恩家族一員的身份,總是希望借用蝙蝠俠的身份作為偽裝進行逃避。

我們可以看到他在直面自己陰暗面的時候,並不能完全掌控自己,還處於學習進化過程。比如對付街頭小混混,很容易情緒失控,根子還是他並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打擊犯罪的目的是逃避,而不是建立秩序。

現實越荒誕,表現荒誕的電影才越顯得真實。

哥譚市看似荒誕離奇,每天發生的事情都超出常人想像,而實際上這裡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都有跡可循。

之前《小丑》上映之初,人們還以為這只是一部關於小丑個人成長的電影,幾年之後大家驚奇的發現,電影中的事情就發生在自己身邊。

《新蝙蝠俠》也一樣,片中表現的權貴勾結、魚肉百姓,看似不會發生,而細細一想……

後面說說片中彩蛋,可能會有劇透,看過電影的觀眾可以繼續探討

1.本片開頭從華納兄弟的標誌和大大的粗體「蝙蝠俠」標題開始。

這致敬20世紀40、50年代電影的表現方式。

2.同樣的,影片初期大家提到蝙蝠俠時,說的是"The Batman",這和上世界40年代保持一致。

後來到60年代「The」這個單詞不用了,直接就是「Batman」。同樣影片後面也就直接喊「Batman」了。

3.《新蝙蝠俠》時長達到175分鐘,是時間最長的蝙蝠俠電影,也是影院上映時間第二長的漫畫電影,僅次於《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 ,2019)的181分鐘。

4.這是自《蝙蝠俠與羅賓》(Batman & Robin ,1997)以來第一部沒有托馬斯和瑪莎被謀殺場景的蝙蝠俠電影。

5.《新蝙蝠俠》還是第一部解決了蝙蝠俠面罩下煙燻妝問題的電影。

以往電影中,蝙蝠俠摘下面具,煙燻妝就消失了,而這裡則保持了妝容一致。

6.羅伯特·帕丁森告訴導演,他想在市長官邸犯罪現場表現得像個幽靈。

而他實際表現就像他所說的一樣。

馬特·里夫斯說:「他在那場戲裡動起來像個幽靈,在電影的大部分時間裡他都像個幽靈。」

7.羅伯特·帕丁森和佐伊·克羅維茲(Zoë Kravitz)在拍攝前幾個月和拍攝期間,每天都在做動作訓練。

他們也都從各自角色的前任(克里斯蒂安·貝爾和米歇爾·菲弗)那裡得到了同樣的建議:確保你可以穿著服裝去衛生間。

8.佐伊·克羅維茲之前曾在《樂高蝙蝠俠大電影》(The Lego Batman Movie ,2017)中為貓女配音。

她給貓女提出的想法是讓貓女留著長指甲,並且不塗指甲油,讓雙手看起來更像爪子。

9.片中企鵝人是法爾科內的部下,這和美劇《哥譚》(Gotham ,2014)一致。

企鵝人這個角色參考了《教父》(The Godfather ,1972)中的弗雷多(Fredo)。

企鵝人和弗雷多一樣,都是潛力巨大卻被別人低估。

10.科林·法瑞爾(Colin Farrell)扮演企鵝人,身高1米78,是有史以來最高的真人企鵝人。

他身著肥大西裝,面部假體由六個部分組成,每次拍攝前都要經過仔細檢查化妝,防止出現接縫。

一般企鵝人都會在鼻子上做文章,而科林·法瑞爾身材更大,於是馬特·里夫斯便想到在他的身體上做文章。

科林·法瑞爾試鏡時正在拍攝《北海鯨夢》(The North Water ,2021),體重增加了很多。於是馬特·里夫斯提議讓科林·法瑞爾保持體重,但科林·法瑞爾為了健康拒絕了。於是他在扮演企鵝人的時候總要穿著肥大的西裝。

科林·法瑞爾也提議,給企鵝人增加叼著雪茄的動作,但片方拒絕了這個提議,因為孩子們可能會看這部電影。

在電影拍攝期間,科林·法瑞爾也會和馬特·里夫斯交談,不過他都是以企鵝人的身份進行對話。

11.喬納·希爾(Jonah Hill)曾被邀請扮演企鵝人,但由於對角色理解存在分歧,他拒絕了邀請。

還有傳言說喬納·希爾想扮演謎語人。

12.布魯斯·韋恩蝙蝠洞的靈感源自紐約市的都市傳說。

傳說在華爾道夫阿斯托里亞酒店下有一個列車站點,可以在緊急情況下為來訪的美國總統提供秘密逃生路線。

類似電影還有《午夜食人列車》(The Midnight Meat Train ,2008)

13.蝙蝠俠走近敵人或者走出陰影時,他的腳步聲符合電影主題曲的節拍,每四步的聲音都更重。

背景音充滿不詳和憂鬱感,也是在致敬《帝國進行曲》(The Imperial March)。

14.片中蝙蝠俠套裝與2018年DC黑標漫畫《蝙蝠俠:詛咒》(Batman: Damned)相似,尤其是盔甲、褲子、靴子,做到了驚人相似。

15.馬特·里夫斯說,蝙蝠俠從警察局屋頂跳下並在空中滑翔的鏡頭,靈感來自他在YouTube 翼裝飛行視頻。

蝙蝠俠逃跑路線正是《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2008)中的拉薩爾街(LaSalle)。兩部電影都在同一條街道拍攝完成的。

16.蝙蝠俠從謎語人那裡得到的前兩張卡片,一張是老太太接電話,另一張是老先生遭遇爆炸。

這預示著秘書小姐接電話和阿爾弗雷德遭遇炸彈襲擊。這也正說明謎語人早已猜到了蝙蝠俠的真實身份。

17.布魯斯·韋恩去找法爾科內詢問他父親的往事時,背景音樂是《我只有一顆心》(I Have But One Heart)。

這首歌也是約翰尼·方丹在《教父》(The Godfather ,1972)首場婚禮上唱的歌。

18.影片中高潮發生在11月5日,哥譚城市周圍發生了多次爆炸。

11月5日在英國被稱為蓋伊·福克斯之夜或篝火節之夜(Guy Fawkes Night),用於紀念1605年被挫敗的爆炸陰謀。

在DC漫畫《V字仇殺隊》中,這也是一個關鍵情節。

19.韋恩塔的地址是「凱恩街139號」(139 Kane Street),這是致敬蝙蝠俠的創作者鮑勃·凱恩(Bob Kane)。

20.戈登和他的警察同伴們在哥譚第39區工作,這是致敬蝙蝠俠第一次在1939年第27期《DC漫畫》的年份。

21.蝙蝠電腦的許多音效與遊戲《蝙蝠俠:阿甘瘋人院》(Batman: Arkham Asylum)的音效相同。

22.謎語人的音樂主題參考了《聖母頌》(Ave Maria),兩者有著相似的節奏和旋律。

23.電影開頭被搶劫的便利店叫「好時光雜貨店」(Good Times Groceries)。

這是致敬電影《好時光》,正是這部電影讓馬特·里夫斯決定讓羅伯特·帕丁森扮演蝙蝠俠。

這一段中,劫匪還穿著一件紅色夾克,與羅伯特·帕丁森色在《好時光》所穿的類似。

24.韋恩莊園(Wayne Manor)有一個基座,上面有一尊威廉·莎士比亞半身像。

這是致敬《蝙蝠俠》(1966)系列,其中有一尊莎士比亞半身像被用作觸發蝙蝠洞的開關。

25.貓女在片中會使用不同的暱稱「honey」和「baby」。

她不信任別人時,就使用「honey」,信任別人時,就使用「baby」。

26.蝙蝠俠和貓女之間的關係參考了電影《柳巷芳草》(Klute ,1971)。

蝙蝠俠跟著貓女回家時,貓女公寓里的照片幾乎直接取自漫畫《第一年》。

此外,貓女照顧她的年輕伴侶也取自漫畫。這也是涉及貓女的真人電影中,貓女第二次是雙性戀,上一部是《黑暗騎士崛起》。

27.貓女曾一度將蝙蝠俠稱為「蝙蝠小子」(Batboy)。

上一次以「蝙蝠小子」稱呼蝙蝠俠的人是《永遠的蝙蝠俠》(Batman Forever ,1995)中的謎語人。

28.貓女還將蝙蝠俠和她自己稱為「蝙蝠和貓」(Bat and the Cat)。

DC出版過一本漫畫,標題就是《蝙蝠俠:蝙蝠和貓:80年的浪漫》(Batman: The Bat and the Cat: 80 Years of Romance),裡面都是他倆的故事。

29.電影最後,貓女說她要去布魯德海文(Bludhaven)。

布魯德海文同樣是DC漫畫中的虛擬城市,是哥譚的姐妹城市,是超級英雄夜翼的主要活躍城市。

30.謎語人提到的新聞記者叫托馬斯·艾略特(Thomas Elliot)。

托馬斯·艾略特另一個更為人熟悉的名字是「緘默」(Hush),影片中托馬斯·艾略特的一張照片上寫有大大的「噓」(Hush)。

31.蝙蝠俠在謎語人指引下訪問了網站www.rataalada.com,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網站。

在影片最後,所有字幕走完,也出現了這個網址。

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點擊訪問這個網站,在影片上映前,這個網站上都是謎語人嘲笑蝙蝠俠的內容,觀眾可以訪問解密。不過如上圖所示,目前這個網站已經被高譚市警察局「查封」。(說好的「言論自由」呢?)

32.整部電影字幕走完後,以「Good bye」結尾。

這個靈感同樣來自黃道十二宮殺手,當年有人報告說和黃道十二宮殺手通過話,黃道十二宮殺手在掛斷電話前,用低沉的聲音緩緩說出「Gooood byyye」。

33.謎語人在和視頻開始時說「這是謎語人在講話」,同樣出自黃道十二宮殺手。

黃道十二宮殺手在發給警方的信息也有類似開場白。

34.開場地鐵站一段戲中,蝙蝠俠拳擊已經昏迷的混混,並說:「我在復仇!」(I'm vengeance!)

這是羅伯特·帕丁森的即興創作。

35.傑伊·利庫戈(Jay Lycurgo)飾演火車幫新人,他還在DC劇《泰坦》(Titans ,2018)中飾演第三代羅賓提姆·德雷克(Tim Drake)

36.企鵝人夜店僱傭的雙胞胎出自遊戲《蝙蝠俠:阿甘之城》(Arkham City,2011)中的阿布拉莫維奇雙胞胎(Abramovici Twins)。

演員查理和馬克斯·卡弗也在電視劇《少狼》(Teen Wolf ,2011)中扮演過雙胞胎。

37.托馬斯·韋恩救治法爾科內槍傷的故事出自《蝙蝠俠:漫長的萬聖節》,漫畫中需要救治的是法爾科內的兒子阿爾貝托。

38.謎語者在餐廳被捕的場景從《蝙蝠俠:阿卡姆騎士》(Batman: Arkham Knight ,2015)的開場場景中獲得了一些靈感。

39.謎語者被捕時,頭髮明顯地平貼在頭上,因為他總是在頭上戴保鮮膜。

他被捕時,身上有兩張身份證。其中「愛德華·納什頓」(Edward Nashton)指的是新地球版的謎語人,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愛德華·尼格瑪(Edward Nygma),另一個「派屈克·帕克」(Patrick Parker)是他在漫畫中使用的別名。

40.謎語人被捕的餐廳則受愛德華·霍普的名畫《夜遊者》(Nighthawks)影響。

謎語人獨自坐著,孤獨地攪拌著咖啡。

這裡傳遞出強烈的孤獨感,就像大城市的縮影。表面看起來充滿活力和希望的繁華城市,其實一直沒能擺脫黯淡和孤立的桎梏,相信在大城市漂泊打拚的人對此會有特別深的感悟。

41.謎語人拍攝的照片角度都相同,說明他都是從同一個地點拍攝的。

後來這個地點也是他射殺法爾科內的地點。

在影片31分55秒左右,可以看到謎語人從他的公寓窗戶偷窺冰山夜店。

42.在影片高潮,蝙蝠俠掙扎著給自己注射了一種綠色藥物,讓他重新戰鬥,甚至引起失控。

這個藥物看起來很像貝恩的毒液。在漫畫中,布魯斯也為了對抗貝恩,短暫地對毒品上癮。

43.本片中,阿卡姆精神病院(Arkham Asylum)被更名為阿卡姆州立醫院(Arkham State Hospital)。

這是第二部蝙蝠俠電影將阿卡姆避難所更名為阿卡姆州立醫院,第一部是《小丑》(Joker ,2019)。

本片明確了瑪莎·韋恩的婚前姓氏瑪莎·阿卡姆。

阿卡姆家族除了創建了阿卡姆州立醫院外,還為建設高譚市做出了貢獻。

44.威廉·肯齊(William Kenzie)是一名休班警察,所以他在冰山夜店攻擊蝙蝠俠前會發出警告語。

而別的暴徒都是直接開槍。

45.佐伊·克羅維茲(Zoë Kravitz)是繼艾薩·凱特(Eartha Kitt)和哈利·貝瑞(Halle Berry)之後,第三位扮演真人貓女的非裔美國女演員。

46.保羅·達諾(Paul Dano)為了出演《新蝙蝠俠》,退出了《犬之力》(The Power of the Dog ,2021)中喬治·伯班克(George Burbank)的角色。

47.本片中的戈登警司也是第一次由非裔美國人扮演。

馬特·里夫斯曾經看好由馬赫沙拉·阿里(Mahershala Ali)出演戈登警司。

48.影片高潮中,落入體育館的警車車頂上印有編號237。

237是《閃靈》(the Shining)中臭名昭著的房間號,前任看守人的妻子被丈夫殺死後放在237的浴缸里。

這也是暗指蝙蝠俠是哥譚市的看守人。

49.直到影片最後,蝙蝠俠才阻止朝人群開啟的暴徒,此前一直被謎語人牽著鼻子走,無法阻止謎語人的任何計劃。這也是第一部蝙蝠俠電影,蝙蝠俠遲遲沒有與主要反派進行過最終對峙。

蝙蝠俠在審訊室和謎語人對峙的一幕,致敬了黑澤明的《天國與地獄》(1963)。窮人仰望、嫉妒富人的生活,想知道富人整體在無病呻吟些什麼。

50.電影上映三周後,華納在網上發布了一個被刪除的場景:蝙蝠俠在阿卡姆州立醫院審問小丑,問他謎語人到底是誰。

但這一幕最終沒有出現在電影中。

導演馬特·里夫斯的解釋是,他故意把這段刪掉,因為這會告訴觀眾謎語人的動機。

51.巴里·基奧根(Barry Keoghan)在本片中扮演小丑。

為了防止泄露他的角色,他在市長葬禮外穿著警察制服,片場照片泄露出來後,大家就會以為他是「斯坦利·默克爾警官」(Officer Stanley Merkel)了。

導演馬特·里夫斯說引入小丑的目的並不是為下一部電影埋下伏筆,而是想通過這些角色證明,哥譚的麻煩一直在這,永遠不會消失。

52.雖然巴里·基奧根在片中只有匆匆一個鏡頭,但很明顯可以看出他扮演的是小丑。

馬特·里維斯還透露,在新蝙蝠俠的世界裡,小丑從出生起就有疤痕,他永久的微笑是先天性疾病的結果,因此他無法停止微笑。

蝙蝠俠在頭兩年里已經遇到過小丑,他們有過交集,小丑還沒有開始自稱小丑。

53.蝙蝠俠和戈登審問企鵝人後,把他丟在一邊,企鵝人仍然被綁著,只能像企鵝一樣蹣跚前行。

54.布魯斯·韋恩在參加市長葬禮時,開的汽車是1963年雪佛蘭Corvette C2。

上世紀70年代,蝙蝠俠漫畫家尼爾·亞當斯以這輛車為靈感設計了一輛蝙蝠車。

55.彼得·薩斯加德(Peter Sarsgaard)是瑪吉·吉倫哈爾的現實丈夫。

彼得·薩斯加德飾演地方檢察官科爾森,瑪吉·吉倫哈爾在《黑暗騎士》(2008)中飾演瑞秋·道斯,兩人都在地方檢察官辦公室工作,還都被炸死了……

56.科爾森夜間進入他的汽車後,擦拭汽車車窗上的霧氣,此時謎語人正在車后座。

這致敬的是《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 ,1978),麥可·邁爾斯也這樣干過。

57.阿爾弗雷德破解謎語人的第一條線索時,提到他在軍情六處的日子。

阿爾弗雷德原本是英國反情報和安全機構軍情六處的成員,後來追隨托馬斯·韋恩。

有興趣的觀眾可以看看美劇《潘尼沃斯》(Pennyworth ,2019)。

【最後說說影片中的穿幫鏡頭】

邏輯性錯誤1:正常情況下,警方分析員不會直接將優盤插入他們的計算機。首先,這讓證據在法庭上變得不被接受,律師可以說是警察往優盤裡栽贓,其次,優盤上的木馬病毒會發揮作用,做出影片中的事情。

正確做法是把優盤送到實驗室,在物理隔離或虛擬機內運行。經驗豐富的戈登應該清楚這些流程。

邏輯性錯誤2:一名現場警察反對蝙蝠俠處理謎語人的日記,並指出這會帶來監管鏈問題。戈登反駁說蝙蝠俠戴著手套,所以不會留下任何指紋。

而其實監管鏈可不僅是留下指紋,還包括潛在的篡改風險。法庭上,謎語人的律師完全可以說,任何發現的證據都被蝙蝠俠篡改了。

邏輯性錯誤3:蝙蝠俠總是戴著不遮住下巴的面具,而實際上選拔蝙蝠俠的標準就是有一個超大的下巴……

邏輯性錯誤4:大型政治集會等活動中,警察肯定要確保場地安全。而電影中謎語人的支持者們大搖大擺地帶著長槍短炮占領制高點,絲毫沒有引起任何警覺。

連貫性錯誤1:布魯斯·韋恩試圖拼湊出謎語人計劃時,他站起來看衣服時穿著襪子,但當他完全站起來,鏡頭在他頭頂,他的襪子卻消失了。

連貫性錯誤2:影片前段,蝙蝠俠脫下襯衫時,可以看到他的肩膀上有一個很大的傷疤。在电影後期,他展示收集到的謎語人線索時,這些傷疤消失了。

連貫性錯誤3:1小時11分25秒左右,戈登說「你知道你遇到了什麼樣的麻煩嗎?」時,聲音不同步,很明顯是拍攝後配音的。

新手韋恩尚需磨鍊,

謎語人滾出哥譚市。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注公眾號:妙看影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607288f599ba3ef4f357c96d53c890b.html